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穎
金秋九月,送走畢業(yè)班的我融入了三年級語文組這個新家庭。作為長期教高年級的老師,第一次教剛剛接觸作文的學生寫作文,特別是改作文,這還真難住了我。于是,我以此作為教學專題展開了研究。
我先研讀了課標,發(fā)現培養(yǎng)“興趣”和習作自信心是中年級作文起步階段的關鍵,無論是指導課還是講評課,都要激發(fā)學生對作文的興趣,樹立學生的習作自信心。在一番獨立備課后,我邀請了全組老師和校領導來聽《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作文講評課。當時,我膚淺地認為,游戲是培養(yǎng)學生興趣和自信心的最佳途徑,于是,我設計了游戲貫穿全課的教學思路。課上,我請學生參與“火眼金睛學觀察”的游戲,讓他們從幾個作文片段中,“觀察”出一些作文要求和方法技巧(例如,寫作要有一定順序、要把人物的動作寫具體、用景物襯托心情等),教師則通過板書幫助學生總結;之后,我布置了修改作文的作業(yè)。下課了,正當我沉浸在游戲營造的“快樂”課堂氣氛中時,學生們卻紛紛上前說:“老師,作文好難呀!”、“老師,我的作文該怎么改?”……我立刻意識到這節(jié)課失敗了。經過和領導、老師們的研討,我發(fā)現這節(jié)課失敗的原因在于:課堂上,我對多數學生習作中的亮點贊賞少,對個別學生給予的肯定多,課標中提到的培養(yǎng)學生對習作的興趣沒有落實,只是走了“游戲”的形式;對學生習作基礎和實際需求研究少,對作文質量和習作標準要求高,面面俱到,用作文知識和方法的條框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有了畏難情緒,對于修改毫無興致。
找到問題后,我再一次研讀了課標,并集思廣益,請老師們出謀劃策。通過“消化”課標理念、整理大家提出的策略,我決定把“講評”課設計成“賞評”課,立足“夸”,充分肯定學生作文中的優(yōu)點。再上課,我設計了4個欣賞欄目:讓學生欣賞精彩的文題,自評和互評好詞佳句,自薦和推薦朗讀寫得有順序的段落和配樂朗誦精品文章。我想通過這樣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在作文中,哪怕你只為文章起了個好題目、只用上了一個好詞句、只寫成功了一個段落,你都是成功的!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們爭先恐后地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作文里的“亮點”,課堂上充滿了快樂與自信。課后,我再次和領導、老師們進行了研討。
這次活動不僅使我感到興趣是學生學習作文的最好老師,它潛移默化地把學生帶入了作文天地,也帶入了更為廣闊的生活的大千世界;同時,也使我進一步認識到,這種常態(tài)下的教學研討對我自身專業(yè)發(fā)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也在一次次的實踐反思與探討交流中產生了更濃厚的作文教學研究興趣!
有了興趣后,我又繼續(xù)研究怎樣把“評改”放入“賞評”課中,提高作文賞評課的實效性。這時,我發(fā)現自己的理論儲備已經不夠用了,于是,我找來相關的書籍進行廣泛閱讀和學習,還請來教研員指導我授課,把先進的理念和策略運用到課堂中。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摸索,“微格課堂、多元點評”的研究模式“誕生”了,即把“賞評”課分成“習作后自我欣賞修改”、“同伴互相欣賞評改”、“教師干預下共同賞析修改”等片段授課,然后請各位專家領導、老師從課標落實、目標實現、學生活動效果、教師自我反思等角度進行點評。期末,我把這項研究的階段成果拿到區(qū)里,在教研活動中進行展示,得到了老師們的一致好評。業(yè)精于勤,在持之以恒的研究之中,我發(fā)現自己一日日成長起來,對照以前的課堂,教學行為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我的學生們也進步更快,他們的作文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對作文的興趣與日俱增。
時至今日,我的研究仍在繼續(xù)?;厥鬃哌^的路,我切實體會到:一名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在于對日常教學的深入思考與研究;一項教學研究的展開,在于個人和群體孜孜不倦地研討;一種研討的持續(xù),在于對理念的實踐反思和更新。這就是幸福的前行!我愿意和老師們共同感受教研的快樂,享受不斷前行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