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任班主任十多年,曾和學生上演過“貓和老鼠”的游戲,深感現在的學生“刁鉆圓滑”,難以對付;也細致入微地擔任過“全職保姆”,覺得當今班主任工作婆婆媽媽;而今,與學生朋友相處,才體味到班主任工作的無窮樂趣。十多年的實踐和探索,使我終于明白,引導學生自我管理,民主管理,創(chuàng)建和諧班級,才是班主任工作的理想境界。
一、讓理想成為班級的動力
理想是前進的動力,班級也當如此;而班級理想就體現在班級的奮斗目標中。失去一個明確目標的班級,學生就會因看不到前進的方向而停滯不前,甚至滋生是非,于是,班主任不得不做一個隨時待命的消防隊員,精神高度緊張。確定班級理想,制定奮斗目標,要抓住如下幾點。
第一,目標確立要盡早。新的班級組建之初,因為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不大熟悉,大家都還在盡力掩飾自己的缺點,總想展示自己最美好的形象,正如熱戀中的男女。同時,因為剛剛和舊學校舊班級告別,學生往往還沉浸在對以前的學校、班級、老師、同學的回憶中,在這種戀舊情懷下,他們會自覺不自覺地把在新班級中看到的不足拿去和舊學校舊班級的優(yōu)點作對比,從而對新班級產生越來越多的不滿甚至厭惡,班主任必須在這個時候及時提出集體奮斗目標,讓學生融入到新集體中來。
第二,有理想同時要有自信。自信從介紹科任教師開始,多介紹每個人的教學成果,激發(fā)學生的敬佩與自豪,讓學生對新班級產生好感;班主任要有科學的學生觀,全面正確地評價學生,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每個學生有不同的智力天賦,只是我們該如何去發(fā)現而已,在向學生自我介紹時,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學生,讓他們明白班主任對每個人都是欣賞的,明白我們只有相互鼓勵相互尊重,才能跑完這三年的馬拉松,讓他們明白成長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改正錯誤的過程,明白“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讓學生在樹立自信的基礎上樹立班級自信。
第三,理想是大家的事。班級目標的制定不是班主任一個人的事情,如果班主任代勞,也不會得到學生的認同,我采用的是群策群力。我這學期接手了一個班,第一周我就向全班同學征集班名和班級宣言。學生相互不熟悉,師生之間也不熟悉,我讓學生為班級起名,能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已是這個新班級的一員。學生對這次班級征名活動給予很大的熱情,他們想出了諸如“奮進班”“和諧班”“海鷗班”“蓮花班”“紅旗班”“翼翔班”“希望一班”等各具特色的班名,并配有說明,最終我們選擇了“鯤鵬一班”作為我們的班名,并寫了一篇《鯤鵬的宣言》作為班級宣言。班級征名活動把學生從一味地對初中的回憶中喚回來,讓他們從感情上融入新的班級,班級宣言喚醒了他們的主人翁意識,激發(fā)了集體榮譽感。
二、讓詩意成為學習的調料
學習生活是嚴肅的,但嚴肅不是老板著臉,班主任特別是一名語文教師擔任班主任,更應該讓學生的學習生活充滿詩意。詩意地生活,是一種對世界懷著美好的愿望和情感的生活,是在生活中到處都能感觸到情趣和美的存在的生活,它能使生活的步伐協(xié)調,能幫助我們拓展視野,陶冶情操,提高素質。
我提倡學生在閱讀中尋找生活的詩意,班上建有圖書角,讓同學們把自己平時閱讀的課外書都奉獻出來相互交流;定期給學生印發(fā)時文美文,讓他們能用最少的時間感受更多的文學精彩;我把自己的隨筆給學生作為下水作文,把學生的優(yōu)秀作文印出來發(fā)給全班閱讀,讓他們看到詩意文采就在身邊,同時也能增加自信;特別是我們共同為班級擬寫了礪志對聯——“立鯤鵬志振翅云海傲蒼穹,出耕牛力奮蹄書山小群峰”,一貼出來學生反響很大。
我建議學生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在活動中培養(yǎng)能力;我提倡人人有廣泛愛好,學習之余能有愜意的休閑時間,我們班上的學生有美術、音樂、集郵、旅游、運動、朗誦等各種愛好,我說大家的愛好可以不求娛人,但求娛己,能在課余時間里做喜歡做的事,就能體會到生活中的樂趣,發(fā)現生活中的美,更加熱愛生活、詩意地生活。
我還引導學生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我告訴他們,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哭,它也會對你淚流滿面;你對它笑,它就會給你燦爛的陽光。因此,只要樂觀地生活、熱愛生活,你就能從生活中體會到很多溫暖和樂趣。
三、讓尊重成為學習的目標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認為,尊重處于人需求的較高層次。尊重作為學習目標,除了教師要滿足學生尊重的需求之外,更要教學生學會尊重。傳統(tǒng)教育有精華,但也有糟粕,其核心是不懂得尊重?,F代教育要培養(yǎng)有自主意識的人,就要把尊重放在第一位。班主任要尊重學生,讓他們在被尊重中學會尊重他人、尊重集體、尊重文化、尊重歷史、尊重應該尊重的一切。
尊重他人,要學會感恩,感激親人、感激朋友。尊重他人,首先要尊重父母,要在學生中提倡孝道,引導他們學會關心,回報父母。尊重他人,當然也應該尊重教師,學會如何與教師共處,如何理解教師的良苦用心,如何做自己老師的真正朋友。和諧班級的建立是綜合因素構成的,良好的師生關系應該是這里的核心。
尊重集體,從確定班級目標開始,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集體榮譽感,讓他們明白個人服從集體,進而擴展到大的集體——國家、更大的集體——人類以及自然。
尊重文化就是要培養(yǎng)尊重歷史,樹立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前不久國家出臺了新的休假政策,把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和中秋節(jié)納入了法定節(jié)日,我借此機會,向學生介紹了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及來歷,講到韓國端午祭申遺留給我們的反思,講到了中醫(yī)中藥、漢字還有近日網絡上熱門的中國風水,引導學生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民族文化,激發(fā)他們的民族自豪與民族自尊。
四、讓反思成為良好的習慣
我們常說“吃一塹,長一智”這就是反思的力量??鬃诱f“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康德則說“感性無知性則盲,知性無感性則空”,這些都是強調反思對學習的重要性。就班級來說,和諧的核心是學生的健康成長,而成長的關鍵在于反思。
學生的成長過程就是不斷反思的過程。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我們需要提醒學生,不要被外界的誘惑迷住了雙眼,即使處在這么一個商品經濟大潮涌動的特殊時代,我們也不能失去誠信,不能失去為人的基本準則。平常,我喜歡給學生每人印制一張紙條要求他們張貼在課桌上,上面寫了“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列舉了每天要反思的幾個細節(jié),讓學生每晚對著反思一天的學習與生活。日日反思,形成習慣,將受益終身。
五、讓民主成為管理的法寶
班主任累,就累在凡事親力親為,并把這當做是班主任關愛學生的具體表現。但換一個角度思考,這樣的班主任恰恰是害了學生,因為每個孩子最終都將走上社會,都要獨立生存,當身邊沒有了保姆般的呵護時他們又如何適應社會呢?教是為了不教,管是為了不管,所以班主任應該放開手讓學生去自我管理。
十五六歲的孩子大都有叛逆性格,你規(guī)定不能做他偏要試一試,你越批評的行為他越認為有個性,我在班上組建了一個“鯤鵬論壇”,以學生中出現的種種現象作為論題,讓大家各抒己見,讓他們在交流中明白是非。例如我們班對學生帶手機的利弊、自習時是靜思效率高還是討論效率高開展了辯論,我們還就同學們反映最大的問題——睡眠時間不夠,讓人人都來說一說“我是如何休息的”,因為只有充分休息才能保證頭腦敏捷。
實踐證明,通過辯論,大多數學生能體會到學校各種規(guī)章制度的必要性,能做到自律自治,并且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少數幾個習慣不大好的學生也會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他們不想成為眾矢之的。
總之,只要我們創(chuàng)造性地工作,讓學生真正成長為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具有良好的終身學習習慣的、有自主意識獨立人格的人,我們就能獲得成就感,就找到了班主任的職業(yè)幸福!
?。ㄗ髡邌挝唬罕本煼洞髮W文學院)
(責任編輯: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