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破土而出,它忍受痛苦,為的是沐浴春雨后,釋放生命的氣息。
蛹,作繭自縛,它忍受痛苦,為的是破繭而出后,俯視雄渾的大地。
鷹,砥礪學(xué)飛,它忍受痛苦,為的是一飛沖天后,搏擊遼闊的長空。
我也在苦與樂的交替中體驗著人生。
雖然我依舊沉迷于“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憂思;陶醉于“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惆悵;徘徊于“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的苦楚。但在不知不覺中我發(fā)現(xiàn),“苦”也是成長過程中一道靚麗的風(fēng)景,也是一種說不出的美。
我欣賞瀟灑不羈、激情澎湃的“苦”。“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边@是李太白浪漫飄逸、剛烈耿直性情的真實體現(xiàn),哪怕宦海沉浮,哪怕仕途艱難,都沒能湮滅他心中燃燒的火種,正是因為他體驗了懷才不遇,生不逢時,才成就了他“詩仙”的美名。
我欣賞怡然自得、曠遠幽靜的“苦”。“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陶淵明高潔傲岸、安居自樂的人生境界,哪怕窮困潦倒,哪怕窘迫拮據(jù),他都頑強地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正是因為他感悟到了當(dāng)時社會的暗無天日,才成就了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千古情懷。
我欣賞清新無奇、至純至凈的“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是李清照柔情似水、細膩纏綿的愁思沉淀出的人生百味,哪怕惆悵滿腹,哪怕愁上心頭,她依然不放棄,努力地堅守自己的信念。正是因為她的執(zhí)著,才成就了她“怎一個愁字了得”的婉約派的迷人風(fēng)格。
草、蛹、鷹的苦楚,為的是追求生命的完美;李太白、陶淵明、李易安的苦楚,則是為了達到人生理想的境界。
漫漫人生路充滿了荊棘。當(dāng)烏云布滿天空之時,悲觀的人看到的是“黑云壓城城欲摧”;樂觀的人想到的是“甲光向日金鱗開”??嚯y是人生的組成部分和歷練,雖然前方的苦難還很多,但我從中感悟出了生命的真諦,感受到了人生中的苦難也是一朵獨自開放的奇葩。
【指導(dǎo)教師:陳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