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有效提高教學效果,是筆者長期思索的問題。高效課堂必須充盈和諧,只有支撐課堂教學的主要因素協(xié)調一致,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聯(lián)想到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由于對現(xiàn)代教育教學理念的理解存在偏頗,導致教學偏離了主航道,諸多不和諧因素充斥于課堂,因此產生的內耗力,又極大地降低了教學效率?,F(xiàn)結合學術的觀點和見解,聯(lián)系我們教學實踐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就如何構建和諧課堂,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教學主導與學習主體的和諧是構建和諧課堂的本源
師生角色問題,一直是課改以來的熱門話題。綜觀我們的課堂,常見的是兩個極端:要么“師尊”,學生承受的是對知識權威的畏懼;要么“學尊”,學生領略的是無序的課堂民主。課堂呈現(xiàn)出兩種不和諧現(xiàn)象:不是壓抑郁悶、缺少活力,就是沸沸揚揚、紊亂無章。無論哪一種,都給人以相同的感覺,課堂教學極不和諧,師生角色失位、錯位。
彭鋼等教授主編的《教學現(xiàn)場與教學細節(jié)》一書認為:“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求學生與教師在雙方互動和對話中對知識進行創(chuàng)生、創(chuàng)新,進而實現(xiàn)動態(tài)生成。課堂必須成為師生互動的動態(tài)場景,讓知識在互動對話中不斷生成。”可見,互動是課堂教學的本源。
教學互動的關鍵在于教師對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只有創(chuàng)設愉悅的課堂氣氛,才能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主動產生與教師、同學、教學中介互動的欲望。同時,教學互動還取決于作為教學組織者的教師的有效控制。當學生積極參與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后,當學生自然流露出探求新知的激情后,課堂必然會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活躍,這就需要教師把握好課堂教學的走向,控制好互動的秩序和節(jié)奏,避免課堂失控,造成人言我云、竟相嬉戲的偽課堂民主。
二、尊重教材與超越教材的和諧是構建和諧課堂的載體
現(xiàn)行教材編排的是現(xiàn)實、有趣、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素材,提供的是探索、交流的時間與空間,展現(xiàn)的是數(shù)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但從學生學習的時段性、學習的主體性來審視,教材就顯得知識體系零亂、知識形成過程的思維痕跡黯淡,不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體系,也不利于養(yǎng)成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習慣。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實際,對現(xiàn)行教材既尊重又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過分地仰承教材,勢必造成照本宣科;過分地摒棄教材勢必造成教學程序紊亂。2003年筆者參加了山東省優(yōu)質課評比活動,許多教師執(zhí)講了《認識三角形》一節(jié),不少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不流暢,教師手忙腳亂,時間吃緊,而淄博一名教師執(zhí)講的這節(jié)課獲得了省級優(yōu)質課一等獎,不久又獲得了全國一等獎??v觀她的課堂表現(xiàn),其教學底蘊、個人風采等均談不上上乘,獲勝的關鍵在于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她在了解學生知識儲備情況及準確理解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對教材開始的“三角形的概念”輕描淡寫,而騰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三角形三邊關系,當有關“特殊三角形的概念”安排在練習時出現(xiàn),給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完全是教材中的,只是對知識處理的輕重緩急不同,對知識呈現(xiàn)的先后順序不同,就產生了迥然不同的教學效果。可見,只有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才能體現(xiàn)教材內容的框架支撐價值,才能達到甚至超越預設的目標。
三、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的和諧是構建和諧課堂的兩翼
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主要學習方式,但不少教師卻矯枉過正,將合作學習當作唯一學習方式,不管有沒有討論的必要,都讓學生分組合作學習,課堂似乎是“活”了起來。實際上,這種教學只是把學生分成小組而已,追求的是形式上、表面上的熱鬧,長此以往,基礎好的學生因為討論一些沒有思維含量的問題,創(chuàng)造思維的火花就會逐漸熄滅;基礎差的學生因為思維被他人替代,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差。這顯然背離新課程倡導的“讓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fā)展”的理念。那么何時開展合作學習為宜?彭剛教授認為,一是出現(xiàn)了新知識,需要新能力時;二是遇到個體難以解決的問題時;三是在學生意見不一致,且有爭議時。合作學習應該如何組織?《教學現(xiàn)場與教學細節(jié)》(彭鋼等)一書中對合作學習的內涵是這樣揭示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活動為載體而進行的一種教學活動,是一種異質分組前提之下的同伴之間的合作互助活動,是一種目標導向活動,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轉換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是教師設計教學、分配學習任務和控制教學進程的活動。這表達了一個非常明確的觀點;開展合作學習,首先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分好組;其次要有活動目標;再次教師要參與其中,控制活動進程,并適當?shù)匾敫偁帣C制。
在課堂教學中,是教師講授,還是學生自主探究,應該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教材內容及問題價值來確定,切不可為了追求形式,隨意地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否則,課堂教學就只是徒具形式而無實際內容,只有無效過程而無實際效果,學生自學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也成為了空談。
四、創(chuàng)設情境與開啟思維的和諧是構建和諧課堂的內力
新的教學理念重視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最大限度地為數(shù)學知識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看到數(shù)學知識的生活化,感受到學習數(shù)學的價值。但是,有些教師為了實踐這一理念,極端到力求為每一個知識點創(chuàng)設情境,結果很多情境讓學生感到生澀、別扭、造作。如,不少教師為了讓學生理解“(-3)×(-4)=12”,煞費苦心,創(chuàng)設了多種啼笑皆非的問題情境。山東莒南縣汲廣川老師對此提出異議,他是先讓學生猜一猜“(-3)×(-4)=?”,學生給出兩種答案:(-3)×(-4)=-12與(-3)×(-4)=12,接著學生否定了“(-3)×(-4)=-12”,因為“(-3)×4=-12”。對此,《中小學數(shù)學雜志》予以了肯定:“這個不太令人信服的猜想及討論,正是200多年前偉大的數(shù)學家歐拉的證明思路。令人欣慰的是汲老師教數(shù)學教出了數(shù)學的真諦,即讓學生運用邏輯的方法、推理的方法來證明一個規(guī)律,來說明一個道理?!睂嶋H上,許多數(shù)學知識很難甚至不可能賦予恰當?shù)膯栴}情境。世界萬物,并非人們經歷了才認識到,也并非通過經歷所獲得的知識才是可靠可信的。通過數(shù)學的想象、判斷、推理、論證,就能準確地揭示萬物的真相及規(guī)律。新的教學理念還提倡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但應該清楚,操作是為數(shù)學思維服務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思維指導的操作是盲目的操作。新教材中圖形的平移、旋轉、折疊、割補、拼湊等變換非常多,教學時要首先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能想出來的就不用操作,確實想不出來的可借助操作。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只適用于基礎年級少數(shù)內容,不要刻意地為每個知識點披上并不漂亮的外衣,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的理性力量。
五、合理激勵與善意批評的和諧是構建和諧課堂的引力
受教師要尊重學生、寬容學生理念的熏染,很多教師對學生回答的問題,不管對與否,不管有無新意、準確與否,一味地給予“你真棒!”“你回答得真好!”的評價,表揚隨時可聞,隨處可見。華東師大丁剛教授對此頗有異議。他說:“這種激勵是廉價的,是不負責任的,是容易掩蓋學生缺點的;學生的閃光點應該表揚,但必須指出好在哪里,是做題嚴謹,還是有創(chuàng)造性,等等?!比绾螌W生進行科學的評價,在我看來,一是評價不僅要看結果,更要看學習過程,要對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合作學習的參與熱情、回答問題的欲望、獨立思考的能力、問題解決的方法等進行評判。二是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差異性,要將學生的現(xiàn)在與過去比較,或者將學生的若干側面(如聽、說、思、做等方面)進行比較。這樣的評價更切合學生的實際,更能為他們所接受。三是評價要力求客觀。數(shù)學是一門講求嚴謹而精確的科學,教學評價也必須求實,不能只照顧到學生的情緒而忽視數(shù)學的科學性。教師應在尊重學生的同時,對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表示出明確的評價態(tài)度。另外,學生也應該成為評價的主體,可以讓學生自評,也可以讓學生互評。
課堂教學是在預設基礎上的動態(tài)生成過程。只有生成沒有預設的課堂教學是不可思議的,不僅形散而且神散;只有預設沒有生成的課堂是沒有生命力的,不僅沒有“生成”能力,更會扼殺師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很多,我們只有充分做好預設,把諸多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努力轉化為和諧因素,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責任編輯 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