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真金白銀幫助別人把企業(yè)包裝上市,最后卻被企業(yè)辜負了。損失了金錢之外,還要被公眾指責,這個可憐的公司就是在投資界知名的紅杉資本。
在投資界,從來只有投資傳奇才會為人們津津樂道;那些最高達到70%左右的失敗案例,多半都會淹沒在商海大潮中而為人們所忽略。
但是這次也不能怪大家少見多怪。畢竟,這本應該是紅杉資本的第一個成功案例才對。更令人尷尬的是失敗的原因:居然是法律違規(guī)。說的通俗點就是違法?!斑@樣的原因退市不但對公司本身——亞洲傳媒來說是個無法面對公眾的丑聞,甚至對整個中國企業(yè)都有壞影響。”業(yè)內人士憤憤地表示。
而責任仿佛就落在了紅杉資本的身上,因為沒人了解亞洲傳媒,只是在紅杉將它送到日本股市后,它才作為紅杉的一個成功案例而為大家所知。
一個事實也佐證了大家的心情:在亞洲傳媒被日本方面勒令限期退市后,不但肇事者,亞洲傳媒CEO崔建平辭去了職務,紅杉資本的主投張帆也同時辭去了亞洲傳媒董事的職務。
但是紅杉資本真的有錯嗎?還是業(yè)內的一些通用規(guī)則在某些時候也會失效,對紅杉的指責,是不是可以看作大家不由自主的對資本界的一些習慣成自然的做法的反省?
投對人是個難題
8月19日,東交所結束交易后對外宣布,首家在東交所上市的中國本土企業(yè)——亞洲互動傳媒股票從2008年8月20日起作為處理品種,并于9月20日被摘牌。而被摘牌的原因,據東交所中國首席代表山本秀樹說:“是亞洲互動傳媒的會計師事務所拒絕為其2007年年報出具審計意見”。
事實上,這個審計意見無法出具的背后原因是:亞洲互動傳媒的創(chuàng)始人、CEO崔建平擅自將其全資子公司北京寬視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在中國銀行的1.069億人民幣定期存款,為第三方企業(yè)北京海豚科技發(fā)展公司的債務做擔保。
“這屬于嚴重的法律違規(guī)行為?!睒I(yè)內人在驚嘆之余,稱對崔建平的做法無法理解。而東京交易所亦表示將追究相關人士的法律責任。
無法得知崔建平現在會不會后悔,但是可以確知的是,站在亞洲互動傳媒背后的11家投資人絕對是追悔莫及。原本在上市后,他們都可以成功退出的。
據了解,亞洲傳媒股價的最高點曾經一度達到2055日元,而退市的消息傳出后,跌得只剩5日元了。11家投資者中,只有最大的投資者紅杉資本在今年5月套現了1.34%的股份。包括日本最大的廣告公司電通、NTT移動通訊公司在內的其他10家股東都沒有股權轉讓的歷史記錄。
紅杉雖然套現了一部分,但依然以9.19%的股份作為第二大股東。第一大股東是創(chuàng)辦人崔建平,持有36.65%的股份。
“無法理解崔建平的行為,既害人又害已,這讓投資人無語?!币晃煌顿Y人的話道出了所有投資者的心聲。事實上他們確實無話可說,“投人”一直以來被作為成熟的投資理念為所有業(yè)內人士所信奉。
但是今天,問題恰恰就出在人身上。如果紅杉資本當初認真考查的除了公司基本面之外,還曾經研究過崔建平的品行,這次事件也許就可以避免。但是很明顯,他們忽視了對所投的人的考查。因為此前,崔建平在國內就曾多次有過與他有關的公司資金莫名其妙來去甚至不見的事件。
以至于互聯網知名評論人洪波尖銳地指出:很多VC喜歡投那些有背景、有能量的所謂能人,他們更關注這種能人賺錢、成事的能力,而不是創(chuàng)新、引領產業(yè)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人品、人格、創(chuàng)新等因素,就不再被重視,VC不再是引導創(chuàng)新、投資未來的動力,而淪落為以賺錢為起點,以賺錢為終點的純賺錢游戲?!爸灰艹晒ν顺?,我相信他們可能連毒品都敢投?!毕喾?,很多潛在的產業(yè)創(chuàng)新領袖,很可能由于缺乏必要的背景、關系、能量,而得不到VC的認可。亞洲互動傳媒的退市,最值得VC反省的地方應該在這里。
據了解,在VC界通常的做法是,基金里面可能一兩個人懂財務,只是簡單翻一翻人家的賬,然后做個審計,大概就能夠把這個事弄個七七八八。而不像PE,會比較詳細的對每筆收入、費用和成本做調查。因為盡職調查包括的范圍非常廣,工作量非常大。比如財務盡職調查、商務盡職調查、法律盡職調查,等等。所以不可能每個案子都做得很詳盡。而且往往留給投資商的時間也不多,可能幾個月就要決定下來,所以這也讓盡職調查很難做到盡職。
投資之后的弱勢地位
“我們VC投了一個公司以后,其實就處在一個比較弱勢的狀態(tài)?!币晃毁Y深VC的觀點得到業(yè)內很多同行的認可。
就亞洲傳媒這個案子來看,作為投資方,紅杉以及其他資本并沒有派出自己的人在亞洲傳媒擔任重要職務。張帆擔任的董事一職,其實有點像虛銜,并不能真正起到監(jiān)督管理的作用。
因為按照國內VC界的慣例,VC都會在自己主投的項目上擔任董事一職,其實多半屬于掛名,因為一個VC可能投了五六個甚至更多的公司,他都是董事,怎么可能管得過來呢?據了解,張帆在任亞洲傳媒董事期間,就同時擔任幾個公司的董事,包括點視傳媒、依格斯醫(yī)藥研發(fā)、潞寶新能源、卓勝微電子、華瑞同康醫(yī)療技術以及悠視網等單位的董事。
在美國情況則完全不同:所投公司一旦上市,VC多半會立刻辭掉上市公司董事的職位,因為如果不辭,不但套現股票等有諸多限制,在公司出現問題時,董事要負連帶責任。而此次張帆在亞洲傳媒出事后離開董事的職位,最大的可能就是為了避免被追究連帶責任。
而在亞洲互動傳媒的投資中,沒有委派CFO被認為是投資人的一大失誤。但是賽富基金合伙人羊東卻不認為這是投資人的錯:“因為在業(yè)內,哪個基金也沒有那么多的CFO可以派駐到所投企業(yè)中去,所以大家通常會在市場上招聘CFO,但是也不能保證一定在短時間內招到合適的。而且如果企業(yè)本身就已經有CFO了,投資方也不會執(zhí)意要求撤換?!?/p>
而對于監(jiān)管的責任、系統(tǒng)完善的責任,羊東認為不應該只去責怪投資商,也要問問上市的監(jiān)管機制到底起什么作用?
甚至羊東認為會計師都應該有責任,“因為在一個公司上市之前的審計,包括系統(tǒng)的建設應該是已經很細了。所以我也很奇怪為什么這樣的系統(tǒng)能夠通過上市的要求。但是無論如何,這事大家不應該對基金過多苛責,他們只是一個出錢的人,只是一個股東,不是管理層,也沒有任何法律的義務去做什么事?!?/p>
中倫金通律師賴繼紅也指出,法律文件做得再漂亮,如果不能執(zhí)行也是枉然。比如說投資人委派的CFO,哪怕每天都核對對賬單,但如果高管挪用的資金不從應收賬戶走,就還會有問題。
羊東也很無奈地稱,這種事情沒有辦法完全規(guī)避,如果你遇到一個騙子,就有可能被騙,無論你多么嚴密,所謂風險投資,風險永遠是無法回避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