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90歲的老人,對我講他的故事:
“30多年前,我站在鄉(xiāng)村的戲臺上,雙手被反綁在身后,5個戴著紅袖章的人圍住我,高音喇叭里正在播放革命歌曲,臺下是烏泱泱的人群。我知道,那歌曲播放結(jié)束,批斗馬上就要開始了。
“按住我脖子的是民兵隊長,也是我的侄子,旁邊拿著棒子的3個年輕人是我的族孫,還有一位女娃娃,是東村老王家的老小,她的名字還是我取的……”
老者說到這里,問我:“你猜猜,他們當中誰最先打我?”
我看著老人。
老者繼續(xù)說:“我當時想,肯定是民兵隊長最先打我。但是,我沒有想到,那個女娃娃朝著我的腦袋就是一棒,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等我醒來,我后悔極了,我怎么這么笨呢,沒有想到這個女娃娃會先打我?我一直在說自己的判斷大失水準?!?/p>
我驚訝于老人會這樣來講述自己的苦難。我問老人:“你當時的心態(tài)真是如此嗎?”
老人笑道:“臺下有上千看客,其實我也是看客?!?/p>
“看客”是一個貶義詞,是冷漠的代名詞。譬如你在街頭看人吵架,看鄰居兩夫妻打架,看討不到工錢的鄉(xiāng)下人跑到高樓上自殺……因為我們不是當事人,所以是旁觀者。但當這一切發(fā)生在自己身上時,你還能從苦難和不幸中掙脫出來,當自己的“看客”嗎?
南方某雜志社有一位女記者,因其個性使然,將個人私密情事變成了網(wǎng)上文字,在媒體的爆炒下,她成為眾矢之的。在網(wǎng)友的謾罵之下,她的精神一度到了崩潰的邊緣。近日看了她的一個專訪稿,她坦露了自己度過那個危險的辦法,她說:“在那個網(wǎng)絡(luò)癲狂時期,我猛然發(fā)現(xiàn),被網(wǎng)友罵的那個人,不是自己,而是別人。我甚至跟帖也罵了那個已不是自己的‘自己’,我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也成了看客,這真是一場鬧劇?!?/p>
我欣賞她那種超然自己,拯救自己的好心態(tài)。一個人在絕境中學(xué)習生存,把自己也當成看客,超然一點,豁達一點,這是拯救自己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摘自《解放日報》2007年11月29日
編輯 王文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