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1年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舉辦業(yè)余鋼琴考級至今已有近二十年之久??技夁@一社會活動正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日趨規(guī)范,取得的實際效果越來越好,其權威性和公正性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這對推動我國社會音樂的普及與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為對這一活動有重要影響的考級教材,最初采用的由應詩真主編的第一、二套曲目,凌遠主編的第三套曲目,陳慶峰主編的第四套曲目。2000年又啟用了由周銘孫主編的“跨世紀新版考級教材”。“跨世紀新版考級教材”較前做了較大的調整,科學的編排思路和方式完全打破了前四套考級教材只有一套固定不變曲目的模式,既豐富了考級內容,又增強了使用的靈活性。。隨著時間的推移,針對習琴學生整體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結合近年來考級活動中出現(xiàn)的部分考生盲目跳級、拔苗助長等問題,考級的曲目急需更新和擴展,于是一部嶄新的業(yè)余鋼琴考級教材應運面世。2007年7月周銘孫主編了“新編第一版”考級教材。筆者于2008年1月底參加了由鋼琴藝術主辦的“第六屆全國鋼琴教師教學研修班”,有幸聆聽了周銘孫先生對于這套教材全面、細致的講解及示范演奏,使筆者更為深刻地認識到這一教材的科學、嚴謹與新意,它必將以其多樣性、知識性和趣味性而受到廣大考級孩童的喜愛。
此套考級教材的整體結構有所調整,比以前更加集中與精煉了。簡言之,以前的教材每個級別是基本練習加上四首樂曲,現(xiàn)在是基本練習加上三首樂曲。復調作品以前從二級開始設置,現(xiàn)在從三級開始,且八至十級不單設復調樂曲。從技術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完全遵照循序漸進的科學規(guī)律進行編排,不同于以往的改版而又有其獨特的使用特點:
一、全新性
在“新編第一版”中,“跨世紀新版”里的曲目只保留了12首,這與以往改版有較大不同。以前改版會盡可能多地保留原用曲目,其中最多約占到新版的四分之三左右,而在“新編第一版”里原曲目卻只占到了八分之一,剩下的全是重新挑選和加入的。眾所周知,在300多年鋼琴發(fā)展歷史中,世界鋼琴文獻里有浩瀚的曲目,我們許多教學只是沿用了其中極小部分,而通過考級來介紹、推廣一些新的甚至包括一些近現(xiàn)代優(yōu)秀作品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它讓我們的教師和學生盡可能接觸更多、更好、更新的人類精神財富,在練習時會產生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在快樂中提高鋼琴技術及豐富修養(yǎng)。上海鋼琴考級委員會就一直堅持每年更換曲目,受到了教師和學生包括家長的普遍歡迎,他們對每年領取全新的考級曲譜稱之謂:美妙的時刻。
二、多樣性
1.在復調性樂曲中加大中國作曲家的復調作品的比例。“跨世紀新版”46首復調性樂曲中只有2首中國復調作品,一首是陳銘志的《子弟兵與老百姓》,另一首是丁善德的《賦格<喜悅>》。而在“新編第一版”中,18首復調曲在仍以巴赫系列的教材為主的基礎上,保留了《賦格<喜悅>》后,又增加了4首中國復調作品:陳銘志的《打蓮湘》、瞿希賢的《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于蘇賢的《兒童舞》、陳鴻鐸改編的《康定情歌》。習琴的兒童對于演奏復調作品總是帶有畏難的情緒,由于對音樂理解的局限性、多聲部演奏的復雜性,給他們演奏復調作品帶來一定困難,真正喜歡彈復調作品的兒童極少,而對于學習者來說,掌握演奏“多聲部”的技能和思維卻是非常必要的?!岸嗦暡俊钡木毩暱梢杂柧殞W習者手指的控制能力,也可以檢驗手指的訓練是否奏效,是鋼琴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而如果是中國的復調作品會好些,因為經過長期的熏陶,學生在民族音樂所蘊涵的母語化的旋律中成長,對本民族的音樂倍感親切,更容易理解。教材里的中國復調作品多是由民歌、童謠改編,對曲調的熟悉容易引起興趣,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孩子們對本民族音樂的熱愛。
2.在大量選用傳統(tǒng)的中外名曲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引入了一定比例的現(xiàn)代作品,如;20世紀新民族樂派的匈牙利巴托克的《五聲音階旋律》(選自《小宇宙》)、《小奏鳴曲第三樂章》,巴西-維拉·羅勃斯的《兒童組曲》,美國-科普蘭的《貓和老鼠》等。這些作品的吸納突破了傳統(tǒng)考級教材的局限,又增加了新意。比如巴托克的《五聲音階旋律》,它選自《小宇宙》,這套教材從鋼琴入門就為學習者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復調音樂訓練曲目,而且在彈奏樂曲的同時又能讓學生接觸到20世紀的新音樂語言。科普蘭的《貓和老鼠》以其技術性與音樂性的完美結合,常常在比賽和音樂會中被選用,其音樂形象與兒童的精靈古怪和豐富的想象力相契合,對他們充滿了吸引力。新編的這些曲目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通過學習,既可以了解這些民族的音樂語言,熟悉他們的民族旋律、民間舞蹈節(jié)奏和富有民間特色的和聲語匯,同時也大大拓寬了師生的音樂視野,縮短了我們與20世紀音樂的距離。
三、嚴謹性
針對考級中出現(xiàn)的一些不良現(xiàn)象,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不斷地改進與修訂,使其更加趨向合理完善。尤其在教材的編寫上更要嚴謹、規(guī)范。此套教材在這一點上有較大調整,這種嚴謹性主要體現(xiàn)在對速度的限定上。
1.“新編第一版”的基本練習從五級開始都有速度標記,但速度要求比“跨世紀新版”有所提高;在“跨世紀新版”里琶音速度可與音階同速,也可稍慢些。“新編第一版”里琶音與音階同樣速度,都是16分音符,每拍四個音。
五級 跨世紀版為每分鐘72拍,新版為每分鐘76拍
六級 跨世紀版為每分鐘84拍,新版為每分鐘84拍
七級 跨世紀版為每分鐘92拍,新版為每分鐘104拍
八級 跨世紀版為每分鐘100拍,新版為每分鐘112拍
九級 跨世紀版為每分鐘112拍,新版為每分鐘120拍
十級 跨世紀版為每分鐘120拍,新版為每分鐘126拍
2.許多樂曲,特別是技巧性練習曲都標有速度標記,且越高的級別中速度標記越多。技術性樂曲只有達到一定的速度要求,才能說明考生真正具備一定的彈奏技術能力,音樂形象也必須在一定的速度配合下才能準確地體現(xiàn)出來。具體的速度要求,是對技能的具體考量。因此,對于速度進行嚴格規(guī)范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趣味性
在此套教材中,新編入的樂曲都是經過編委們精心考慮、反復精選的,可以說非常全面周到,以達到各種不同的技術訓練要求。其中有:
1.音樂意境佳的:如路珈改編的《郊游》、瞿希賢的《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黃虎威的《空谷回聲》(選自《巴蜀之畫》)等。
2.趣味性足的:如黎英海的《熊貓》、林成進改編的《兩只老虎》、柴可夫斯基的《云雀之歌》、E·格涅辛娜的《陀螺》、張朝的《山娃》、沈傳薪的《放馬曲》、科普蘭的《貓和老鼠》、朱踐耳的《童嬉》等。
3.節(jié)奏性強的:如謝列凡諾夫的《小詼諧曲》、卡爾·漢斯的《森林波爾卡》、拉可夫的《波爾卡》、巴托克的《小奏鳴曲第三樂章》、皮埃松卡的《塔蘭泰拉舞曲》等。
這些樂曲要么是初學者親身經歷過的場景,如《郊游》、《空谷回聲》等,要么是初學者熟悉的童謠、歌曲改編的,如《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兩只老虎》等,要么是描寫初學者喜歡的動物,如《熊貓》、《云雀之歌》、《貓和老鼠》等,要么是舞蹈性的,歡快的,如上述第3類里的樂曲??傊@些樂曲都是初學者身邊熟悉的事物,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更符合兒童的天性和口味,使得這些樂曲不僅能達到一定的技術訓練目的,又能激起他們演奏的欲望,必定會受到他們的喜愛。另一方面,這些樂曲很多都有非常好的演奏效果,如《陀螺》、《森林波爾卡》、《貓和老鼠》、《山娃》等,音樂描寫得形象生動,有動力感,極富感染力,不僅在考級教材中適用,也很適合在音樂會、比賽中選用。
綜上所述,“新編第一版”的考級教材編輯得既科學、系統(tǒng)、嚴謹,又不失趣味與靈活多樣性。對教師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學生提高練習的積極性,甚至包括對評委考評時的精力集中都是有益的。如果學生在日常學習中能把它們作為教材去練習與學習,多接觸廣大的曲目,開擴自己的眼界,有了這樣踏實的學習態(tài)度與堅實的基礎,演奏技巧也會得到全面提高,相信參加考級應該會更有信心和把握,考級這一社會活動也會真正達到它的目的與實際效果。目前,由周銘孫先生主講錄制的全套教材的教學錄像資料已經面世。其中對每一級、每一曲的彈奏要領與要求都將有具體的講解與示范說明,這無疑對學習者和參賽者都是一種福音。相信,隨著社會音樂的普及和提高,音樂考級必將迎來又一個春天。
參考文獻
[1]周銘孫.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社會音樂水平考級教材全國鋼琴演奏考級作品集(新編第一版)前言.大眾文藝出版社
于倩 山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 金兆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