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曹操是中國歷史上極富個性的人物。其多重的性格具體表現(xiàn)在:“忠”與“奸”的矛盾;嗜殺成性,卻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寬容心與報復(fù)心的矛盾;對待生與死的矛盾。動亂的年代與道德的失范,家庭的影響,出身卑微的自卑心理,都是形成曹操多重性格的原因。
關(guān)鍵詞 曹操 多重性格
作為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為人既狡猾奸詐,又坦率真誠,既豁達大度又心胸狹窄,這使他成為極富個性的歷史人物。
一、曹操的多重性格的具體表現(xiàn)
(一)“忠”與“奸”的矛盾《三國志·武帝紀》開篇寫他的“少機警,有權(quán)術(shù)”。由歷史書記載他的確是年少機警。有權(quán)利和心術(shù)。以及他的殘酷手段和進行欺詐和暴力行為。而《三國演義》把他當反面人物描寫,著力刻畫他奸雄的一面?!逗鬂h書》記載更近事實。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把持朝政,有人抨擊他“托名漢相,實為漢賊,欲廢漢自立”。然而,曹操也有大義凜然,忠直不阿的一面。我們知道,在當時的混亂環(huán)境下,如果曹操對獻帝唯唯諾諾,唯命是從??峙滤炔皇怯⑿郏膊粫泻笕说脑u價了。曹操在《述志令》一文中表達了他如果放棄權(quán)利就會給國家?guī)韲乐睾蠊乃枷?。在他所處的年代中,他沒有封自己為帝,卻還是有功于漢朝,這可以說是對朝廷的“忠”吧。
(二)嗜殺成性,卻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在曹操與袁術(shù)之戰(zhàn)中,他曾經(jīng)攻城殺死了近十萬人,并用水灌整個城,史書記載“曹操他一方面動輒數(shù)萬,數(shù)十萬的殺人屠城,袁術(shù)走襄邑,追到太壽決渠水灌城”?!度龂尽の簳弧の涞奂o》)在征陶謙時也是殺人不眨眼的證據(jù)?!疤嬲?陶)謙,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戰(zhàn),謙兵敗走,死者萬數(shù),泗水為之不流”。(《三國志·魏書八》)“五月,毀土山,地道,作圍塹,決漳水灌城,城中餓死者過半”?!按醺]茂眾萬余人,恃險不服,五月,公攻屠之”。(《三國志·魏書一·武帝紀》)至于抄家滅族,簡直不可盛數(shù)其中歷史上最有名的是:曹操逃歸鄉(xiāng)里,經(jīng)過成皋故人呂伯奢家,伯奢出行,五子各賓主禮,曹操聞食器聲,以為國己,遂夜殺人而去。既然知道殺錯了,他還凄愴地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边@正是曹操矛盾性格的寫照:多詐,多疑,為了自己的利益,不念故舊,不惜殺人。在他一生中,這種疑人圖己而把人置于死地的事情還有很多。另一方面他又愛民如子表現(xiàn)?!吧癜龠z一,念之斷人腸”曹操《蒿里詩》,“起令死者家無基業(yè)不能自存者,縣官勿絕廩,長吏存恤撫循,以稱我意”。另外,曹操攻下鄴城,“臨祀紹墓,哭之流涕,慰勞紹妻子,還其家人寶物,賜雜繒絮,廩食之。”《三國志·魏書一·武帝紀》這些都可見曹操的慈心。
(三)寬容心與報復(fù)心的矛盾。這里說曹操的用人和對待人才的態(tài)度。最能說明他性格的矛盾性,他既愛才,又忌才,既有禮賢下士之舉,又有狂枉殺賢良之誤。曹操在用人方面的確是喜歡良臣賢士。陳壽在《三國志·武帝紀》評語中贊曰:曹操“官方授才,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彼闹娖抖谈栊小烦浞直磉_了他的思慕賢才如渴的心情。有一段時候,許多人在逆境中都背棄了曹操。有一個人叫魏種,原是曹操的手下,當時曹操曾夸??谡f“魏種就不會離開他的?!钡墙Y(jié)果魏種還是跑掉了,曹操氣壞了,發(fā)誓抓他回來決不輕饒,后來在戰(zhàn)爭中魏種被俘虜了。所有人都替他捏一把汗,說曹操肯定會殺了他。最后曹操還是寬恕了他。據(jù)《魏書》記載他發(fā)令號召,不問其德行如何,不分家世門第,只要有“治國用兵之術(shù),其各舉所知,勿所有遺”。我們知道徐庶進曹營不獻一計一策的故事。當時曹操求才的確是不擇手段。與劉備相比,曹操未免有“奸詐險惡”之嫌。同時,他對人才又有猜忌的一面。他殺了少數(shù)文人名士,有功之臣。如《三國志·崔琰傳》載“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魯國孔融。南陽許攸,婁圭,皆以侍舊不虜見誅,而琰最為世所痛惜,至今冤之”。又如楊修,曹操愛其才,但最后還是借故把他殺掉。
(四)對待生與死的矛盾。曹操非常灑脫地看待生死,他說“有不諱,隨時以斂,金珥珠玉銅鐵之物,一不得送?!?《通典》卷七十九)他還給我們留下了“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的名句。他曾主張妻妾在他“萬年之后,汝曹皆當出嫁”。但當臨終的時候。他又改弦易轍說“吾婕妤妓人皆著銅省后,于占堂上安六尺床……汝等時登銅雀臺,望吾西陵墓田?!比绱擞廾恋男袨榻o后人留下了“強歌強舞竟難勝?;浠ㄩ_淚滿腐,只合當年伴君死,免教憔悴望西陵”的諷刺。
二、形成曹操多重矛盾的原因
我們知道,研究一個人的性格,以及形成他的性格和價值取向的根本溯源,終極的指向是他的出身。出身是指一個人出生時社會狀況,家庭情況及社會關(guān)系。曹操生活的時代和家庭,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其一生。
(一)動亂的年代與道德的失范。曹操出生在東漢統(tǒng)治末期那個風(fēng)雨飄搖的大動亂即將到來的前夜。當時,統(tǒng)治者集團日趨腐朽,政治黑暗,宦官、外戚、士大夫交替掌權(quán),社會各集團斗爭異常激烈。經(jīng)濟凋敝,出現(xiàn)了“田野空、朝廷空、倉庫空”的三空混亂的現(xiàn)象。而對羌人的戰(zhàn)爭使兵役、稅賦頻增,民生艱難,正如曹操《蒿里行》詩中所說:“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這些混亂的社會環(huán)境給了曹操帶來很大影響,使他認識到宦官集團的腐敗與丑陋,對世道發(fā)生了“奸邪盈朝,善人雍塞”的感慨。東漢來年動蕩、爾虞我詐的社會環(huán)境,給曹操和一大批人提供了發(fā)揮才干的機會。也正是此時,人們不得不放下了修齊治平的思想,撿起心術(shù)這個不求傷人,但求自衛(wèi)的武器。隨著道德和禮教的淪喪,他們在起義中壯大、發(fā)展自己,從而人們變的多疑、譎詐。勢力實用。曹操正是這時而改變的。他的多重性格比別人來得更快些。
(二)家庭的影響。在社會中,人們的性格絕大部分是受家庭的影響。家庭的文化符號給予子女的烙印難以磨滅。不管曹操如何回避,如何努力改變自身形象,從出生開始就被打上“贅閹遺丑”的烙印。在《曹操傳》中曹操自嘆說“自惜身薄轱,夙殘罹孤苦。既無三徒教,不聞過庭語”《善戰(zhàn)行》??梢娝鄙偌彝サ臏嘏完P(guān)心,沒有嚴父慈母的教育和愛護,沒有傾訴心懷的對象。面對冷漠的家庭和勢利的親屬,曹操也變得實用和勢利。曹操生長在既有權(quán)利,又有財力的大宦官、大官僚的家庭里。當時,受曹騰之蔭,曹氏家族已經(jīng)形成了一股勢力,這樣的家庭和社會關(guān)系導(dǎo)致了曹操性格上的矛盾性:既智又詐、既自信又多疑、以及放蕩任性、不畏強暴、敢做敢為、善于縱橫捭闔、專斷嗜殺等的多重性格。
(三)出身卑微的自卑心理。曹操出身卑微,雖然他極力擺脫家庭背景的影響,卻難逃殘酷的事實,士大夫并不因為他的努力而視之為同路。而權(quán)宦們更視其為叛逆。時時制肘、打擊、這使得少年得志、充滿優(yōu)越感的曹操不得不在心理上產(chǎn)生了障礙。在談笑用兵、橫槊賦詩時,他更多的是自信。但在面對世俗的力量時,曹操又易產(chǎn)生自卑的心理。自信使他做事情縱橫開隔、酣暢淋漓、而自卑又使他時時孤疑,對別人有極大的不信任感。
作為歷史上富有個性的偉大人物,曹操以其多重性格給人們留下了說不完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