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遠
課文鏈接
1931年胡適擔任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時,基本收入為月薪600銀元,合今人民幣約2.5萬元。胡適的月薪加上版稅和稿酬、外出講學等,估計每月平均收入1500銀元左右,合今人民幣6萬元。年收入合今人民幣72萬元。
胡適的日常開銷很大,除了他一家的生活費用,他還時常熱情地幫助別人、周濟別人。胡適夫婦皆樂于助人,熱心于公眾事業(yè),在這些方面,他決不吝嗇。
胡適對于人才的愛惜、培養(yǎng),從一個典型的例子——關(guān)懷和培養(yǎng)青年詩人汪靜之就能看出來。不到20歲的中學生汪靜之在具有全國影響的刊物《新潮》與《新青年》上發(fā)表了于1921年創(chuàng)作的《海濱》、《星》,1922年創(chuàng)作的《悲哀的青年》、《竹葉》等新詩,胡適在《新青年》是編委,在《新潮》是唯一的顧問,是發(fā)現(xiàn)了青年詩人汪靜之的伯樂。
在《胡適遺稿及秘藏書信》第27冊中,收錄了汪靜之給胡適的12封信。1922年,從他給胡適的3封信中可算出來,他已向胡借支140銀元(合今人民幣約5600元)。而《蕙的風》全部稿費是150銀元。1923年汪給胡的信中,仍提出“愿你再借數(shù)十元”的要求。當時擔任北京大學教授的胡適,一而再、再而三地滿足了汪靜之的要求。
根據(jù)一些記載,胡適還資助過林語堂、陳之藩、魯迅的三弟周建人等,還為許多留學生支付生活補貼但不留名。例如,林語堂去美國哈佛大學留學時,每月能得到40美元的“半額獎學金”,他以為這是因為曾在清華教過書,是慷慨的捐助。林語堂曾兩次得到以北京大學名義匯款的保證金,各1000銀元;他回國之后,才從校長那里知道——這原是胡適個人對他的資助!
此外,1921年魯迅的三弟、尚未成名的周建人,也是由胡適推薦去商務印書館的,月薪60銀元。
再如,胡適曾借給青年學子陳之藩一張400美金的支票,資助他去美國留學。后來陳之藩匯款還給胡適并寫信致謝。胡適回信說:“之藩兄,謝謝你的來信和匯票。其實你不必這樣急于還此400元。我借出的錢,從來不盼望收回,因為我知道我借出的錢總是‘一本萬利,永遠有利息在人間?!标愔仡櫍骸懊孔x這封信時,并不落淚,而是自己想洗個澡。因為我從來沒有過這種澄明的見解與這樣廣闊的心胸?!?/p>
(摘自《何以為生——文化名人的經(jīng)濟背景》,新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