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場考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多次為我國災區(qū)捐款、贈藥、義診、捐助希望工程,1998年立下遺囑到中國抗洪一線救災的現為美國首位華裔市長的黃錦波今年幾次說:“很多中國人接受了教育,但是不一定有教養(yǎng)?!薄笆苓^高等教育不等于具備高等教養(yǎng)。有教養(yǎng)比拿到一張文憑更加重要?!彼J為沒有教養(yǎng)的教育是悲哀的。他還列舉了一些現象,罵人,隨意闖紅燈,如廁后不沖廁,等等。
請根據你對以上材料的理解和體會,自選角度,寫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仔細分析這則材料,黃錦波的話發(fā)人深省。他告訴我們,教育與教養(yǎng)不完全是一回事,受過良好的教育不一定就有良好的教養(yǎng),而教養(yǎng)比教育更為重要。
這個材料作文,雖然沒有明確指明話題,但實際上暗含著“教育與教養(yǎng)”這個關系,它暗示我們應該就教育與教養(yǎng)不對等的關系展開議論,進而強調教養(yǎng)的重要意義。側重點應該在“教養(yǎng)”,而不是“教育”。明白了這一點,我們的立意就不會偏離題意。比如這樣一些論點就頗有深意:要教育更要教養(yǎng),教養(yǎng)是教育之本,擁有教養(yǎng)就擁有希望。
在寫作過程中,有的同學很容易把教養(yǎng)簡單地等同于自理能力,這是對“教養(yǎng)”這個概念的理解錯誤導致審題失誤;有的同學把教養(yǎng)缺失簡單地歸咎于父母,做表面化文章;還有的同學把教養(yǎng)簡單地等同于要愛國、反腐敗等,這都是對“教養(yǎng)”的概念認識不到位造成的審題錯誤。
我們可有如下立意:1.有教養(yǎng)才是真的美。2.教育是啟智,教養(yǎng)在育德。3.有教育的人讓人羨慕,而有教養(yǎng)的受人尊重。4.教育使人智慧,教養(yǎng)讓人高尚。5.教養(yǎng)遠大于教育。6.教育使人成材,教養(yǎng)讓人成人。
素材必備
1.有文化教養(yǎng)的人能在美好的事物中發(fā)現美好的含義。這是因為這些美好的事物里蘊藏著希望?!鯛柕拢ㄓ?/p>
2.性情的修養(yǎng),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自己增強生活能力。——池田大作(日本)
3.教養(yǎng)中寄寓著極大的向往——對美好和光明的向往。它甚至還有一個更大的向往——使美好和光明戰(zhàn)勝一切的向往?!⒅Z德(英國)
4.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到人家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系滤锅F(法國)
5.我深信,再也沒有比人的外表(與其說是外表本身,不如說是對外表動人不動人的信念)對于人的發(fā)展會有這樣驚人的影響。
——列夫·托爾斯泰(俄國)
6.無知的人總以為他所知道的事情很重要,應該見人就講。但是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是不輕易炫耀他肚子里的學問的,他可以講很多東西,但他認為還有許多東西是他講不好的。
——盧梭(法國)
7.有耐心的人,能得到他所期望的。
——富蘭克林(美國)
8.在風度上和在各種事情上一樣,唯一不衰老的東西是心地。心地善良的人單純,樸實。
——巴爾扎克(法國)
現場作文一
教養(yǎng)價更高
秦婷
教育是當代社會很重視的一個問題,有良好的教育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前提。但一個有教育的人就一定能成功嗎?那不一定,除了教育,還必須有教養(yǎng)。
也許有人問:教育和教養(yǎng)有分別嗎?是的,一個有著良好教育的人不一定有教養(yǎng)。前幾天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則消息:一所重點高中的學生王某,因沉迷于網絡游戲而竊取家里的錢被母親發(fā)現,竟用鋼管將其母活活敲死??春笪倚睦锊唤科鹨魂嚊鲆猓缃裾秋L華正茂、接受教育的他作為重點高中的學生,其受教育的程度應該不會太低,可為什么他還做出如此傷天害理的事來?究其根源,還是一個教養(yǎng)缺失的問題,不聽母親的教育,整日曠課上網,最后造成這樣的悲劇。試想,中國還有多少這樣沒有教養(yǎng)的孩子?
沒有教育的人自卑,沒有教養(yǎng)的人可悲。當代大學生常為文憑不夠高找工作難發(fā)愁。而招聘者卻首先看的是一個人的教養(yǎng)問題,而不是片面地看重高文憑。當然,教育程度的高低對找工作的人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品格高尚的人,無論有沒有高文憑都是受人歡迎的。中國的教育程度正在逐步提高,但為什么國外的許多旅游景點卻會用觸目驚心的漢語寫著提示語“不要亂扔垃圾”呢?難道是特別歡迎我們嗎?這個我們應捫心自問。我忍不住要說,當代中國在注重教育的同時,還應注重提高個人修養(yǎng)。
如果教育是一粒種子,那教養(yǎng)就是灌溉種子的雨水。沒有教養(yǎng)的教育,不會開花,更不會結果。反之,有了教養(yǎng)沒有教育,也不會跟上多變化、快節(jié)奏的社會。教育誠可貴,教養(yǎng)價更高,若為發(fā)展故,二者不可拋!
中國人失掉教養(yǎng)了嗎?警醒吧!為了更好的明天,必須找回迷失的自我,必須糾正偏頗的教育。時刻銘記,擁有教養(yǎng)的人,才是明天的勝利者。
沒有教育的教養(yǎng)是空虛的,沒有教養(yǎng)的教育是不長遠的。
【教師亮分】
基礎等級37分+發(fā)展等級16分=53分
【言之有據】
文章開篇緊扣教育與教養(yǎng)的關系入題,接下來舉例證明“一個有著良好教育的人不一定有教養(yǎng)”,進而闡明“沒有教育的人自卑,沒有教養(yǎng)的人可悲”的思想,并以國外觸目驚心的提示語從反面例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然后采用比喻論證的方式,強調了教養(yǎng)的意義,點明文章主旨。最后以呼告語結尾,強調教育與教養(yǎng)的辯證關系。文章語言連貫,句式靈活,例證典型,喻證形象。
現場作文二
教育PK教養(yǎng)
張蓓
有人說,要緊抓人民教育。亦有人說,更要注重人民教養(yǎng)。孰是孰非?今有幸請得兩位專家——“教育”和“教養(yǎng)”先生進行一場比賽,為大家說個明白。
第一回合各抒己見
“教育”先生搶先說:“在現代社會,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讓我們有文化,這是在今后社會中立足的保障;否則國家為什么要出臺政策掃除文盲呢?有了文化,有了文憑,才能謀得好職位,才能談建功立業(yè),為國爭光。大家都生活好了,還有‘教養(yǎng)’先生什么事兒?”
“教育”先生的話剛說完,臺下就響起熱烈的掌聲。
“教養(yǎng)”先生站起來不緊不慢地說:“不論在什么時代,有教養(yǎng)才是最重要的。教養(yǎng)的內容博大精深,禮義廉恥,修身養(yǎng)性,哪一種不是中國傳統(tǒng)留下來的精髓?受過教育的人只是讓人羨慕,而有教養(yǎng)的人才更受別人尊重?!?/p>
“教養(yǎng)”先生話畢,臺下又是一片熱烈掌聲。
第二回合針鋒相對
“教育”先生傲慢地對“教養(yǎng)”先生說:“您老就不用再爭了。不論怎么看教育都要比教養(yǎng)重要!”
“教養(yǎng)”先生莞爾一笑:“那可未必。”
“教育”先生道:“您瞧,現在,國家把教育放在首位,希望培養(yǎng)出更多高水平的人才。再者說,現在找工作,誰不捧著幾張文憑、證書的,現在需要更多的是高級知識分子,哪家公司會要一字不識的文盲?”臺下的觀眾連連稱是。
“教養(yǎng)”先生立即反駁:“國家是需要高級知識分子。但您似乎忘了一點,那是在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基礎上的。湖南的李姐,不也是目不識丁嗎?但人家就憑著良好的信譽從一個普普通通的店員做到現在身價上千萬的總裁,這不是事實嗎?文化是外在的東西,教養(yǎng)才是內在的,只有先把內在的做好,才有可能修好外在的?!鳖D時掌聲四起,久久不息。
第三回終極PK
“教育”先生黑煞著一張臉,說:“無論說什么,我認為教育比教養(yǎng)重要!”
“教養(yǎng)”先生風度翩翩道:“教育重要,教養(yǎng)更重要!”振臂一呼,觀眾回應,又是一片掌聲。
黃錦波先生總結說:“很多人接受了高等教育,但有教養(yǎng)比拿到一張文憑更加重要?!?/p>
孰是孰非,勿說已明。
我們不僅要接受優(yōu)秀的教育獲得知識,更要保持良好的教養(yǎng)贏得他人的尊敬。
【教師亮分】
基礎等級37分+發(fā)展等級18分=55分
【言之有據】
本文構思巧妙,借鑒媒體PK的形式,將“教育”“教養(yǎng)”擬人化,讓它們公開辯論,各論所長,從而很好地揭示了各自的內涵,自然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
教育與教養(yǎng)三個回合的辯論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們逐步深入認識了“教育”與“教養(yǎng)”,文章最后,作者巧妙地化用材料中黃錦波先生的話加以總結,收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
文章的語言生動形象,特別是對“教育”與“教養(yǎng)”擬人化的神態(tài)描寫,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延伸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三峽商報》轉載了這樣一則新聞報道,33歲的黃石交警吳幼明曾在網上發(fā)帖揭露交警罰款內幕,后被黃石市西塞山區(qū)公安分局借他自辦文學刊物之故辭退。
在以正常的程序向上反映問題沒有得到回復的情況下,自2006年起,吳幼明在網上先后發(fā)表了《交警為什么都愛罰款——民警手記》《罰款任務猛如虎》《警察回憶錄》等帖子,引起了社會的廣泛反響,這使得吳幼明相信真話會得到積極的社會反應。吳幼明認為自己被辭退的背后原因是因為幾次站出來說真話?!绑w制內的內幕其實我是知道得最少的,我只是比較敢說而已?!北M管吳幼明被辭退后哭過好幾次,但他依然顯得很樂觀,在他看來,“選擇說真話,就要選擇敢于承受”。
這則新聞使你想到了什么?請根據你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寫一篇文章。自定立意,自擬標題,自選文體(詩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就一則新聞材料來發(fā)表自己的感想看法,是我們常見的一種材料作文的方式。就這則新聞材料的類別來看,是一則事實性的材料,所以我們在審題立意的時候一定要對材料所蘊涵的事例進行分析,透過現象看本質,才能寫出有深意的文章。否則囿于材料本身就事論事,談什么“好人難做”,說“平凡創(chuàng)造精彩”,議論“生命因承受而精彩”,論證“責任心”或“良心”,甚至認識片面,扯到“社會充滿黑暗”等等,都是沒有什么價值的立論偏頗的觀點。
仔細分析材料,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立論。如果從“吳幼明”個人的角度來思考,我們可以肯定他敢于講真話的誠信,贊揚他勇于揭露黑暗的勇氣,褒揚他正直的品格,贊揚他的一身正氣。這些立意都是充分挖掘了吳幼明言行的原因,都是與材料吻合的。基于這些認識,以下的立論都是很好的立論:“做一個正直的人”“講真話是一種社會責任”“無私無畏,堅守良知”“有良知者可敬”“堅持真理,伸張正義”“沉默未必都是金”“睜著眼睛說真話”……
除了從個人的角度來思考推究之外,我們還可以從社會的角度來思考,就“吳幼明”現象所暴露的社會問題進行分析,針砭社會容不下正氣的怪現象,呼吁我們需要良好的社會風氣,或者揭露國民面對歪風邪氣麻木不仁的“看客”心理,呼喚我們的社會應該彰顯正氣等等,都是比較深刻的思想觀點。比如這些觀點都是深刻的立論:“社會呼喚正氣”;“消除‘看客’心理,清除不良風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