概況
南非前總統(tǒng)曼德拉說:“教育是改變世界最有力的武器”。業(yè)界人言:出版業(yè)是人類最具吸引力最有價值的職業(yè)之一,而教育出版又頗富挑戰(zhàn)性,比其他類型的出版更有利可圖,因為以學生為基礎,需求年復一年不間斷。
印度現(xiàn)代生活中,政府和私營部門已相當重視教育,并取得可喜成功。
首先是堅持擴大教育面。剛獨立時印度人口識字率只有18%,現(xiàn)在比率已大幅提高,男性占56%~69.5%,女性為43%,加上印度4.11億人口年齡在6至24歲,皆為受教育的年齡段,當然其中有2.24億已在接受教育。目前印度各類學校,包括公私立總計118萬所,其中高校16885所、綜合大學343所;而在1951年學??倲?shù)才23萬所,大學學院600所;此外,還有職業(yè)培訓中心和私立專門培訓基地(如計算機軟件培訓),同時印度有620萬名教師隊伍。
其次是教育領地逐步擴大,并具多樣性和包容性,今天的教師和學生來自社會各階層,沒有局限在上流種姓階層。
第三是印度基本設施得到普及和改善,擁有圖書館、實驗室、眾多的體育運動設施。
第四是教育學和總課程完善,老師對學生無需使用威脅和強制手段,有一套寬松的哲學教育體系,一套完善的心智程序。
出版現(xiàn)狀
印度國土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分35個行政單位,即28州和6聯(lián)盟管區(qū),新德里是特別行政區(qū),印度有1.6萬家出版商,每年用22種語言出版新書約8萬種,印度是繼英美兩國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英語圖書生產(chǎn)國,世界圖書出版總量排第7位,出版業(yè)貿(mào)易總額大約25億美元,教育出版份額占到了60%,印度出版部門逐年擴展,年增長超過15% 。
教育出版適應學前教育,小學1至5年級,中學6至10年級,高中11至12年級,3至4年大學階段直至研究生等各層次。
學前教育:在城市都有學齡前學校。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沒有固定的教科書或活動書,教材要能提供互動來引發(fā)孩子的好奇心,政府對教材不做具體類分。
小學教育:1至10年級是教育出版最重要的領域之一,教科書由國家教育研究和培訓理事會編寫。政府開辦的學校利用這些書籍,而私立學校不使用這些書籍。
初中教育:中學教育出版的圖書是由中學教育董事會掌控(CBSE),并給出指導性提綱,政府不限制或不固定圖書。
本科層次:本科學院有規(guī)定的教學大綱。這一領域對教育出版商開放,但高校都是自由選擇所需圖書。
研究生層次:1947年印度擺脫了英殖民地統(tǒng)治,獨立后研究生教育開始發(fā)展,起初只有41所大學,2006年已增加到343 所。20世紀80年代末,私人機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相關學科應運而生,諸如管理、法律、技術、醫(yī)學等。
出版與發(fā)行業(yè)
印度被英國統(tǒng)治了相當長的時間,目睹了牛津大學、麥克米倫和朗文出版社的最初建立,今天越來越多的外國出版商都來印度,爭取他們的市場份額,美國出版商如John Wiley & Sons,Prentice Hall,Addison Wesley,McGraw-Hill等等都在印度建立了他們的辦事處,其他國際出版商也在印度成立了辦事處,像HarperCollins, Springer-Verlag, Pearson,以及最新成立的Hey House出版公司。
印度對南亞和東南亞、中東和非洲等地區(qū)出口教育書籍,還往英、美、加拿大、澳大利亞出口科技醫(yī)學圖書,2005~2006年出口額是1.4740億美元。
隨著出版業(yè)總體收入的增加, 印刷業(yè)也在現(xiàn)代化,政府已對新聞媒體新引進進口設備、印刷和裝訂機皆簡化了手續(xù),印度的印刷業(yè)在以有競爭力的價格向全世界輸出印刷圖書,可以說是加入了全球競爭行列。
未來前景
印度未來的教育出版業(yè)還要大幅增長,以達到預期的要求,越來越多的學生在社會的各個階段需要更多的機構和更多的書籍,來滿足需求。
印度政府教育預算從2003~2004年的1756萬美元,上升為2007~2008年的7168萬美元。為提高文化水平,通過全民受教育運動,印度教育的經(jīng)費從2003~2004年投入4.8775億美元,升至2007~2008年的26.6775億美元。這也將導致新文化出版教育的飛速發(fā)展。
在印度國內(nèi),有頂尖監(jiān)測機構的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2006年已批準了3.1745億美元的核定預算,比2005年財政預算多了1237萬。
21世紀是教育和科技合作戰(zhàn)略,IT公司在國際上購買的出版公司或出版公司購買IT公司,圖書不再僅僅是作者作品轉化為印刷書籍,出版被視為一門科學,一種藝術,企業(yè)具有很大的合資空間。最近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先生宣布,每個州都要建所重點大學,每個區(qū)都要擁有可授學位的學院。
業(yè)內(nèi)人士認為,這些事態(tài)發(fā)展意味著印度出版業(yè)會呈現(xiàn)出更加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