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來自浙江溫州的商人張朝榮出巨資收購改制的湖北省十堰市公交總公司資產,同時與十堰市政府簽下了特許經營合同,買斷十堰城區(qū)22條公交線路的18年特許經營權,在全國開創(chuàng)了中等城市國營公交民營化的先河。
由于各種復雜的歷史、現(xiàn)實因素,十堰公交集團先后發(fā)生3次停運事件。張朝榮說,這3次停運事件,第一次是他進公司前,部分職工對改制不理解造成的;第二次是歷史遺留的買斷工齡的補償金問題造成的;第三次是由于改制遺留問題沒解決、當?shù)卣畬粌?yōu)惠政策的不落實及油價的猛漲等原因帶來企業(yè)連續(xù)3年虧損,加上一名職工對公司處罰不滿造成的。
第三次停運之后,十堰市委、市政府作出決定,于2008年1月12日成立公交集團臨時黨委,由市政府一名副秘書長擔任臨時黨委書記進駐公交集團。在強大的壓力下,張朝榮被迫簽下承諾書,承諾協(xié)助臨時黨委的工作,自己“退居二線”。
在臨時黨委進駐3個多月之后的4月15日,第4次停運事件發(fā)生。當天下午,十堰市政府作出決定,收回張朝榮的特許經營權,對公交集團實施全面接管,并在中層以上員工大會上宣布,張朝榮今后的簽字無效。
4月25日,臨時黨委給集團公司財務及所屬各單位發(fā)出通知,稱臨時黨委已經在農行六堰支行設立賬戶,通知要求相關單位即日起將所有收入繳存到指定賬戶。而4月16日到4月24日的收入共計2176901.91元,也在臨時黨委副書記、現(xiàn)任十堰財政局副局長馬澤民的簽字指揮下,轉入臨時黨委的賬戶。
4月29日,十堰市建設委員會出臺了一個過渡期公交集團資產臨時管理方案,建委規(guī)定由公交集團公司委托臨時黨委管理過渡期的公交營運。
公交事件發(fā)生后,迫于各種壓力,張朝榮離開十堰。
在十堰市政府作出收回特許經營權的決定、臨時黨委已經完全掌權之后,十堰市建委于4月17日給公交集團下發(fā)聽證告知書。身為法人代表的張朝榮于4月20日以公交集團的名義遞交了聽證申請書。在這份申請書中,張朝榮對十堰市建委的決定提出了異議。
申請書表示,申請人對十堰市的公交事業(yè)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貢獻,申請人于2003年依法取得特許經營權,而十堰市建委卻根據(jù)2004年7月生效的《行政許可法》和2004年5月生效的《市政公用事業(yè)特許經營管理辦法》作出收回經營權的規(guī)定,在上述兩個法律、規(guī)章沒有溯及既往效力的情況下,是法律適用錯誤。
十堰公交集團曾被當?shù)貜垶硡^(qū)公、檢、法等7個部門聯(lián)合確認為重點保護的民營企業(yè),而現(xiàn)任臨時黨委書記稱自己仍然在“給張老板(即張朝榮)打工”??善婀值氖牵赫嬲睦习鍙埑瘶s現(xiàn)在不敢回十堰,自稱給老板打工的實際掌權者,不但設立新的賬戶并擁有完全的財務支配權,還給1500名員工普遍加了工資。
附文:十堰公交改革:6000萬組建新公司
撰文/金偉忠馬獻倫
一場公交民營化風波,將十堰公交推上了風口浪尖。未來十堰公交將何去何從?6月3日召開的湖北十堰市府第38次常務會議,給了人們新的期待。
會議認為,十堰公交改革不會停滯,將按照國有控股、社會資本參與和建立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的要求,依法組建十堰市城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
依照初步計劃,在第一階段,十堰市政府擬出資6000萬元,注冊成立國有獨資公司,并授權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政府作為股東享有權利、承擔義務,并不干涉公司的正常經營。在獲得營業(yè)執(zhí)照后的第二階段,經政府批準,新公司可向社會公開轉讓49%的國有股權。
這與5年前的公交民營化迥然有異。那時候,企業(yè)虧損日益嚴重,職工待遇下降。5年間,十堰公交四次停運,極大地影響了當?shù)毓贿\營秩序。今年4月15日第四次停運時,十堰市果斷決定收回公交特許經營權,“公交民營化改革”由此謝幕。
此后一個多月的過渡期內,十堰公交運行平穩(wěn)。上個月,全市公交車營運額570多萬元,高于往年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