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玲
他一生從教,從小學一年級一直教到博士后。
他的書法是藝術界的傳奇。他曾師從書法家吳玉如先生、哲學家金岳霖先生、畫家齊白石先生、京劇藝術家奚嘯伯先生,各大領域成就卓著,卻自戲:一生“少無大志、見異思遷、不務‘正業(yè)、無‘家可歸”。
他將捐贈的獎學金定名為“春暉獎學金”,拒絕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他在汶川地震發(fā)生后,第一時間帶頭籌集善款捐獻災區(qū)。
他耄耋之年依然在三尺講臺上默默耕耘。
他,就是平生最愿意稱自己是一名“教書匠”的歐陽中石先生。
教師要教會學生“打圓心”
中石先生這一輩子,注定與教書結緣?!拔抑越凶约骸虝常褪俏乙越虝鵀槲业纳?。我沒有一個年級落下了,從小學一年級一直教到博士后?!?008年7月13日,一個細雨紛飛的上午,先生在位于首都師范大學家中墨香濃郁的書房里,向記者慢慢回憶自己近60年的從教往事——
1948年中學畢業(yè)后,中石先生在濟南的一所小學當了一名一年級教師。1951年,他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攻讀邏輯學。1954年9月,他被分配到北京市通縣師范學校任教。其后,他又在通縣二中、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學任教。28年間,他相繼教過語文、數(shù)學、歷史、美術、化學,甚至還教過體育。
一個邏輯學高才生,卻在中小學輾轉各學科任教,在當時本是應對師資短缺的無奈之舉,但中石先生認為這些經(jīng)歷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他說:“這讓我對每個階段的教學都有豐富而深刻的感受,有利于總結教學經(jīng)驗和把握教學規(guī)律?!?/p>
“我不大主張‘用功。我主張學生在研究學習方法上多動腦筋,用一點的‘功奪取更多的收獲。有人說這是投機取巧,但我認為,學習就是要‘取巧,掌握要領就可以花較少的時間和精力取得更大的收獲?!痹诮虒W中,先生特別注重把握教學規(guī)律,讓學生“學少而得多”。
這種施教體會來自中石先生少年時一段學習經(jīng)歷。上初二時,家長讓他向一位80多歲的武巖法師學習書法。這位老師要求寫字必須在他那里寫,而且必須從他那里買宣紙寫,5元錢一張,而當時一袋面粉才值2元錢。由于嫌紙?zhí)F,每次年少的中石都不敢輕易下筆,腦子里反復琢磨字體結構和老師的起筆、行筆和收筆,直到爛熟于心才下筆,結果提高得很快。
后來,中石先生才知道,武巖法師是利用他嫌紙?zhí)F的心理,調動他用心鉆研字帖,強調寫字要少而精。所收的宣紙錢,都退還給他家里了。
這段特殊的學習經(jīng)歷形成了中石先生后來教學中的“打圓心”論。他認為,教師講授和學生學習,都應該圍繞會與不會,而不是知與不知?!笆裁词挛锒加袀€‘圓心,教師應該教會學生‘打圓心,就是要學會抓住事物的核心和要害?!毕壬忉尅?/p>
在一七一中學工作時,中石先生對語文教學進行了大膽改革。他編寫教材并設計教學方案,最后參與實驗的初中畢業(yè)生參加語文學科高考,總平均分竟比高中畢業(yè)生高出6分!這在當時引起轟動,被譽為“中國語文教學改革的最高成果”。
中石先生成功的秘訣是什么呢?他將語文教學分為“六法”:字法、詞法、句法、修辭法、章法、思維法?!傲ā币宰址榛A,而思維法主要講邏輯知識。他教的學生有個特點,擅長做能力發(fā)揮型的題目。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先生的這些教改思想頗值得研究。
如今,80歲高齡的中石先生仍然對研究教學有著極大興趣,仍然堅持指導研究生和博士后。他說:“我將80年人生濃縮的經(jīng)驗告訴給二三十歲的人,使他們不必自己摸索而直接運用,不是很好嗎?”
教書更要育人
半個多世紀的教書生涯中,中石先生始終把“教人以德”放在第一位。在他看來,德是取得成績的基礎,德是使人成長的關鍵。
中石先生曾在文章中寫到:“德”是人類社會為了更好地生存,更好地發(fā)展,為了共同的利益必須約定的一切思想原則理念。這些原則理念必須人人遵守,不得有任何偏離,稍加逾越都會違反大家的利益。
2005年教師節(jié)前夕,中石先生在北京市“師德論壇”的演講中建議:組織一個班子,把師德這個概念的涵義細致地理一理,作為青年教師必修的一門主課。他認為,把“師德”明朗化,即用書面形式表達,是非常必要的。他建議,制定的原則最好是規(guī)定出師德的主體思想,不宜太具體,簡單而朗朗上口、易于熟記最佳。
中石先生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他在山東泰安老家上小學五年級時,國文先生叫李介卿,是一個普通的知識分子。但李先生在特定歷史時期講的一句話,讓年幼的中石永遠記住了他。一天,學生們得到通知,停課到機場路邊去迎接要人。李老師當時卻告訴學生們:“什么要人,不就是一個漢奸!”中石先生說:“他的民族正義感和是非觀讓我崇敬了一輩子。我的老師為人師表的風范、崇高的育人精神,以及他們的教學方法,在今天看來也是非常可貴的?!笔聦嵣?,多年來他也如同他的老師一樣,身體力行地成為了師德表率。
“師德一定要有所約束?!敝惺壬俅螐娬{,因為在市場經(jīng)濟的沖擊下,“德”這一概念已經(jīng)發(fā)生了斷層。“我們這個年齡層次的教師對‘師德的理解是一種,青年教師們則是另外一種。而且,隨著發(fā)展,斷層會不斷拉大?!彼Z重心長地說:“學校的德育建設好了,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國家自然就有了德質良好的公民,所以——‘德有著本原的價值。構建師德體系,一定要建立在國家利益的大前提之下?!?/p>
教書法是為了文化興教
在中國文化界,幾乎沒有人不知道歐陽中石這個名字?,F(xiàn)在是首都師范大學書法文化博士后導師的他,以一手漂亮的書法被公認為當代中國著名學者和書法大家。
1981年,先生調入首都師范大學,由中小學教育轉入高等教育。1985年,他在首都師范大學成立了書法大專班,正式開啟了中國書法文化高等教育的歷史。以后,他又在學校相繼開設了書法文化教育本科和碩士課程,建立博士點和博士后教學點,使中國書法文化高等教育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中石先生告訴記者:“我研究的這門課是書法文化,而不是單純的寫字。如果光教寫字的話,這是小學課程。為什么在高校還要搞到碩士、博士、博士后?因為漢語是中華兒女智慧的結晶,漢字是在這個結晶的基礎上構成的串珠。書法是要把這一串珠外面再加上一個光環(huán)——我認為它的價值是這樣。書法文化把中華的許許多多的學問融合到一塊,用書法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這是個切入點。書法文化課的宗旨是弘揚中華文化。”
這是中石先生多年的宿愿:把中華文化放到書法這個載體上,通過教給學生書法而更好地把中華文化傳承下去。
數(shù)年前,中石先生曾寫過一幅作品:“作字行文,文以載道。以書煥采,賦以生機?!比缃?,他將“賦以生機”4個字換成了“切時如需”?!斑@段話改了很多次了”,他說,“我認為還是‘切時如需更精當。”這正是他對書法文化學科的要求。
中石先生認為,書法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反映時代的需求,才能對今天的社會有所裨益。為此他要求自己、也鼓勵學生廣涉博學,努力將書法專業(yè)辦成綜合性、跨學科的新型專業(yè)體系。給博士生上課時,他會不經(jīng)意地給他們講起中學的化學課——“提純和結晶是做一切學問必經(jīng)的過程!”
也許是從教多年,總與學生打交道的緣故,中石先生的心態(tài)很年輕?!拔医淌诘恼n程很豐富,我非常喜歡,因此,心態(tài)也和兒童一樣,很天真?!毕壬念B皮是出了名的,學生給他的評價是——“好玩兒”。
中石先生的頑皮源于敏銳的才思,更源于天真的心。他對很多事物有著有趣而又獨到的看法。一次,他參加母校北京大學的一個會議,有人講到丑石,認為“丑石丑到極致就是美石”。他不同意這種觀點:“丑就是丑,美就是美,丑到極致就是極丑!”
之后,中石先生開始給“中石”揚名:“不奇不丑只平常,腆臉其中已勉強,但乞媧皇原諒我,只求隨后望塵香?!倍嗄陙恚非蟆盁o奇”之奇,更是成為他的人生境界。
中石先生曾作一首“自況自可吟”小詩:“普普通通一教師,平平淡淡的無奇,無奇不意非無意,正是無奇正是奇?!薄斑@是我對自己的認定。我是個普普通通的教師?!臒o奇是的確沒有什么特點;‘不意是沒想到;‘正是無奇正是奇,這種沒有特點本身就是特點?!?/p>
一首小詩,中石先生謙遜豁達、睿智博學的大家風范躍然紙上!■
[責任編輯:王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