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謙
“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京都議定書,多種樹……”這些似乎就是大部分人印象里對付全球變暖的所有對策。但是,科學家們比普通人想象得更富有創(chuàng)造力,他們對一些看上去瘋狂的想法也進行了嚴肅的思考。這些想法之所以瘋狂,就是因為它們不再被動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緩地球升溫的速度,而是主動地出擊,降低當前的溫室氣體在大氣層中的含量??茖W有時候需要些勇氣和瘋狂。
鐵豆腐渣工程
美國加利福尼亞的一家公司曾進行過一項鮮為人知的實驗。前不久,他們的“知天鳥二號”輪船在太平洋深處傾倒了50噸的鐵垃圾。這些鐵屑是像鐵細菌這樣的超微型浮游生物的大餐(超微型浮游生物是皮米級的浮游生物,但通常指0.2~2微米尺寸的浮游生物。),從而制造一起有預(yù)謀的“赤潮”。這些水中的貪吃鬼會像惡性腫瘤一樣無限制地自我繁殖,覆蓋大片的海面。它們通過光合作用可以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含量。
這個想法來源于著名的IPCC(聯(lián)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由于他們對全球變暖的結(jié)論性科學總結(jié)和數(shù)年的統(tǒng)計研究工作,去年該組織和美國前副總統(tǒng)戈爾分享了諾貝爾和平獎。IPCC在一份2001年的報告中提出了這個想法:通過增加海里的鐵含量,使浮游生物可以在海面大量繁殖。他們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把二氧化碳中的碳轉(zhuǎn)化為自身的有機物。隨著浮游生物的死亡,這些碳也會隨之沉入海底,從而減少了大氣中的溫室氣體。但是他們也預(yù)見到這個方法可能帶來的巨大負面效應(yīng)——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滅頂之災(zāi)。
美國歷史最悠久的海洋研究機構(gòu)——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教授蒂姆·巴內(nèi)特說,傾倒鐵渣引起赤潮會使海洋表面和深處的溫差擴大。而我們知道,這種分層會導致海洋表面的氧氣不能有效地擴散到下層的海水里。漸漸地,海洋深處的氧氣耗盡,所有的海洋生物要么遠走他鄉(xiāng)要么就死無葬身之地。所以,更多的科學家呼吁,在真正進行這個項目之前應(yīng)該多做一些地質(zhì)工程和海洋科學的研究。
然而,這家公司的負責人說,他們公司已經(jīng)咨詢了很多國家的政府,而且只會重復已有的研究,所有的活動都會在嚴格控制之下在公海進行,不會對任何人有不利的影響。更重要的是,我們只是撒一點點鐵屑在海面上。相對浩瀚的太平洋來說,這就是九牛一毛。如果因為要保證海洋絕對的生態(tài)平衡——這一已經(jīng)無法實現(xiàn)的愿望,而停止我們的研究和試驗的話,真的是太不公平了。我們要做的就是給全球變暖一個綠色的答案。
根據(jù)該公司的估計,每噸鐵屑會減少大氣中約10萬噸的二氧化碳。僅他們這第一次的大規(guī)模試驗就會清除掉全球每年一半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成果喜人。也有科學家抨擊他們說,這太高估了那些微生物們的本領(lǐng)了。
最近的新聞報道,美國環(huán)境保護局依據(jù)美國傾倒法案下達了停止該項目的命令。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該公司并沒有對環(huán)境危害進行檢討和改善,而是決定雇傭一艘外國船在公海進行更大規(guī)模的實驗,這樣就可以逍遙于“美國”法外。不知道有沒有國際公法來限制這樣的活動,判斷這種行為的合法性。不過總算公道自在人心,經(jīng)過公眾和環(huán)保組織的呼吁,該公司最終沒有募集到足夠資金來繼續(xù)更大規(guī)模的實驗,并于今年2月份宣布項目無限期推遲。該公司的負責人說,我們完全是受害者,一個信息不對稱的、反對進步的宣傳活動的直接受害者;我們不會放棄我們的計劃。
人造火山
除了能提供溫泉和制造經(jīng)典的科幻大片,實在想不出火山能給人類帶來哪些好處了。但是科學工作者們正在琢磨著怎么造一座人造的火山為人所用。
從諾貝爾獎得主保羅·庫茲到核冷戰(zhàn)戰(zhàn)士愛德華·泰勒都在為一個偉大的計劃而激動不已。他們準備建造一座由噴氣式發(fā)動機、加農(nóng)炮或者氣球組成的“火山”。這個火山可以為大氣層帶來大量的硫化物。這些硫化物粉末漫反射了陽光,可以形成一個地球的遮陽傘,從而降低地面的溫度。
他們的想法來源于16年前菲律賓的一次火山大噴發(fā)。這次噴發(fā)釋放了大量的硫化物微粒,使當?shù)亍皼隹臁绷艘荒辍?/p>
但是當科學家們把預(yù)期的目標輸入一個氣候模擬模型以后卻發(fā)現(xiàn),這個辦法不是那么可靠,所需費用也不菲。難點在于,人造火山需要把上萬噸的硫化物噴射到上層的大氣層。而且這個想法也并不能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帶來的一些其他問題也無法得到解決,例如二氧化碳溶解到水中會形成碳酸使海洋酸化,嚴重威脅珊瑚等海洋生物的生長。
但是這個想法也并非一無是處,科學家們還在尋找其他更有效的化學物質(zhì)來代替硫化物,從而降低項目成本。
星際太陽傘計劃
聽到這個名字,估計女士們要偷著樂了:是不是再也不怕被曬黑了?
去年夏天,亞利桑那大學開始了一項研究。研究人員試圖在太陽和地球之間建立一個可以上下浮動的飛碟形太空船。它被覆蓋上反光材料,扮演一個太陽傘的角色??茖W家們認為無論從發(fā)射能力、材料,還是控制角度考慮,這個方案都是可行的。他們把這種飛行器設(shè)計成一個二十幾克重,直徑十幾厘米的飛碟,外部有3處裝置用來控制姿態(tài)。
這個項目估計耗資40億美元,分30年完成。這與把人類送到火星需要的時間和金錢差不多。但一些科學工作者認為,面對災(zāi)難,如此花費是值得的。
世界的大濾嘴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克勞斯·萊克納從他女兒高中的建造一個二氧化碳化學固定的小裝置的課程作業(yè)得到靈感。于是他著手建立一個二氧化碳固定的大裝置,這個裝置其實并不復雜,但這個想法的難點在于,它是通過制造更多的垃圾來減少二氧化碳。國外的一些研究機構(gòu)一直以來都致力于二氧化碳固定后的處理研究?,F(xiàn)在可行的辦法是將二氧化碳深埋地下,例如通過廢棄的油井或者礦井。不知道地球喝了這么多的碳酸飲料會不會“打嗝”,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這樣做也特別昂貴。
后記
偉大的想法剛開始大都脫胎于荒謬。沒準哪一天我們還真的要依靠這些想法來拯救自己。不過現(xiàn)實一點來看,如果你真的想出一個好點子來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你就有機會贏得一位億萬富翁設(shè)立的2500萬美元的大獎。這個獎項將授予第一個發(fā)明有效而且可行的二氧化碳處理技術(shù)的人。
責任編輯趙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