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中,江蘇省某考生的《懷想天空》是一篇感情真摯、文筆質(zhì)樸的文章。可是一評只得了36分,剛剛及格,二評給了42分,三評為39分。閱卷組組長何永康教授反復(fù)審讀后判定為54分,成為優(yōu)秀卷。這樣一篇真情文章竟經(jīng)歷了如此波折。但這位考生是幸運的,如若沒有被抽查到,他的高考分數(shù)不就少了15分嗎?15分對于一個考生意味著什么?沒有這15分,他可能會是另一種命運。這樣的文章在高考中也不會只有一篇。很顯然,那些被抽查到而又得了高分的學(xué)生是幸運的,而現(xiàn)實中不幸的學(xué)生占多數(shù)。
何以吐露真情反而得低分呢?推斷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讀者及評卷老師的欣賞品位影響真情作文的得分。
不妨拿人們對電影的喜好來推想一下人們對作文的喜好。眾所周知,影視劇雖倡導(dǎo)鄉(xiāng)土劇,但其收視率很少能夠超過《臥虎藏龍》《英雄》《夜宴》《滿城盡帶黃金甲》等大片。一位影視界的人士說:“大片的繁榮意味著民族文化的衰落?!比欢?,這些大片近年來在好萊塢卻獲得了一席之地。何以如此呢?這些影片無不以宏大的場面、絢麗的色彩、令人眼花繚亂的武打鏡頭博得人們的掌聲,吸引人們的眼球,贏得一個又一個中國票房冠軍。商業(yè)電影除了照顧民族傳統(tǒng)和情緒外,主要的目的是盈利——沒有這次的盈利,就沒有下次的投資資金。而它的盈利也說明國人對這類影片情有獨鐘,這些影片的制片、導(dǎo)演們只不過是適應(yīng)潮流,迎合了觀眾心理而已。觀眾一次又一次地大力捧場,自然也使導(dǎo)演們一次又一次地備受鼓舞。
高考作文亦是如此。大多數(shù)讀者和老師都喜歡有文采的文章。誰不喜歡文辭華美、文采斐然的文章呢?正是因為文采飛揚、鋪張揚厲,《滕王閣序》《阿房宮賦》才得以流傳千古;正是因為氣勢奔涌、條分縷析,《諫太宗十思疏》才得以感動君王;正是因為豪情萬丈、壯志凌云,《將進酒》《滿江紅》才得以千秋萬代流傳??紙錾蟿?chuàng)作出的《赤兔之死》《吊屈原賦》《千年的美麗》《細雨閑花皆寂寞,文人英雄應(yīng)如是》就是這類美文,這樣的文章一下子就能抓住人心,吸引讀者,難怪評卷老師讀到后會喜笑顏開,愛不釋手。這樣的文字在高考中比比皆是。例如:
“梅花斗雪,獨立寒枝,那是相信自己能迎來春天。雨聲瀟瀟,花木入夢,那是相信自己能等到彩虹。江河咆哮,一瀉千里,那是相信自己能順利入海。孤云出岫,一無所系,那是相信自己能化作彩霞。鷹立似睡,虎立似病,那是相信自己能出擊成功?!?/p>
這段文字優(yōu)美凝練,節(jié)奏明快;句式整齊勻稱,音韻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整齊而有抑揚之美,勻稱而無呆板之感。
其次,真情作文不被推崇由來已久,這種局勢一時難以扭轉(zhuǎn)。
話題作文盛行的幾年來,作文愈來愈趨于浮華。辭藻華麗、氣磅礴的文章日漸被推崇,被老師學(xué)生爭相研究模仿。然而,華美文章雖然辭藻華麗,但是在思想上卻少了深度。
基于此,評卷老師的審美觀念一時難以轉(zhuǎn)變,思維仍然在慣常模式中徘徊。
在這樣的背景下,誰還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呢?雖然真情文章古已有之,并非稀罕物,但是,近年來被認可的文章它不在其列。在這種情況下,萬一因給了真情作文高分遭到眾人的批評、指責(zé),那么該評卷老師的命運無異于韓愈的命運——提倡古文不被人理解,還招致非議。后果嚴重的甚至?xí)u大損,影響事業(yè)的進展,因此,誰還敢冒這個險呢?
再次,真情作文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它不易得高分。
在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長廊里,有一批文章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文辭質(zhì)樸、真摯感人的《項脊軒志》,孝感動天、言辭懇切的《陳情表》,感情醇厚、真情表白的《我與地壇》。這些文章乍一讀不覺其美,讀兩遍才覺其芳香,讀三遍其情難忘,如品茶,余味悠長;如賞月,悠閑自然。但是由于它不能迅速吸引人的眼球,須得細品慢嚼才能品出韻味來,所以類似這種文章的真情作文在高考中反而不占優(yōu)勢。高考評卷期間,天氣炎熱,勞動強度大。高強度的勞作加上大量的閱讀,使評卷老師的眼睛極容易疲勞,這類真情作文若沒有明顯的亮點和足夠的吸引力,很容易從評卷老師的眼皮底下溜走。因此,真情作文得高分有點難。
最后,社會環(huán)境的浮躁也是真情作文不被認可的原因之一。
網(wǎng)絡(luò)文學(xué)充斥校園,玄幻故事布滿網(wǎng)絡(luò),老祖宗的寶貴文化財富被戲說,連四大名著也難幸免?!度龂萘x》被演繹成經(jīng)商秘笈,《紅樓夢》成為愛情寶典,從《西游記》里挖掘出處世哲學(xué),用《水滸傳》宣揚哥們兒義氣。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中學(xué)生眼里都是酷哥靚妹大比拼。他們的心遠離了現(xiàn)實,思想沒有了“根”。一項調(diào)查顯示:100%的學(xué)生家長記得孩子的生日,而只有10%的孩子知道父母的生日,有85%的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剩下5%記錯了父母的生日。獨生子女時代不可避免地滋生了孩子的自私自利心理。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親情卻備受冷落。孩子們被捧為掌上明珠,吃穿用玩方面享用最好的。長期以來的獨自享有,家長的縱容嬌慣,致使孩子的字典里那個“親情”詞條不受關(guān)注。他們?nèi)狈ι眢w上的勞動鍛煉,沒有吃苦耐勞精神,心中沒有裝著別人,難以體會父母養(yǎng)育之恩。由此可見,感恩教育尤為必要,真情急需回歸。
基于上面的原因,真情作文實在是舉步維艱。盛世帶給人們無盡的安逸和浮華,在金錢的世界里,在文化假繁榮的世界里,人們早已迷失了文化的方向,只是縱情追求靡靡之音。由于真情文章備受冷落,此真情文風(fēng)自然也隨之衰落。誰敢把高考當(dāng)兒戲?誰敢拿自己十年寒窗的辛苦開玩笑?真情作文屢屢受挫,誰還敢輕易地將它搬上高考考場呢?平時訓(xùn)練時哪位老師還會把它當(dāng)作重中之重呢?于是,我們的真情作文陷入了惡性循環(huán)的怪圈。
真情作文啊,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我們不禁仰天長問:真情作文何時才能回歸?真情作文的出路在何方?大而言之,中國的文壇,中國的文化界,太需要那種指點江山的筆墨,太需要那種扭轉(zhuǎn)乾坤的氣魄。小而言之,高考的作文,太需要真情作文,太需要扭轉(zhuǎn)浮華的文風(fēng)。這樣的文化空洞應(yīng)當(dāng)有人去填補,用那款款的真情、無華的摯語去填補。
而要想開拓一片燦爛的天地,走出一條陽光大道,必須通過高考評卷者的神圣之筆鼓勵考生,這樣考生才能理直氣壯地吐出真情,露出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