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和夕陽的相依為命
老人叫劉興和,74歲,家住都江堰中興鎮(zhèn),老伴67歲。老人膝下本有兩兒一女,但大兒子在幾年前就去世了,劉興和心里遭受了第一次重創(chuàng)。小兒子長期在廣州打工,前幾年娶回來一個廣西的媳婦,2005年年底,他們生下了一個男孩——也是這一家族唯一的男孩。遭受了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打擊的劉興和這才緩出了一口氣,視孩子為心肝寶貝。為了孩子能夠順利被帶大,劉興和特意給他起了一個不那么金貴的名字“悶悶”。
悶悶才7個月大的時候,他的父母就又去了廣州,留下他和爺爺奶奶在一起。都說隔代親,劉興和對悶悶真的比對悶悶的爸爸好多了。才七個月大的小奶娃,不是吃就是拉,一夜里都要起來好幾回,大人根本就睡不好覺,但劉興和半句怨言都沒有,悶悶的一顰一笑對他來說,都是極大的享受。劉興和和老伴都是非常勤勞的人,他們在帶孫子的同時,還種著一家5口人的責任地。作為對勤勞的回報,老兩口雖然年過古稀,身體卻很硬朗。
每天,早上太陽當頂之前和下山之后,劉興和都會用三輪帶著悶悶出去轉悠。悶悶就在爺爺的三輪車里,從7個月長到了兩歲多。悶悶最先學會叫的是“爺爺”,為此,劉興和感到特別驕傲,“我孫子最先學會喊的人是爺爺,不是媽媽!”悶悶非常親劉興和,就連擦屁股也要“欽點”爺爺,其他人,誰也不讓擦。而劉興和也更加感覺離不開悶悶,無論遇到多么不開心的事,只要聽悶悶脆脆地叫一聲爺爺,他心情馬上就好起來了。
與死神談判:用我命換悶悶的命
5月12日這天一大早,劉興和看天氣不錯,就讓老伴把去年剩下的油菜籽拿出來曬一下,好和新收的一起賣。但是,天很快就變了。下午兩點,天就已經黑得像鍋底。今天這場雨不知道要下多大,劉興和想著,一邊讓老伴趕緊收菜籽。老伴在院壩里卷曬墊把菜籽掃攏成一堆,劉興和就在屋子里騰裝菜籽的家什,悶悶在他的身邊玩。
正各自忙著手中的活,劉興和感覺頭暈了一下,就像被什么東西撞了,還沒等他回過神來,他就感覺地動山搖,腳下根本站不穩(wěn),巨大的咚咚的聲響籠罩了世界卻聽不出來自何方。劉興和本能地大喊一聲:“地震了!”,說著,一個箭步把悶悶搶進懷里,準備奪門而逃。但剛到門邊,劉興和就看見沉重的大鐵門倒了下來,他急忙側身,大鐵門砸在了自己身上,悶悶顯然被這情景嚇壞了,蜷成一團吊在爺爺的脖子上,瞪著一雙驚恐的大眼睛看著這個瘋狂的世界。
忍著劇痛,劉興和想從鐵門下抱著悶悶跑出去,但是,房頂、墻接著就垮下來了,他的腳被牢牢夾住,根本抽不動。大地還在猛烈的顫抖,劉興和想這下完了。為了保護悶悶,他只能雙腿側跪在地,背上頂著鐵門和鐵門上的水泥磚塊,對悶悶說,“乖孫兒,不要怕,有爺爺在?!边@時候,劉興和看見身下的土地在搖晃中裂出了半尺寬的縫,黃色的水和煙冒了出來。劉興和的本能告訴他,這些肯定有毒。為了不讓悶悶呼吸到有毒氣體,他把臉緊緊貼在悶悶嘴邊。悶悶大喊:“怕!爺爺,怕!”。劉興和聽著孫子的叫聲,心都碎了,就恨自己沒有超人的力量,掙開身上的重壓。他在心里只有一個信念:“保護悶悶!”他自言自語和死神開始了談判:“閻王爺,你要我的命吧,我一定好好伺候你,請你高抬貴手留下我孫子的命,他還太小了,你才讓他來這個世界兩年,你不能馬上就把他帶走。”
好不容易等到大地平靜下來,恍若隔世,他聽見老伴在院壩里的呻吟聲,這才意識到剛才不是夢,老天真真切切地降臨了一場災難。老伴在院壩里,被倒下的房子打得動彈不得。他也被壓在門板下面,他仔細看遍了悶悶全身,很欣喜地發(fā)現悶悶毫發(fā)無損,連一點擦傷都沒有。把悶悶緊緊摟在懷里,兩行老淚刷地留了下來:“老天爺,你沒有奪走我的悶悶。謝謝你啦!”聰明的悶悶看爺爺流眼淚,就用胖乎乎的小手輕輕地給爺爺擦去。劉興和的淚流得更兇了。
說話不算話的死神
強震過后,很快,就有鄰居來把劉興和和老伴從廢墟里刨了出來。出來之后,為了確信悶悶沒有受傷,劉興和把悶悶放在地上,說讓爺爺好好看看。但是,悶悶膩在爺爺懷里,不肯下地,不過幾分鐘的時間,悶悶開始喊痛,一聲比一聲凄厲,一聲比一聲微弱。
悶悶喊了十多下,就搭拉在劉興和的懷里,不吭聲了。劉興和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弄懵了,瞬間手腳冰涼站立不穩(wěn)。他顧不上老伴,也顧不上自己身上幾根肋骨被打斷,胸腔的劇痛,抱起悶悶就往醫(yī)院跑。人們都很驚訝一個剛從廢墟里爬出來的七旬老頭還渾身是傷,究竟從哪里來的神力竟然可以跑得如此之快。
跑進醫(yī)院大門,劉興和就大喊:“醫(yī)生、菩薩救命!”醫(yī)生很快就來了,但是,一看孩子,就對劉興和說:“娃娃已經死了,沒救了?!眲⑴d和跳了起來:“不可能,我的孫子不可能死,他好好的,我沒有讓他受一點傷。”“確實已經死了,呼吸停止,瞳孔放大。”劉興和還是不相信,他想一定是悶悶被嚇暈了,他會蘇醒過來的。劉興和就抱著悶悶在醫(yī)院的門口坐著,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悶悶的眼睛,期望他能突然睜開清亮的眼睛,甜甜地叫爺爺。
劉興和在門口坐了3個多小時,天空下起了雨,有風在嗚咽。悶悶還是在劉興和的懷里一動不動,身體已經開始僵硬。劉興和懷著最后一絲僥幸去讓醫(yī)生再給孩子看看,醫(yī)生的回答還是,孩子已經死去多時了。劉興和抱著孩子走出醫(yī)院,一步步走回家,把悶悶放在他天天都要坐上幾次的三輪車箱里,他仍然不相信悶悶就這樣去了。怕悶悶冷,他給蓋上棉被,希望能夠捂熱悶悶的身體,怕悶悶怕黑,他一直守在車邊,手牽著悶悶,寸步不離。
15日,劉興和已經守了悶悶整整三天了,仍然沒有等來奇跡。悶悶的媽媽黃燕琴從廣州趕了回來。面對一片廢墟的家,面對死去的兒子,黃燕琴痛不欲生。但是,她知道,兒子7個月就離開自己由爺爺帶大,爺孫倆的感情其實更甚于她們的母子情。為了不讓老人心理崩潰,黃燕琴強忍悲痛,祈求老人節(jié)哀:“悶悶,真的去了。”
劉興和仍然堅持,娃娃沒有死,我保護得好好的,他只是睡著了。黃燕琴悲痛不能自己,但是,她也知道,不能總這樣下去,老爺子身上還有重傷,這種局面持續(xù)越久,對老人就越不利。為了點醒老人,她說;“娃娃都已經變味啦,三四天了,哪有孩子睡覺要睡那么久的!”
劉興和老人無語,過了好久,才終于失聲痛哭出來。黃燕琴這才松了口氣。
22號,當記者在醫(yī)院里見到劉興和的時候,他手里一直捏著悶悶的照片。他不停地說:“娃娃不應該死,他在我懷里一點傷都沒有;為什么死的不是我?乖孫,你等著爺爺,我很快就要來了。爺爺陪你,你不要怕黑,爺爺帶你坐三輪……”
在場所有的人都背過了臉去。
心理專家劉長柏點評:
在這次汶川大地震中,死亡人數近7萬人,數十萬人都要面對失去親人的痛苦。本故事中爺爺的反應是很典型的失去親人的表現:先是拒絕承認現實,然后接受現實后,又出現強烈的自責、愧疚。心理學認為,內疚是個人自認為做了錯事或是實際上做了錯事之后所喚起的一種不安、自責或是贖罪的情感。個體出現內疚的情感體驗時,就會出現一種心理不平衡的狀態(tài),為了保持心理平衡,負疚者就會采取利他與自我情操升華或自我懲罰的行為。
要幫助這位失去孫子的爺爺從心靈上重新站起來,要:
1、 進行親情的再認知,即任何人都免不了生老病死。
2、 認識到是地震這種強大的自然災害造成孩子的死亡,他已經做得夠好了,孩子沒有受外傷就是很好的證明。這樣有利于減輕他心理上的內疚感。
3、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情感轉移,如多進行心理傾訴,將郁積在心中的郁悶通過訴說發(fā)泄出來,減輕心理壓力,也可以利用飼養(yǎng)寵物,做喜歡的運動,心無旁鶩地干活等等進行對孫兒事故關注度的轉移。也可以離開這種環(huán)境一段時間,從空間和環(huán)境上遠離造成內疚的“震源”,也有利于心理的恢復。
責編/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