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文銀
這篇短文說明的,是從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中提煉出的一個哲理,即“為山九仞,功虧一簣”這個道理。這與我們常說的“細節(jié)決定成敗”有異曲同工之妙。文章用形象化的故事來說明道理,給人以啟迪。在這則小故事里,作者巧妙地設(shè)置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然后層層深入,至文末得出一種哲思感悟。
故事開始時的伐木心得讓我們乍看起來如同霧里看花,似乎離題很遠。緊接著老林工突然說出“我們運氣好,沒有風”,這時讀者仍然不知道這句話的真正用意何在。于是作者又講了一個手術(shù)成功了病人卻死掉了的小故事。至此,兩個故事被“永遠要提防風”這個主題聯(lián)系起來,讀者也就跟著恍然大悟。“文似看山不喜平”,這樣寫,其藝術(shù)魅力不言而喻。同時,作者采用第一人稱口吻講述故事,沒有任何夸張、渲染的成分,因此,讀起來特別親切,也更讓人信服。另外其倒敘手法的成功運用也值得我們借鑒。
(作者地址:河南淮陽一中)
附原文
這回運氣好,沒有風
C·班納德
C·班納德,國際著名外科手術(shù)專家。在1967年進行了世界首次人類同種異體心臟移植術(shù),病人在手術(shù)后活了18天。此文就因此事而作。
那是在科尼斯納,一個老林工在解釋如何伐樹。他指出,要是你不知道哪棵樹砍了會落在哪里,就不要去砍它。“樹總是朝支撐少的那一方落下,所以你如果想使樹朝那個方向落下,只要削減那一方的支撐便成了?!彼f。我半信半疑——稍有差錯,我們就可能損壞一幢昂貴的小屋,另一邊則損壞了一幢磚砌的車庫。
我滿心焦慮,在兩幢建筑物中間的地上畫一了條線,那時還沒有鏈鋸,伐樹主要靠腕勁和技巧。老林工朝雙手啐口水,揮起斧頭,向那棵巨松砍去。樹身底處粗一米多。他的年紀看來已60開外,但臂力十足。
約半小時后,那棵樹果然不偏不倚地倒在線上,樹梢離房子很遠。我恭賀他砍伐如此準確。他有點驚訝,但沒說什么。不到一小時他已將那棵樹伐成一堆整齊的原木,又把樹枝劈成柴薪。我告訴他我決不會忘記他的伐樹心得。
他舉起斧頭扛在肩上,正要轉(zhuǎn)身離去,卻突然說,“我們運氣好,沒有風。永遠要提防風?!?/p>
老林工的言外之意,我在數(shù)年后接到了一個關(guān)于心臟移植病人的驗尸報告時才忽然明白。那次手術(shù)想象不到的順利,病人的復原情況也極好。然而忽然一切都不對了,病人死掉了。驗尸報告指出病人腿部有一處微傷,傷口感染了肺,導致整個肺喪失機能。
那個老林工的臉驀地在我腦海中浮現(xiàn),他的聲音也響起來:“永遠要提防風?!焙唵蔚氖虑?、基本的真理需要智慧才能了解。那個病人的死,慘痛地提醒我們“為山九仞,功虧一簣”這個道理??v使那個傷口對健康的人無關(guān)痛癢,但已奪走了那個病人的生命。
那老林工和他的斧子早已入土。然而,他卻留下了一個訓誡給我,待我得意之時用來警惕自己。人人都得意洋洋時,我會緊盯住鏡子里的自己,對自己說:“我們這回運氣好,沒有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