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蕭蕭
學(xué)數(shù)學(xué),絕不會有過分的努力.
——卡拉吉?奧多里(20世紀(jì)希臘數(shù)學(xué)家)
一、填空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 在A、E、F、G、H、K、M、N、O、R十個英文字母中,可看成是軸對稱圖形的有__.
2. 圖1和圖2都是軸對稱圖形,圖1有__條對稱軸,圖2有__條對稱軸.
3. 如圖3,已知直線a⊥b,交點為O,則圖形①與圖形__軸對稱.
4. 等腰三角形中有一個角為52°,則它腰上的高與底邊的夾角為__.
5. 等腰三角形一條邊的長是另一條邊的長的2倍.若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長為40,則腰長為__.
6. 如圖4,已知∠O=35°,CD為OA的垂直平分線,則∠ACB=__.
7. 如圖5,若在△ABC中,AB=AC,∠BAD=30°,BD=CD,AE=AD,則∠EDC=__.
8. 如圖6,AD是△ABC的中線,∠ADC=45°.將△ADC沿AD翻折,點C落在點C′處,則BD與C′D的大小關(guān)系是__,位置關(guān)系是__.
9. 如圖7,在△ABC中,AB=AC,DE⊥AB,DF⊥BC,∠AFD=160°,則∠EDF=__.
10. 如圖8,在△ABC中,BC=16 cm,BP、CP分別平分∠ABC和∠ACB,且PD∥AB,PE∥AC,則△PDE的周長為__.
二、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1. 媽媽新買的一件衣服上有一個標(biāo)簽,上面有如下幾個圖形,分別表示這件衣服可干洗,應(yīng)低溫燙,不可漂白和懸掛晾干.這幾個圖形中是軸對稱圖形的是().
12. 下列圖形中,不是軸對稱圖形的是().
A. 有兩個內(nèi)角相等的三角形
B. 有一個內(nèi)角是45°的直角三角形
C. 有一個內(nèi)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
D. 有兩個內(nèi)角分別是30°和120°的三角形
13. 如圖9,將△ABC變換到△A′B′C′的位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BC與△A′B′C′是關(guān)于x軸對稱的
B. △ABC與△A′B′C′是關(guān)于y軸對稱的
C. △ABC與△A′B′C′是關(guān)于點O對稱的
D. △ABC與△A′B′C′既關(guān)于x軸對稱,又關(guān)于y軸對稱
14. 已知在直線l同旁有兩點A、B.在l上求一點P,使PA+PB最小,則P點的作法為().
A. 作A關(guān)于l的對稱點A′,連接A′B交l于P
B. 作A關(guān)于l的對稱點A′,連接AA′交l于P
C. 作AB的延長線與l交于P
D. 以上都不對
15. 平面直角坐標(biāo)系內(nèi)點A(-1,2)和點B(-1,6)的對稱軸是().
A. x軸B. y軸C. 直線y=4D. 直線x=-1
16. 如圖10,在△ABC中,∠C=90°,∠A=30°.在直線BC或AC上取一點P,使得△PAB是等腰三角形,則符合條件的點P有().
A. 2個 B. 4個C. 5個 D. 6個
17. 如圖11,已知AE⊥AB,BC⊥AB,AB=AE=2BC,D為AB的中點.有以下結(jié)論:①DE=AC;②DE⊥AC;③∠CAB=30°;④∠EAF=∠ADE.其中正確的結(jié)論有().
A. 1個 B. 2個 C. 3個D. 4個
18. 如圖12,△ABC中,D、E分別是AC、AB上的點,BD與CE相交于點O.給出下列四個條件:①∠EBO=∠DCO;②∠BEO=∠CDO;③BE=CD;④OB=OC.選其中兩個條件為一組作為題設(shè),則可推出△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有().
A. 1組 B. 2組 C. 3組 D. 4組
19. 如圖13,△ABC中,∠ABC與∠ACB的平分線交于點F.過點F作DE∥BC交AB于點D,交AC于點E.有下列結(jié)論:①△BDF和△CEF都是等腰三角形;②DE=BD+CE;③△ADE的周長等于AB與AC的長度之和;④BF=CF.其中正確的有().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 D. ①
20. 圖14中,與陰影三角形軸對稱的三角形共有().
A.2個B.3個C.4個D.5個
三、解答題
21. (6分)由16個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正方形網(wǎng)格,現(xiàn)將其中的兩個小正方形涂黑(如圖15).請你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分別在圖15中再將兩個空白的小正方形涂黑,使其成為軸對稱圖形.
22. (6分)如圖16,利用關(guān)于坐標(biāo)軸對稱的點的坐標(biāo)的特點,分別作出△CDE關(guān)于x軸和y軸對稱的圖形.
23. (8分)小玉同學(xué)在學(xué)習(xí)了等腰三角形后,做了一道題,過程如下.
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BC邊上的高AD恰好等于BC邊長的一半,求∠BAC.
解:如圖17.
∵AD⊥BC,AD=1/2BC=BD=CD,
∴∠BAD=∠B=∠C=∠CAD=45°.
∴∠BAC=90°.
小玉的解答正確嗎?若不正確,請給出正確的解答.
24. (8分)如圖18所示,△ABC為等邊三角形,BD是中線.延長BC到點E,使CE=CD.不添加輔助線,請你寫出盡可能多的結(jié)論(至少4個).圖中有等腰三角形嗎?如果有,試證明其中的一個(△ABC除外).
25. (10分)如圖19,E、F分別是等邊△ABC的邊AB、AC上的點,如果AE=CF,那么BE與AF、BF與CE是否相等?若BF與CE交于點P,當(dāng)點E、F分別在邊AB、AC上移動時(不考慮端點),且AE=CF,∠BPE的大小是否隨之變化?
26. (10分)如圖20,梯形紙片ABCD中,AD∥BC,∠B=90°.若沿AC折疊,則點B恰好落在CD的中點E上.求證:△ACD是等邊三角形.
27. (12分)如圖21,點C為線段AB上一點,△ACM和△CBN都是等邊三角形.AN交MC于點E,BM交CN于點F.
(1)求證:△CEF為等邊三角形.
(2)將△ACM繞點C按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90°,其他條件不變,在圖22中補出符合要求的圖形,并判斷(1)中的結(jié)論是否仍然成立(不要求證明).
中學(xué)生數(shù)理化·八年級數(shù)學(xué)人教版2008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