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計劃·第9月
每個寶寶都是天生的音樂家。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重視音樂的影響力,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斷注入音樂元素。
一個成長方案
自寶寶出生后,配合著大聲啼哭的蹬手劃腳,是一種“律動”,每天聽到熟悉的音樂時的專注和手舞足蹈,同樣是一種“律動”。隨著月齡的增長,在經歷了胎教和最初幾個月的音樂熏陶,大一些的寶寶已經會對周圍的樂曲表示出熟悉,甚至是喜愛的情緒。他們對音樂的感知,身體律動的表現形式也變得多樣化了。
律動不僅可以活動筋骨,培養(yǎng)節(jié)奏感,還可以讓寶寶提高創(chuàng)造力和反應力,要知道律動需要寶寶聽到音樂,感悟音樂后作出自己的反應,需要發(fā)揮他自己的判斷力和想象力,基本上可以說是寶寶最初的自我創(chuàng)作了。所以,別停下,寶貝!讓我們將這場音樂律動堅持到底!
1 增加音樂種類,使欣賞多元化
給小寶寶欣賞的音樂,一般都是舒緩優(yōu)揚的,但隨著他們月齡的增長,不妨增加樂曲的種類。因為寶寶對不同樂曲類型作出的反應是不同的,他們會隨著不同的音樂作出不同的表現:優(yōu)揚舒緩的,他會輕擺手臂,放慢動作,輕輕搖頭去配合;節(jié)奏奔放的,他會刻意加快身體律動頻率,甚至會無師自通地晃動小屁股。不經意間,你還能發(fā)現,這些小天才居然能踩準節(jié)拍。
2 經典歌謠,增強律動
除了音樂欣賞,父母可以從寶寶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給他朗讀一些經典好聽的歌謠,像《小星星》、《十個印第安小孩》、《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等。“one little,two little,three littleIndians……”,富有韻律的歌謠,加之父母親切的聲音,會感染寶貝的情緒,有的甚至會高興地笑出聲來,并會隨之充滿動感地擺著小手,晃著小腦袋。唱歌謠的同時,父母可以抱著寶寶做一些與歌詞或韻律相關的動作,如拍拍小手,數數手指,晃動身體等,這樣不僅可以密切親子關系,還能在不知不覺中發(fā)展寶寶的精細動作和音樂感知力。
3 跟隨節(jié)拍,增加游戲的互動
游戲始終是寶寶的最愛,在音樂的播放過程中,父母可以根據節(jié)奏和寶寶玩一些簡單的游戲,比如拿上一塊手帕,遮擋住父母的臉,隨著節(jié)拍晃動手帕,幾個節(jié)拍過后,拉下手帕。如此反復。或者拉起寶寶的小手,隨著音樂打節(jié)拍或一起起舞,讓寶寶充分感受到,原來音樂也能讓爸爸媽媽如此快樂。
4 人人參與,做個律動家庭
動員家里的所有人都積極參與到寶寶的律動中來,聽到合適的音樂,與寶寶一起揮揮手,踢踢腿,轉轉圈,扭扭屁股……一個充滿律動的氛圍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寶寶對節(jié)奏的辨認能力,對音樂的欣賞程度,可以激發(fā)寶寶的求知欲與滿足感。當然對于寶寶印精彩表現,父母也要適時給予夸張的表揚和甜蜜的獎勵,受到鼓舞的寶寶更會樂在其中。
1個小認知
嬰兒如見到生人,往往用眼睛盯著生人,并感到不安和恐懼。對9個月大的嬰兒來說,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為了寶寶的心理健康發(fā)展,請不要讓陌生人突然靠近寶寶,更不要抱走寶寶,也不要在生人面前隨便離開寶寶,以免寶寶不安。
1首兒歌
太陽和月亮,
愛玩捉迷藏,
你來我就躲,
天天一個樣。
1個小測試
什么樣的食物不宜給寶寶吃?
A 堅而硬
B 細而軟
答案:(A)
1個玩具
小熊圈圈 價格:598元
鮮艷的顏色、柔軟的布料,吸引著寶寶的注意力;綁在床沿上,可以保護寶寶,避免頭、腳撞到床上;懸掛的小部件晃動或抓它的時候還會發(fā)出聲響,可吸引寶寶的注意力:也可以纏在嬰兒手推車和餐椅上,讓寶寶不會害怕。
一本書
《小豬唏哩呼?!?/p>
講述了圍繞小豬的奇遇引發(fā)的一系列生動有趣的故事,這些故事構思巧妙,圖文并茂,語言風趣幽默,在輕松閱讀的過程中你一定會微笑不止。不過小豬唏哩呼嚕并不是為了逗笑而誕生的,他有傻孩子的憨厚,也有大智若愚的機智,更可貴的是,他善良、勇敢、富有同情心和正義感,傻得執(zhí)著,傻得可愛。
1個游戲
照鏡子——媽媽抱著寶寶在穿衣鏡前,指著他的臉反復叫他的名字,指著寶寶的五官讓他認識,然后問他每個部位在哪里。寶寶年齡小,答不對父母在糾正后也要給予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