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華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曾說:“在鴻海,沒有管理,只有責任”.誠然如此,一個人有了責任心,才能有激情、有忠誠、有奉獻,才有成就一切事業(yè)的可能.在我看來,責任感是團隊的核心工作原則,一個沒有責任感的團隊注定是一個失敗的團隊,不管你團隊中的人多么能干!
當今浮躁的社會,工讀學校面臨十分尷尬的局面,一方面要招收、教育那些有嚴重不良行為的學生,另一方面又沒有法律武器作為完成預防青少年犯罪任務的保證,工讀學校招生難,辦學條件、辦學經費、師資力量等方面也存在著很大問題.面對當前工讀學生帶來的新難題,筆者認為,從事工讀教育,要把教導問題學生回歸正途作為一種社會責任的高度來認識,而付出在工讀教育中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因為付出本身就是責任.
一、付出對工讀教育的重要性
人的一生都在付出與得到,付出的是努力,得到的是收獲.孩子從小付出汗水,得到成長;付出刻苦學習,得到知識.青年付出追求,得到愛情;付出執(zhí)著,得到事業(yè);父母付出辛勤,得到愛的結晶;付出心血,得到親情.工讀教育者得到什么?得到尊重,得到理解,得到支持,得到鍛煉,得到提高,得到榮譽,得到領導和同事的認可,得到問題學生回歸正途的成就感,得到自身價值的實現(xiàn).當然,工作中的付出,不應只是為了得到,也是一種需要,更是一種責任.
記得有一位美國作家說過,工作是構成人的品性、人格的材料,而不僅僅是獲取薪水的磨石片.這句話的確很值得人深思.因為人們從工作中還可以積累人生的經驗,訓練工作技能,培養(yǎng)才干,鍛造健全的人格,為自己今后的事業(yè)奠定基礎.鄧小平同志曾說過:“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yǎng)合格人才,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是學校的主導,是教育的根本,這就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正確的政治思想、高尚的職業(yè)道德、良好的心理素質、較強的業(yè)務能力、健康的身體以及淵博的文化知識等多方面的綜合素質.而工讀學校教師基于其教育對象的特殊性,致使其與其他教師在綜合素質方面有著顯著的差別,尤其在無私付出方面對工讀學校教師的要求則更為嚴格.
工讀學校的學生無論在心理發(fā)展與行為表現(xiàn)方面都比正常的普校學生有顯著差異,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工讀教育者除加強法制教育,更應注重學生的發(fā)展教育:如開發(fā)智力潛能,學會學習;矯治不良行為,完善人格,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增強自信,調試心理障礙,回歸社會訓練等,使教育更具科學性,對工讀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通過付出樹工讀學校良好的社會聲譽
學校在教書的同時,還有育人這個重要任務.每年都有一批“問題學生”流向社會.據(jù)了解,有30%的“問題學生”出在問題家庭中.這些問題家庭有三種類型:單親家庭、孩子跟隨祖父母生活的家庭、對孩子教育不當或過于溺愛的家庭.這些家庭都在不同程度上缺乏對孩子應有的付出,使學生沒有獲得溫暖,生活中受歧視.最后染上不良行為,如經常打架、曠課、逃學、小偷小摸,常與同學發(fā)生糾紛等行為,這類家長和學校管不了的、感覺束手無策的學生就成了“問題學生”.這些“問題學生”因為不愿到工讀學校上學,不得不流入社會,整天無所事事,惹是生非,有些最后走上了犯罪道路,給家庭、社會帶來了壓力和不幸.因為過去工讀學校肩負著少管所的功能,很多家長對工讀學校的認識至今難以改變,有著強烈的抵觸情緒.近年來,社會上要求工讀學校改名的呼聲越來越高,如,鄭州市教育局也曾有意將工讀學校更名為某某中學,以符號代替“工讀”的稱謂,但因為工讀學校在家長和學生心中的不良印象根深蒂固,符號能否改變這種觀念還是個未知數(shù).但是,工讀學校真正需要改變的不是名字,而是社會對它的認識和理解.而這就需要我們工讀教育者大公無私地付出,以高度的責任感樹好學校的形象.
應該說,中國部分地區(qū)采用的非刑事司法性的工讀教育形式是具有世界意義的,培養(yǎng)學生自尊心、自信心、好勝心和責任心就是工讀學校的教育目標.因此,特殊教育是一項非常值得尊重并且重要的教育方式.作為教育工作者,就要確立把這些問題學生真正改掉不良習慣,健康地成長的目標.正如我校的夏校長所說的“我們是一所公辦學校,就是有一個學生,我這個校長也得當下去.但是,我們不忍心看著大批學生流失到社會,這是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良知”.這正道出了校長那顆無私付出,強烈負責任的心!作為特殊教育機構,用我們的付出,讓工讀學校的學生在工讀學校里得到了老師的充分尊重,讓他們沒有機會遭受在普通學校里不被認可的冷眼和諷刺.相反,對他們付出的愛心隨手可觸.曾有一位學生對我說:“來學校之前,認為進到學校肯定要受到非常嚴厲的管制,沒想到,這里的老師從來不無端指責我們,他們總能看到我們身上的優(yōu)點,鼓勵我們.我覺得在這里學習心情很好.”事實證明:付出了真誠的責任心,就能感化“壞孩子”,從而提高工讀學校的社會聲譽,發(fā)揮其特殊的教育功能.
三、如何做到有效的付出
工讀教育的對象,是由一群具有心理和行為偏常的中學生所構成的弱勢群體.他們的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著這樣或那樣一些問題行為.研究問題學生,如何提高教師對問題學生的教育,管理能力,使他們能夠成為一群身心健康、品質上無重大缺陷的人,教師的責任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多年來的教育實踐告訴我們,工讀學生問題比較突出,教育難度大,給第一線的教師帶來很多的困惑,這就要求工讀教育者做到有效的付出.
1.加強過程管理,控制學生流失
工讀學校根據(jù)《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承擔著教育和轉化“問題學生”的重任,是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條重要防線.倘若在工讀學校就讀的這些“問題學生”流失到社會上,毫無疑問,它將給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普通中學正常的教學秩序以及這些青少年的家庭帶來許多負面的影響.許多鐵的事實告訴我們,這方面的教訓是深刻的、慘痛的.
加強對工讀學生的過程管理,有效地控制學生流失,就可以提高教育轉化的成功率,就可以全方位地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合格人才,就可以提高工讀教育辦學的社會效益.工讀學校在鞏固教育成果,提高成才層次方面下了大功夫.有資料顯示,我國工讀學校對違法和輕微犯罪學生教育挽救的成功率一般都在85%以上,不少甚至高達90%以上.通過開辦職業(yè)高中班,幫助工讀學生較好地掌握一門職業(yè)技術,培養(yǎng)一定的社會競爭能力,同時延長教育年限,鞏固教育成果.設置職業(yè)課程、規(guī)定修業(yè)年限等,學生以走讀為主.職業(yè)高中班的設立,對在工讀學校就讀的學生具有較大的吸引力,起著積極的教育作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開設初級職業(yè)技術學校,使進入工讀學校的學生能夠掌握一技之長.減少學生的流失.
2.無怨付出,管理育人[HT]
對工讀學生的管理要松緊有度,要求工讀教育者具有任勞任怨的工作精神,在無怨的工作中,抓好學校的常規(guī)管理和動態(tài)管理.
(1)日常管理 作為工讀學校的教師,要認真仔細去研究和優(yōu)化常規(guī)的管理方法.鍛造包括課堂常規(guī)、就餐常規(guī)、寢室常規(guī)、集會常規(guī)、圖書閱覽常規(guī)、電腦室常規(guī)、勞動常規(guī),以及禮貌常規(guī)等方面的管理能力.常規(guī)管理也是一種教育手段,要講清道理,讓學生自覺遵守,而不是強迫學生執(zhí)行.要防止死摳規(guī)章制度、管得太死,不是從教育實際出發(fā)的表現(xiàn).
(2)動態(tài)管理 工讀學校的教師對學生的管理,既要善于管,又要敢于放.很多情況可通過學生自己來進行.因為同輩群體的影響力有時會超過老師和家長的影響力.班干隊伍是管理學生的重要力量.通過學生來管理學生,更能體現(xiàn)學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特點.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治、自理能力.從而達到“管是為了不管”的目的.當然,通過學生來管理學生,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放手并不等于撒手,更不是放任自流.
3.無悔付出,教書育人
眾所周知,工讀學生難管難教.但是,辦工讀學校不是權宜之計.這種教育形式是符合我國國情的,也是適應青少年健康成長需要的.實踐著早期干預的國際理論,實踐著中國特色的綜合治理的理論,實踐著以人為本,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教育理念.工讀教育的發(fā)展,工讀教育職能的充分發(fā)揮,迫切需要社會,尤其是工讀教育者做到:
(1)熟悉教育科學,懂得教育規(guī)律大量事實證明,只有專業(yè)知識,并不能當好一個工讀教師.有的教師具有深厚的專業(yè)基礎知識,可說達到“精通”的程度,但教育教學的效果并不好,學生意見很大,原因何在?付出之心不足,不懂教育科學、不能掌握教育規(guī)律可能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熟悉教育科學并能運用于教育實踐是當今教師的基本素質,作為面對特殊教育的工讀學校教師就更不能例外了.
(2)為人師表,身教重于言教.無論是教書還是育人,教師都在告訴學生怎么做人,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尤其是對工讀學校的學生,首要解決的就是做人問題,不僅如此,教育的本身還要求教師具有高尚的品德,必須言行一致,以身作則.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成為學生的表率.要求學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以自己的行動作為學生的表率.反之,不僅影響到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而且會讓學生懷疑起你言教的真實性和可行性.
(3)深諳德育規(guī)律,講究教育藝術,因材施教,選準突破口是開展德育工作的前提.根據(jù)品德構成的四個基本要素:知、情、行、意,針對學生具體情況,從曉理、動情、導行和持恒中任選某一方面作為德育的開端.這雖已成為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但具體操作時又談何容易.這就需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善于捕捉教育契機的能力,并運用一定的教育技巧,不著痕跡地實施對學生進行個別教育或集體教育,克服避免為教育而教育的現(xiàn)象.因為我們的學生由于種種原因,對“直接教育”產生了一種“獲得性免疫”能力,甚至心理抵觸.
4.克服只教不管的現(xiàn)象.
作為教師必須堅決杜絕“教不教是我的事,成不成人是學生自己的事”這種應付式的教育觀念,工讀學校教師不應該如此.因此,千萬不能指望通過一次簡單、空洞的說教就能達到教育的目的,這種過分迷信教育是教育萬能論的又一表現(xiàn)形式.否則,工讀學校與普通中學有何差異?又有何存在之必要?因此,我們在對學生的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有足夠的信心和充分的耐心,還要有強有力的責任感和事業(yè)心.通過管理來保證學生良好品德的順利形成,從而實現(xiàn)教育目標.沒有管理的教育是蒼白的說教.
在工讀教育中,如果把工作經驗、知識水平、辦事能力、人格修養(yǎng)等因素作為自己工作的主要動機,你就會珍惜熱愛現(xiàn)在的職業(yè)和工作,腳踏實地地走好每一步,為自己的生命夯實一磚一瓦.只有具備這種認識和行動,當你回首往事的時候,才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
著名管理大師德魯克說:“責任保證績效.”一個高效率的團隊必然是由一群充滿責任感的成員所組成的.對于員工來說,要提升工作的業(yè)績,必須提高自身的責任感;對于企業(yè)來說,提高團隊績效的好方法就是提升員工的責任感.總的來說,對于工讀教育來說,付出就是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