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紅
摘要:筆記作為一種俗文學(xué),記錄的是當(dāng)時人或者前人的口語。宋代筆記共四百多種,其中記錄了大量宋代及其以前的詞語義項,對我們今天研究詞匯的演變有著極高的價值。從筆記小說中所記錄的詞義演變來看,詞義演變大致可以分為改變詞義和派生新義項兩種情況。筆記小說中對這些詞義演變現(xiàn)象的記載,雖然是零碎的、不成體系的,還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但對今天我們考察這些詞語的意義演變過程,建立科學(xué)的詞匯史,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關(guān)鍵詞:筆記小說;詞匯;演變
中圖分類號:H13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文章編號:1003—0751(2008)03—0236—03
詞匯是一種音義結(jié)合體,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早在先秦時代,荀子就在其《正名篇》中提出了著名的“約定俗成”理論,但這只是就語言形成之初來說的。隨著社會的變更以及人們思維形式的改變,作為語言一部分的詞匯也在不可避免地發(fā)生著變化。有些詞的意義自古至今都是一樣的,例如“馬”、“牛”、“羊”等基本詞;但是,在更多情況下,詞語的意義是不斷發(fā)生著變化的。
對于語言詞匯變化的研究,張永言先生指出,詞匯研究中幾乎所有的興趣和力量集中于疑難詞語考釋的現(xiàn)狀亟須改變,常用詞語演變的研究應(yīng)引起重視并放在詞匯史研究的中心位置。①邵敬敏先生認(rèn)為,語言研究應(yīng)在靜態(tài)的基礎(chǔ)上進行動態(tài)的研究。②
筆記小說中記錄了大量詞義演變的例證,這對我們今天研究詞義的歷時演變有著極高的價值。本文就對這些語料來做一個簡單的歸納整理。從筆記小說中可見的語料來看,詞義演變大致可以分為改變詞義和派生新義項兩種情況。
一、改變詞義
如果一個詞在使用的過程中,義域都發(fā)生了變化,那么它就改變了詞語本身的意義。這種詞義改變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有的是由于詞語義域的擴大,有的是由于詞語義域的縮小,現(xiàn)分別舉例說明。
(一)義域擴大
關(guān)于詞語義域的擴大,指的是在詞語使用的過程中,放寬語義限制,使語義擴大。葛本儀先生認(rèn)為,詞義的擴大是指在詞的一個意義范圍之內(nèi)表現(xiàn)出來的詞義擴展的情況。詞義擴大以后,原來詞義所表示的內(nèi)容就包括在擴大了的詞義所指稱的范圍之內(nèi),也就是說,原來表示種概念的意義則包括在擴大以后所表示的類概念的意義范圍之內(nèi)。③如馬一歲叫驩,二歲叫駒,三歲叫駣,后來未成年的馬統(tǒng)稱為駒。這種由于義域擴大造成的意義演變現(xiàn)象,在筆記小說所記錄的詞語中多有反映。如:
近代通謂“府庭”為“公衙”,即古之“公朝”也。字本作“牙”,《詩》曰:“祈父予王之爪牙?!逼砀杆抉R掌武備,象猛獸,以“牙爪”為“牙”。故軍前大旗謂之“牙旗”。出師則有建牙、禡牙之事。軍中聽號令,必至牙旗之下,與府朝無異。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公門為“牙門”。字稱訛變轉(zhuǎn)而為“衙”。④
《南部新書》、《齊東野語》等宋代筆記中對“牙門”都有記載?!把馈保欧Q將軍之旗。《集韻?麻韻》:“牙,旗名?!薄蹲謪R?牙部》:“牙,將軍之旗曰牙,立于帳前謂之牙帳,取其為國爪牙也?!焙螅把馈庇脕矸Q呼古代軍中主將的所在。《隋書?長孫覽傳》:“晟遣降虜覘候雍閭,知其牙內(nèi)屢有災(zāi)變?!薄把馈庇质枪糯偈鹬Q,后作“衙”。唐代的《封氏聞見錄?公牙》記載:“近代通謂府廷為公衙,公衙即古之公朝也……軍中聽號令,必至牙旗之下,稱與府朝無異。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為公牙,府門為牙門,字稍訛變,轉(zhuǎn)而為衙也?!?/p>
由此可見,“牙”的意義經(jīng)歷了這樣一個演變過程:將軍之旗——將軍辦公之所在——古代官署之通稱。先由相關(guān)方式引申出新義項“將軍辦公之所在”;后來又?jǐn)U大詞義,專指詞語用來泛指,通稱“古代官署”,且泛指義后來取代了舊義而成為“正義”??偟膩碚f,“牙”的義域擴大了。
又如“蘇五奴”:
蘇五奴妻張四娘,善歌舞,有邀迓者,五奴輒隨之前。人欲得其速醉,多勸酒。五奴曰:“但多與我錢,吃(米追)子亦醉,不煩酒也?!苯窈翦髌拚邽槲迮蕴K始。⑤
蘇五奴,人名;其妻貌美,“善歌舞”,如果有人約她妻子狎玩,就隨之前往,還答應(yīng)狎客只要多給錢,自己可以適時裝醉,以使盡興。此后就稱“鬻妻者”為“五奴”。此例以專名代泛稱,義域擴大,用“五奴”這一個體名稱來指代具有同一行為的群體,使借體產(chǎn)生新義,并且新義取代舊義。
這兩個例子在詞義演變的過程中,都以專名代泛稱,詞義擴大,而且新義形成以后,本詞就不再表示舊義。也就是說,這一詞語的新舊義在同一個詞的形式內(nèi)沒有并存使用,詞義發(fā)生了改變。
(二)義域縮小
義域縮小,就是增加詞語原有義項的語義限制,只取其中一點或者幾點,往往結(jié)果就是使詞語所表示的意義專門化。一般來說,詞義縮小以后,該詞原來所表示的概念,則要有新的名稱(詞或詞組)來表示,這新名稱表示的意義和縮小后的詞義也形成了類屬的關(guān)系。⑥詞義縮小,由泛指發(fā)展為專指的情況,在筆記小說中也多有記載。如:
古者居室,貴賤皆通稱宮,初未嘗分別也。秦、漢以來,始以天子所居為宮矣?!抖Y記》云:“父子異宮?!庇衷疲骸叭逵幸划€之宮,環(huán)堵之室。”林子中在京口作詩寄東坡云:“欲喚無家一房客,五云樓殿錙鰲宮?!倍鴸|坡和云:“卬頭莫喚無家客,歸掃峨眉一畝宮。”蓋本諸此。⑦
《說文》:“宮,室也。從宀,躳省聲?!薄稜栄?釋宮》:“宮謂之室,室謂之宮。”《易?困》:“入于其宮不見其妻,不祥也?!薄妒酚?五帝本紀(jì)》:“象乃止舜宮居,鼓其琴?!睆埵毓?jié)《正義》:“宮即室也。”又“宮”、“室”對舉,則“宮”指整所圍墻圍著的房子,“室”指其中的一個居住單位。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宮部》:“宮,宮言其外之圍繞,室言其內(nèi)。析言則殊,統(tǒng)言則不別也?!币陨稀皩m”都是房屋的通稱。
唐?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爾雅音義》:“宮,古者貴賤同稱宮,秦漢以來惟王者所居稱宮焉?!薄吨芏Y?天官?閽人》:“閽人掌守王宮之中門之禁,喪服兇器不入宮,潛服賊器不入宮,奇服怪民不入宮。”唐?李白《古風(fēng)十九首》:“蕭蕭長門宮,昔是今已非?!鼻?沈育的《贈蜀使》:“江連白帝郭,月照漢王宮?!币陨稀皩m”指的都是帝王的住所。
“宮”從“房屋的通稱”到專指“帝王住所”,義域縮小。后世由于封建等級制度的消亡,作為“帝王住所”意義的“宮”存在的文化背景消亡了。所以,在房屋的意義上,“宮”又轉(zhuǎn)變?yōu)槲幕顒踊驃蕵返膱鏊?,如少年宮、民族宮、文化宮等?!皩m”的義域發(fā)生了轉(zhuǎn)移。
“宮”意義上的演變,不但體現(xiàn)了古語詞發(fā)展過程中義域的縮小,還體現(xiàn)了詞匯發(fā)展過程中義域的變遷。
例如“丈人”一詞:
且又鞮侯單于謂“漢天子,我丈人行”。注:“丈人,尊老之稱也”。故《荊軻傳》:“高漸離‘家丈人召使前擊筑?!倍鸥Α顿涰f濟》詩云:“丈人試靜聽?!倍谠羝薷笚钫彩抡扇?,母獨孤氏為丈母。故今時惟壻呼婦翁為然,亦不敢名尊老,以畏譏笑。⑧
丈人,古時是對老人的尊稱?!兑?師》:“貞,丈人,吉?!笨追f達(dá)《疏》:“丈人,謂莊嚴(yán)尊重之人?!薄墩撜Z?微子》:“子路從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焙侮獭都狻罚骸罢扇?,老人也?!笨梢?,“丈人”在先秦時代是對老人的尊稱,是一個泛稱。
“丈人”指“岳父”?!度龂?蜀志?先主傳》:“獻(xiàn)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蹦铣?裴松之在作注時說:“董承,漢靈帝母董太后之姪,于獻(xiàn)帝為丈人。蓋古無丈人之名,故謂之舅也。”由此可見,至少在南朝宋,“丈人”已經(jīng)開始專指“岳父”。從對“莊嚴(yán)尊重之人”的尊稱到專指“岳父”,“丈人”義域縮小了。
有關(guān)詞義改變的例證,筆記小說中還有很多,限于篇幅,我們只取以上例子簡單說明。
二、派生新義項
如果一個詞在使用的過程中,義域有時不變,有時變化,那么它就是派生出了一個新的義項。舊詞新義的出現(xiàn),只是表明了它的新義項的增加,卻不會妨礙原有義項的存在,更不會引起舊義在該詞范圍內(nèi)的消亡。在詞的義項增多的情況下,新舊義項在一個詞的形式內(nèi)完全可以同時并存,并且保持著自己的獨立性。這種現(xiàn)象在筆記小說中也多有體現(xiàn)。派生新義項的情況有兩種:一是派生出固定義,二是派生出臨時義。現(xiàn)分別舉例說明。
(一)派生出固定義
派生出固定義,本文指的是舊詞派生出的新義項逐漸固化,在以后的交際過程中繼續(xù)使用。如:
魏收有“逋峭難為”之語,人多不知其義。熙寧間,蘇子容丞相奉使契丹,道北京。時文潞公為留守,燕欵從容,因扣逋峭之義。蘇公曰:“向聞之宋元憲云:‘事見木經(jīng)。蓋梁上小柱名,取其有折勢之義耳?!蹦司痛耸伦髟姙橹x云:“自知伯起難逋峭,不及淳于善滑稽。”
而齊、魏間以人有儀矩可喜者,則謂之庯峭。集韻曰:“庯庩,屋不平也。庯,奔模反;庩,同都反。今造屈勢有曲折者,謂之庯峭云?!倍峙c前義亦近似。今京師指人之有風(fēng)指者,亦謂之波峭。雖轉(zhuǎn)庯為波,豈亦此義耶?⑨
“逋峭”本為梁上小柱,引申指人有風(fēng)致。《魏書?文苑傳?溫子昇》:“嘗詣蕭衍客館受國書,自以不修容止,謂人曰:‘詩章易做逋峭難為?!彼?徐度《卻掃編》卷中亦載:“〔文潞公〕因問魏收有‘逋峭難為之語,人多不知‘逋峭何謂?蘇公曰:‘聞之宋元憲公云:事是(見)《本(木)經(jīng)》,蓋梁上小柱名,取有折勢之義耳?!薄板颓汀北臼橇荷闲≈?,因其“有折勢”,符合國人以“搖曳多姿”為美的審美心理,由特征相似引申出“人有風(fēng)致”。
“逋峭”還可以指文章曲折多姿。清?袁枚《答平瑤海書》:“故于所為文,勁折逋峭,能獨往來于天地間?!蓖瑯右灿捎诹荷闲≈坝姓蹌荨钡奶卣饕瓿鰜淼?。
可見“逋峭”的本義為“梁上小柱名”,后引申為“圍柱曲折貌”,進而引申為“指人有風(fēng)致”或“指文章曲折多姿”。這四個義項在宋代及其以前的典籍中,都有例證,也就是說,“逋峭”的三個引申義項與本義并存使用,舊詞派生出固定的新義項。
又如“謝豹”一詞:
謝豹,虢州有蟲名謝豹,常在深土中,司馬裴沈子常掘地獲之……或出地聽謝豹鳥聲,則腦裂而死,俗因名之。⑩
謝豹本為鳥名,即杜鵑、子規(guī),后用于對一種昆蟲的俗稱。這種昆蟲鉆出地面聽到謝豹鳥的叫聲就會腦裂而死,故稱。
新義產(chǎn)生后與舊義共存使用,舊詞派生出固定新義項。此類現(xiàn)象又如“右軍”、“曹公”:
逸少好鵝,曹孟德有梅林救渴之事,而俗子乃呼鵝為“右軍”,梅為“曹公”。前人已載尺牘有“湯燖右軍一只,蜜浸曹公兩瓶”,以為笑矣。
周制,天子有三軍,即左軍、中軍、右軍。王羲之因曾任右軍將軍而被稱為“右軍”;又因為王羲之“逸少好鵝”,浙江紹興戒珠寺前有他養(yǎng)鵝的“鵝池”。傳說王羲之經(jīng)常觀察鵝的行走姿態(tài),把學(xué)習(xí)書法與觀察鵝的習(xí)性結(jié)合起來,以至于其書法造詣日趨完善,所以“右軍”產(chǎn)生了一個新的借代義,成為“鵝”的俗稱。
曹公,即曹操。因其有“梅林救渴”之事,故“曹公”成為“梅”的別名。
此兩例皆為以相關(guān)人物代本體,使借體產(chǎn)生新義,雖是由于借代產(chǎn)生的修辭義,但由于使用廣泛,后逐漸成為舊詞的固定義項。
(二)派生出臨時義
派生出臨時義,是指詞語在使用的過程中,通過修辭產(chǎn)生的臨時義項,沒有成為本詞的一個固定義項。
如“花”:
洛陽人謂牡丹為花,成都人謂海棠為花,尊貴之也。亦如稱歐陽公、司馬公之類,不復(fù)指其名字稱號。然必其品格超絕,始可當(dāng)此。不然,則進而君公,退而爾汝者多矣。
共名兼括同類事物中的不同屬類和個體,根據(jù)標(biāo)記理論,零標(biāo)記的共名可以有目的地指稱它所包括的任何一種事物。在上述材料中,“花”是共名,而牡丹、海棠都是它的屬類,所以從理論上來講,“花”可以有目的地指稱它們。
認(rèn)知語言學(xué)認(rèn)為,特定文化環(huán)境造就的認(rèn)知制約著語言的意義。洛陽盛產(chǎn)牡丹,成都盛產(chǎn)海棠,使得人們在潛意識中認(rèn)為,在洛陽“花”就是指牡丹,而在成都“花”就是指海棠,特定的文化環(huán)境使詞語表示新的意義。
此例是由于語境而產(chǎn)生的由共名來特指個體的現(xiàn)象,只是這個新義只有在特定的情景語境中才偶一用之,是原詞由于語境產(chǎn)生的臨時義項。
一個詞語意義的演變,往往是幾種演變過程的綜合。張永言先生說:“要探明詞匯發(fā)展的軌跡,特別是上古漢語到近代漢語詞匯的基本格局的過渡,即后者逐步形成的漸變過程,則常用詞的演變嬗遞更加值得我們下工夫進行探討……詞匯史的研究應(yīng)該把它們放在中心的位置。只有這樣才可能把漢語詞匯從古到今發(fā)展變化的主線理清楚,也才談得上科學(xué)詞匯史的建立?!?/p>
筆記小說中對這些詞義演變現(xiàn)象的記載,雖然是零碎的、不成體系的,還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但對今天我們考察這些詞語的意義演變過程,建立科學(xué)的詞匯史,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注釋
①張永言、汪維輝:《關(guān)于漢語詞匯史研究的一點思考》,《中國語文》1995第6期。②邵敬敏先生認(rèn)為,漢語語法研究應(yīng)在靜態(tài)的基礎(chǔ)上來進行動態(tài)研究。我們認(rèn)為,不但語法應(yīng)進行動態(tài)的研究,語言中的詞匯也應(yīng)該多做一些動態(tài)的研究。③⑥葛本儀:《現(xiàn)代漢語詞匯學(xué)》,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86、191頁。④(宋)錢易:《南部新書》,中華書局,2006年,第1111頁。⑤(唐)崔令欽:《教坊記》卷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⑦(宋)費袞:《梁溪漫志》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49頁。⑧(宋)莊綽:《雞肋編》卷上,中華書局,1983年,第29、28頁。⑨(宋)周密:《齊東野語》卷八,中華書局,1983年,第134頁。⑩(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17,中華書局,1987年。(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卷三,中華書局,1983年,第245頁。
責(zé)任編輯: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