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廷磊
據(jù)最保守的估計,今年年初南方雨雪冰凍災害凍死凍傷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萬只(頭)。這僅僅是指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而那些非重點保護,卻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起重要作用的野生動物卻并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例如蝙蝠。
目前,在全世界現(xiàn)存的1116種蝙蝠中,大約有70%的種類是食蟲的。食蟲蝙蝠每晚能吃掉相當于自身體重1.5倍的昆蟲,因此它們是數(shù)量巨大的夜行性昆蟲,尤其是害蟲的重要控制者。最常見的有甲蟲、蒼蠅、蚊類、甲殼蟲、蛾類、蟑螂、蟋蟀、蟬、白蟻和夜行性螞蟻等害蟲。你知道嗎?這次災害可能使中國南方的蝙蝠數(shù)量急劇下降,而人類又能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來保護蝙蝠呢?
體溫調節(jié)能力的限制
能量支出規(guī)則在鳥類和哺乳動物的生活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溫度調節(jié)是能量預算的主要組成部分。以哺乳動物為例,當環(huán)境溫度低于它們自身的熱中性區(qū)時,它們想要維持高的身體溫度的成本則是巨大的。這對蝙蝠來說是一種生存極限的挑戰(zhàn),因為它們小的體型、不保溫的翼膜和對時間上多變的食物資源的依賴使它們的熱量極易流失。
蝙蝠雖然是哺乳動物,但它們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常溫動物,而是常溫動物中的異溫動物。因為大部分蝙蝠物種就像刺猬、黃鼠和旱獺一樣具有冬眠的習性,它們在活動期與常溫動物沒有什么區(qū)別,但在休眠期體溫就會降得很低。然而,任何動物對低溫都有一個耐受的極限,當環(huán)境溫度低于這個極限時,動物就會出現(xiàn)不正常的生理反應,甚至死亡。這正如樹枝上堆積的雪花,當重量超過樹枝的承受極限時,即使一片很輕很輕的飄雪,都會讓樹木折斷。
不同的蝙蝠物種對低溫的耐受能力差異很大。通常情況下,當環(huán)境溫度低于0℃以下時,大部分蝙蝠物種都會冬眠,尤其對溫帶地區(qū)分布的蝙蝠來說更是如此。冬眠時蝙蝠身體溫度降得很低,同時呼吸和心跳都極度緩慢,這樣蝙蝠就能度過漫漫的嚴冬。但是,當極端的寒冷爆發(fā)時,蝙蝠就不得不面對“生存的考驗”。
今年1月中旬到2月中旬期間,南方大部分地區(qū),例如湖南、貴州、廣東和廣西等地最低氣溫都在10~0℃之間。如此低的溫度已超過這些地區(qū)蝙蝠的耐受限度,加之持續(xù)時間過長,因此可能會導致蝙蝠的大批量死亡。
食物資源的匱乏
蝙蝠冬眠期間,并不像蛇類等動物一樣一覺睡過漫長的冬天,它們會在冬季氣溫稍高的日子出來“活動筋骨”和覓食,分布在熱帶和溫帶地區(qū)的蝙蝠,此種現(xiàn)象更為明顯。冬眠期間的不定時活動是其度過寒冬的保障。
據(jù)統(tǒng)計,70%的蝙蝠種類主要以昆蟲為食,例如鱗翅目、鞘翅目和雙翅目等。這些昆蟲主要以植物為食,并且以植物為“家”。然而,長期的雨雪冰凍災害就像殘酷的戰(zhàn)爭,直接毀壞了它們的“家園”。據(jù)統(tǒng)計,這次災害破壞的森林面積達2.79億畝,受災嚴重的國有林場1781個、苗圃1200個,林業(yè)基礎設施損毀嚴重?!凹覉@”沒了,意味著食物也沒了,加之長久的低溫,昆蟲也可能會大量死亡。因此,這間接導致了蝙蝠的死亡。
受精受到的影響
在溫帶和熱帶地區(qū),一些蝙蝠會在冬季交配,交配之后雌性蝙蝠將精子儲存在輸卵管內,直到來年的春末夏初才進行受精。而雨雪冰凍災害就像“瘟疫”一樣嚇得蝙蝠們不敢出門,只能躲在漆黑的山洞瑟瑟發(fā)抖。因此這大大減少了蝙蝠交配的機會,來年蝙蝠的出生率將會大大降低,間接影響蝙蝠的種群增長。
雨雪冰凍災害無情,但人有情。我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那些可愛的“精靈”們數(shù)量急劇下降而不管,我們應該盡自己所能采取一些措施保護那些“受災”的蝙蝠們。
林木的恢復重建
森林既是部分蝙蝠棲息的場所,也是大部分蝙蝠捕食的場所。因此,如何迅速地恢復重建森林資源也成為蝙蝠保護的重中之重。南方主要是竹林、經(jīng)濟林和用材林,以竹林為例,應該考慮的是抓緊時機做災后清理工作,一方面去除已經(jīng)毀壞的枝條,另一方面保證竹筍的出土和生長。對毀壞嚴重的區(qū)域,應及時栽種和培育,力求用最短的時間建造郁郁蔥蔥、枝繁葉茂、生機盎然的次生林。
開展公眾教育
蝙蝠不僅居住在山洞,也居住在樹林和房舍。雨雪冰凍災害會導致蝙蝠的棲息環(huán)境溫度太低,因此它們可能會遷移到溫暖的房舍。所以,國家應通過各種媒介如電視、網(wǎng)絡、宣傳冊等多種途徑普及廣大民眾的科學知識,強調對棲息在房舍里蝙蝠的保護,從而增加蝙蝠的存活率。
總之,蝙蝠也和我們人類一樣,都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抗災運動不僅關愛我們人類本身,也要讓野生動物在冰冷的風雪中感覺到人類的溫暖和關愛。這樣它們才會配合我們一起譜寫和諧生態(tài)的篇章,一起構建燦爛美好的家園。
責任編輯趙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