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處于主導地位,是知識的占有者、傳授者,是學術的權威、真理的化身。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處于被動的、從屬的地位。新課程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自主的、能動的、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教師和學生是平等合作的關系。
在新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是教學情境的設計者,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評價者。教師不僅是導師,更是合作伙伴。教師要認清新課堂教學中自己的角色和地位,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
在新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工作更加繁重,更加重要,對教師的要求也更高。教師的教學設計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過程與方法的培養(yǎng)。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要熟悉教材、挖掘教材、重組教材、拓展教材、基于教材、高于教材,開發(fā)一切有利于課堂教學、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素材組織教學,并組織學生發(fā)現、尋找、搜集和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另一方面,教師要熟悉學生,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智力水平和生活背景,了解學生的喜怒哀樂及其好惡,關注學生的每一個變化,以便更好地組織教學;為了扮好教師這個新角色,要不斷學習,用現代教育理念充實頭腦,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質量觀和學習觀,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學工作中來。
新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由“封閉型”轉向“合作型”。以往的課堂教學多是教師一個人解決課堂上的所有問題,教師之間一定程度上彼此孤立封閉,孤軍奮戰(zhàn)。新課程呈現出極強的綜合性,不同學科的交叉、滲透、綜合是培養(yǎng)全面和諧發(fā)展人才的需要,這就需要教師與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間,用更加平等的方式去工作,加強同一學科、不同學科之間教師的聯系與合作。
在新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的教學設計要圍繞著學生進行,學生的學習方式突出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教師要為學生的學習營造適宜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能使學生發(fā)展個性的空間。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是平等的、民主的、和諧的,每一個學生都作為有個性的主體參加到教學活動中來,他們有自己的觀點,有自己的學習方式,有自己的經驗基礎。在課堂中,學生或合作,或自主,大膽探究,激烈討論,積極交流看法,合理客觀地進行自我評價或互相評價,不斷地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教師不斷地鼓勵,促使學生完成學習過程。
在新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強調的是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交流,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新的課堂教學,由單向或雙向的信息向立體式信息交流轉變,把學生的個體反饋、學生群體間的交流,與師生間的信息交流及時聯系起來,形成多層次、多溝通、多方面的主體信息交流網絡。傳統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讓位于師生間、生生之間互教互學,教學相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灌南縣張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