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草兒是我鄰居的二女兒,她剛生下來就隨奶奶到村后河壩上的小屋去住了,她是沒有戶口的“黑孩子”。
二
草兒今年讀初中了。自來到鎮(zhèn)上讀初中,她就覺得自己知道的東西簡直太少了。以前,村后的大壩上孤單的小屋和農(nóng)家小院是她的整個天地,她知道自己是個“黑孩子”,不能和姐姐、弟弟一樣和爸爸媽媽住一起,只能和奶奶在一起。她從電視里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自己能和他們一樣嗎?草兒知道,初中畢業(yè)有高中,高中畢業(yè)有大學,只有大學畢業(yè)了才不是“黑孩子”,才能和別人一樣。所以小學時,她拼命學習,每次考試都是年級第一。
進入初中后,草兒的話更少了。她總是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別人去打球,她只是遠遠看著;老師提問,她把頭垂得低低的。她羨慕別人能在課堂上大聲地把答案說出來,自己想舉手回答,卻怕同學笑話,又怕老師訓斥……
三
“這次家長會,老師說咱的草兒有心理障礙,不合群,成績一塌糊涂。”草兒的爸爸邊吃飯邊說?!安缓先赫茫輧阂膊恍×?,在家能幫咱干活了。女孩子遲早是人家的人,又沒有戶口,讀書有啥用處!再說,三個孩子上學,學費也夠我們扛的。誰家像咱,讓三個孩子拖累得要啥沒啥。”草兒的媽媽看一眼草兒,輕輕地說。草兒睜著大大的眼睛,看一眼爸爸,爸爸吃著飯,一句話也沒說。草兒放下碗,跑到奶奶屋里,奶奶最疼草兒了,緊緊地摟住她……
四
草兒從此就和媽媽在一起干活了,拾棉花,到大棚拉苫子……草兒干得格外賣力,總想快點干完活,好回家看一會兒書。閑著的時候,草兒總是出神地想著以前和同學們一起上學的情景:自己總是用大大的眼睛,瞅著老師,對老師羨慕極了。老師每次上課都不看課本就能把課講得清清楚楚,而且會唱很多歌,還總愛看那些厚厚的書,她講的故事比奶奶講的牛郎織女有趣多了。草兒多想自己也能當老師啊!
五
姐姐和弟弟放學回來,草兒小心地伺候他們,遠遠看著他們寫作業(yè),看書。看著看著,草兒就笑了,好像看到自己也在讀書……
點評
本文是一篇微型小說,訴說了落后的傳統(tǒng)觀念導致了草兒的不幸。文章語言平實自然,娓娓道來,有真情實感,引人深思。
【指導并置評:陳興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