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腫性痤瘡是痤瘡中較嚴重的類型之一,其深部炎癥可形成較大膿腫,破潰后常形成竇道、硬結和瘢痕。發(fā)生于面部的囊腫性痤瘡嚴重影響美觀,為臨床常見的美容問題[1]。2001年1月~2007年12月,我們應用慶大霉素沖洗封閉治療面部囊腫性痤瘡25例,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現(xiàn)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25例均為我科門診患者,男性,年齡18~24歲,平均為21.2歲;病程1~2周,共有面部皮損28處,多為單發(fā),直徑1~2cm,觸之有波動感。在本次治療前1周內未采用過其他方法治療。
1.2 治療方法:術前局部消毒,用注射器針頭擴大毛囊口,再用粉刺擠出器輕壓,盡量擠凈膿液和粉刺,然后用慶大霉素注射液注入囊腔沖洗,直至流出清亮液體為止。術后給予口服羅紅霉素0.15g,3次/天,甲硝唑0.2g,3次/天,外用莫匹羅星軟膏(百多邦)。治療后第1、2周末觀察近期療效。第2個月末隨訪,觀察有無瘢痕或硬節(jié)、有無復發(fā)和不良反應。
1.3療效判定標準:痊愈:皮損完全消退;好轉:皮損消退>50%或膿腫自行破潰;無效:皮疹消退<50%。
2結果
治療后第1周末觀察療效,痊愈2例,好轉23例;第2周末,所有患者均痊愈。治療中無不良反應發(fā)生,在第2個月末隨訪,瘢痕1例,無硬結,復發(fā)1例。
3討論
囊腫性痤瘡由于局部有囊腫及囊腫壁的存在,并含有膠凍狀膿液,在口服與單純外用藥物治療時,藥物滲入囊腫局部較為困難,因此口服與單純外用藥物療效慢、效果差,治療后也易發(fā)生瘢痕與硬結。本文應用粉刺擠出器擠凈膿液和粉刺,先清除局部囊性病灶,再用慶大霉素注射液注入囊腔沖洗,從而使口服與外用藥物易于滲入病灶局部。這種治療方法一方面加快病變的愈合,另一方面也減少了瘢痕和硬結的發(fā)生。
痤瘡丙酸桿菌感染是痤瘡發(fā)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它通過激活補體系統(tǒng)產(chǎn)生C5a,引起白細胞趨化,吞噬痤瘡丙酸桿菌而產(chǎn)生酯酶,后者分解甘油三酯產(chǎn)生游離脂肪酸,刺激毛囊及毛囊周圍組織發(fā)生非特異性炎癥反應。痤瘡丙酸桿菌在體內誘導產(chǎn)生的循環(huán)IgG抗體以及痤瘡丙酸桿菌誘發(fā)的細胞免疫反應,均參與了痤瘡的免疫炎癥反應。當粉刺壁的破潰及游離脂肪酸進入附近真皮后,加之細菌感染引起炎癥,出現(xiàn)丘疹、膿皰、結節(jié)和膿腫[1]。慶大霉素對痤瘡丙酸桿菌有強大的抗菌作用,用慶大霉素注射液注入囊腔沖洗,使局部藥物達到高濃度,迅速殺滅痤瘡丙酸桿菌,從而可使病變較快痊愈。由于痊愈較快,瘢痕和硬節(jié)的形成少,能有效解決面部痤瘡所引起的美容問題。
[參考文獻]
[1]趙 辨.臨床皮膚病學[M].3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935-938.
[收稿日期]2008-05-07[修回日期]2008-07-25
編輯/李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