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喬側身向右臥躺了很久,宿命地應和了他生前畫的那些總是向右側臥著的男人。
他的左肺上長滿了腫瘤,無論多累他也只能向右躺著。
他太疼了。
這一天,2007年8月29日,他終于可以平躺下來,因為他已不再疼了。
爾喬,1964年生于哈爾濱,在這里上小學和中學,后去外地念了5年醫(yī)科大學,畢業(yè)后,分配在哈工大醫(yī)院,迄今剛好20年。
從小,爾喬就喜歡隨手在紙上畫點什么。參加工作后。這些信筆涂鴉的玩意兒偶然被一些朋友看到,個個驚訝不已,這使得他這個平時膽子很小的大夫,著實添了幾分膽量。他就這樣一直畫下去,從鋼筆到馬克筆,再到毛筆,就這么一點兒業(yè)余愛好,竟創(chuàng)作出了近萬幅作品,成了聞名遐邇的大畫家。
剛工作后的爾喬,常常一個人,想些不著邊際的事情,在腦子里營造出另一個世界——一個屬于自己的小天地,每日悠游于這心造的封閉的世界中,渾然無察。有時他好像跟魔鬼簽了約,不知疲倦地,不帶任何目的地畫。幾個月下來,已經(jīng)畫了千余張。仿佛他就是一像海德格爾所說——“一條為了作品的產(chǎn)生而在創(chuàng)作中自我消亡的通道。”
爾喬最早成型的作品大都畫在小小的處方單和火柴盒大小的卡片上。畫這些小畫的時候,他感覺自己是大的,就像上帝一樣看著他的造物。這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使畫面跟現(xiàn)實拉開了距離,有了一種俯視的高度。兒時的夢幻,若隱若現(xiàn)的性,突兀的肢體,閑適的人物,似有若無的情節(jié),莫須有的場景,不可能的空間,過往時光,都是爾喬那時喜歡的主題。
那個坐在寂寞大地上的人,呆呆望著天邊的流云;江邊的荒草灘上一個人張皇地伸開臂膀;一群心無所系的年輕人在橋上狂喊;一個失重狀態(tài)的人在瓦藍瓦藍的天空下面飛翔;一個游移不定的青年,冷不丁說出兩句洋文來;一個穿長衫的人兩眼愣愣怔怔地四處張望,生怕掉入某個沒關蓋子的馬葫蘆里去;一個失魂落魄的小官吏,到處尋找自己丟失的鋼筆;一個總是惴惴不安的人,好像隨時準備躲開一輛疾馳而來的汽車;一個瞇著眼睛的人正往懷表里滴一滴陳年的老醋,為的是嗅一嗅舊木頭潮霉的氣味兒;那個在貼著不準撒尿標志的地方撒尿的人,朝冰冷的人群不斷地扮鬼臉;一個躲在眼鏡后面的人,兩眼永遠看向你腦后很遠的一塊地方,那個地方似乎只有他自己有辦法抵達;一個害怕黑夜的人不敢睡覺,他懷疑一旦睡下,就有一個人站在他的身邊;一個剛講完鬼故事的人,突然跪在地上央求他人不要講鬼故事;盲人夜行臨深井,死神在背著手哼小曲;那個變成一只蝸牛的人,正躲在角落里悠然地吸煙;那個總是喜歡穿肥大的褲子的人,不經(jīng)意地從褲兜里掏出一個腦袋來;一個穿長衫的人,將絞索從容地套在脖子上,另一個“長衫”則平靜地為其扶著腳下的椅子,氣氛寧靜而安逸;那個放風箏的人,他的風箏上有一個人也在放風箏,第二個風箏上也有一個人,這個人放的不是風箏,而是一朵浮云……
畫中包含的那種孤獨、怪離、憂傷、純凈、睿智、散淡以及那種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于方寸之間曲盡風致。你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其中的意味,反復地縈回于心,可就是一言難盡,真是紙短情長吧,圖小世界大啊!
爾喬那種對潛意識的發(fā)掘,對自由的渴望,對生死的疑問和解讀,把我們帶到了一個通常為技術所累的職業(yè)畫家所無法達到的境地。“確實畫得好,真是畫得好,單線條的、復雜線條的畫都站得住,而且線條都敲得響……”畫家丁聰贊嘆道。
后來爾喬開始嘗試“命題作文”,為他人做嫁衣裳。他大部分時間花在了構思上,后天的知識、智慧和修養(yǎng)這時都派上了用場。罕見的記憶力加上豐富的想象力,集合成強大的創(chuàng)造力,畫面開始變化萬千。
你看:用一雙畫有世界地圖的腳,說明此人是世界公民;用頭蓋骨上頂一酒杯說明酗酒的后果;用一群人抬著一只大手面對蘇格拉底來象征指控;用一個人獻出自己所有的器官來象征利他主義;用一個人夾在兩個乳頭之間說明人面臨兩難選擇時的尷尬局面;用一個將自己的舌頭當弦來拉的人來意指麥加拉學派熱衷于辯論;用一群人抬著大腦從城門出來,象征一個賢哲被放逐,說明嫉妒的天火一旦燃燒,足以引發(fā)傾城之災;用一把鑷子夾住一天到晚爭吵不休的人的嘴來告誡人們最好忙事不忙舌;在女人體內(nèi)畫一男人說明控制不住自己欲望的人,到頭來會被自己的欲望所傷;一雙豐滿的手最后化為手骨頭,說明一個人如果凡事求神,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對于好吃懶做的人,則將其人埋入土中,唯一露出的雙手上結滿了蜘蛛網(wǎng),說明懶惰的后果是墳墓;用一群死神沿著撒落地上的字母跟蹤追擊,表示禍從口出;將大拇指放入中指和食指之間象征性,而在伸出的大拇指上立一手持毒蛇的魔鬼說明放縱自己無異于玩火自焚。為了表現(xiàn)結婚對一個年輕人來說還太早,而對一個老年人來說已太遲,畫一手持蘋果的婚姻女神,年輕人的手夠不著,老年人的手也夠不著;在反應不朽這一主題時,在中指上畫一活人,食指上畫一骷髏,中指和食指所構成的V字型,象征人從生到死,從死到不朽……
爾喬心溯手追,意到筆到,畫得既抽象又感性,滲透了不見痕跡的技巧,從多樣中求統(tǒng)一,從變化中求效果,處處都活潑潑地表現(xiàn)著哲理。華君武老先生看到爾喬的這些畫后評論說:“爾喬作為一位大夫,居然畫得比專業(yè)畫家還要成熟、輕松、自如??磥沓饲趭^、讀書、休養(yǎng)、行萬里路外,還真需要一種天賦!”
當我們讀到爾喬具有高度精神內(nèi)涵的精致文化時,我們得由衷感謝未名時代的斗方名士的那些日子。
“畫得一多,就熟;一熟,就油,一油,就要濫了?!彼浅G宄?,越是艱難的東西,越耗費精神,做起來也就越笨拙。他開始在內(nèi)心深處鬧革命。醫(yī)生這個職業(yè)再次幫了他一個大忙,病歷涂改液還有那些腐蝕性很強的藥水被派上了用場。線開始被藥水侵蝕,重新變得脆弱起來,畫面也變得豐富了,穿長衫的人又都走了出來,畫面第一次有了水墨的層次?!拔覍ψ约簾o意中‘發(fā)明’的這套‘奇技淫巧’,頗為得意,常常拿來炫示于人。這樣做的目的,也不過是為了博其一句半句的嘉許!”爾喬是那種天生的藝術家,敏感、天真。無論畫得多么好都需要別人鼓勵,無論多么成功都惴惴不安。
這批作品總共近500幅,畫風圓柔,筆觸細膩,有一種令人釋然的美。“他的作品的這種靈性,很深的那種實驗性,可以說是充滿了一種詩的清潔,他達到了一種詩的、一種很深邃的和很遙遠的一種境界?!碧茣远上壬u價說。
差不多同時,爾喬開始嘗試色彩,一開始走得非常艱難,一點也不自信,畫出的東西軟綿綿的,缺乏霸氣。也許是他兒子的東西觸動了他,也許是他哥的批評激發(fā)了他,其設色旁出機杼,不落窠臼,不留荃蹄,并大膽地將線和色搭配了起來,一下子就有了自己的風格,就像一張唱片兀自旋出一個世界,意趣在乎出世入世之間,純凈而又攝人心魄,你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就在爾喬躊躇滿志,準備乘風破浪的時候,厄運降臨了。
那是2005年的12月7日晚,爾喬值夜班,晚上7時左右,他來到一樓陪同朋友劉禹做肺部檢查。劉禹因為擔心自己查出肺病,猶豫著不肯走到x光機前。爾喬徑直走過去,拍著胸脯用戲謔的口吻對劉禹說:“給你看看咱這吸煙的肺子?!边@一不經(jīng)意的動作,徹底改變了爾喬的人生!
爾喬的肺部長了一個腫瘤。不到一周的時間,他做了手術,說是可以根治。但從此,他就再也沒能過回到他奮斗了多年的醫(yī)療崗位。
手術后三個多月,爾喬來南京休養(yǎng),寓姓美姝閑置香閨。一日倦倚沙發(fā),是時夕陽透牖,滿室斑駁,時間仿佛剎那間凝滯!懵懂坐起,恍兮惚兮!瞥見桌上僅有的一支黑色馬克筆,順手在灰卡紙上信筆勾勒了一些帶有江南味道的玩意兒。畫得一時興起,一晚上揮灑下來,連鞋盒上都琳瑯滿目。當他把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筆下所無的意境畫出時,他小子是多么得意啊!
這不,第二天一大早電話就響了,“快來看吧,神品啊!”
爾喬迫不及待地說。
我趕到一看,大喜過望。那些畫,乍看上去有些豐子愷的影子,實際在用筆及意趣上,與豐氏相去甚遠!爾喬筆下的人物形象粗看似拙,細審則精渾,力透紙背;而畫中彌散出的孤獨,思念,悵惘,傷春,鄉(xiāng)愁,無奈以及擺脫不去的那一抹青春期的影子,如同落日殘照一般。
“厲害,就是厲害啊!”
回哈爾濱后,拉拉雜雜又畫了不少,共計有200余幅。
就在爾喬剛剛恢復元氣時,腫瘤又出來了。他絕望透了!他心里不斷地說;“主啊!請不要讓我就走,好嗎?”
很快爾喬就在上海肺科醫(yī)院動了第二次手術,這次腫瘤長在膈膜上,醫(yī)生說還有救。手術過后。爾喬恢復得很快。
2006年7月5日到9日由唐勝、洪亮夫婦出面在北京畫院給爾喬辦了一個畫展,在這個以“呼吸”命名的展覽上,主要展出的是他的鋼筆和馬克筆新作。爾喬給畫界以震動。
爾喬作畫出于天然的敏感,所謂天然,即近于兒童和原始心態(tài),世界呈現(xiàn)于他是感性的、未遮蔽的和自我中心的。他保持你所見所讀所聽的一切原生態(tài),既不是成年眼睛所看到的那個樣子,也不是學院派所規(guī)定的那種表達。其賦形不拘物象所囿,其筆墨不泥“六分”法度。其派別,不可無一,不可有二,其技法,后學不能學,亦不敢學。每觀其畫作,借用陶淵明詩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八兴浅€人的造型系統(tǒng),這非后天學來,而是骨子里散發(fā)的。他一出手就自成系統(tǒng),而不像別的畫家,畫了一輩子還形不成自己的風格。”畫家劉彥如是說。
爾喬從上?;毓鬅嶂陨狭藬z影,而且一發(fā)不可收拾?!吧谒归L于斯恐怕也要老于斯的故鄉(xiāng),讓我每次想起來,總有一種酸楚的感覺?!薄拔抑皇抢侠蠈崒嵧ㄟ^自己的鏡頭告訴人們,曾經(jīng)有一幢這樣的房子,曾經(jīng)有一片這樣的房子,曾經(jīng)有這樣一個城市——哈爾濱。而那些古老的房子,如今日漸凋零了?!子谩豆防滋亍分械哪蔷渲脑挘篈ll that lives must die,而那些老房子,畢竟曾經(jīng)‘活’過?!?/p>
攝影使他心里的陰影淡化,他從衰敗的大自然和頹廢的城市中找到了共鳴。
轉(zhuǎn)眼間,2006年的圣誕節(jié)到了,爾喬去了畫家小兵家。小兵家案幾上有支很特別的毛筆,硬得恰到好處,軟得妙不可言。爾喬偶然發(fā)現(xiàn)了那支似乎等他好久了的筆,喜出望外的他在那里實現(xiàn)了一夜風流,近百幅作品幾乎一蹴而就。筆法云游于天人之際,虛實之間,觸毫而出,孤姿絕狀,與神為徒。
就在這時。腫瘤又出來了,而且是一組而不是一個?!安桓畈恍?,割了長得更多。”醫(yī)生不敢說有救了。
上帝啊!命運是如此殘酷。
2007年的春節(jié),爾喬是在沈陽的哥哥家過的。年一過就動了第三次手術,不久就動了第四次。
術后爾喬截癱了。我見到他時,他不無調(diào)侃地說他成了一盆植物。
這是真實的殘忍。來得如此的突然,有如停電。“哥們兒啊,對我來說,簡單的生存都變得十分艱難。你絕難體會!真得拿出些勇氣來!”
為了給爾喬鼓勁,我們決定給他辦畫展。畫展于2007年6月30日在北京798XYZ畫廊開幕,但他已經(jīng)不能親臨現(xiàn)場了。老村說出了大家的心里話,和爾喬第一次見面大概沒有5分鐘,他就這樣告訴爾喬:“爾喬是在我看到的中國的畫家里頭最有精神訴求的畫家。王國維曾經(jīng)說過:‘有境界自成高格。’他的畫證明了這一點,他的畫是一種境界,而能找到境界的畫家是不多的,……爾喬不僅是一個有境界的畫家,而且是一個人類的畫家,為什么這樣說呢?我們看爾喬的畫利用了很多西方的語境,比如說豎琴啦,什么皇冠啦等等,在我們東方文化里頭是沒有的。但是爾喬作為一個東方人,他為什么大幅度地用西方的語境來表達心靈深處的問題呢?我們中國當代的許多畫家,畫這個工筆畫,畫這個山水畫,食古不化;學西洋畫的,學畢加索的,食洋不化。而爾喬克服了這一點,他對西方文化的態(tài)度不是跪在西方文化的前邊來看待西方的文化,而是把西方文化作為自己的心靈符號來表達,所以這一點非常了不得,爾喬就是這樣獨特的畫家,我覺得這一點要中國很多的畫家好好站在爾喬的畫前面,向爾喬來學習,謙虛地去學習。面對病中爾喬先生,我為什么沒有眼淚,我替他高興,他的生命實現(xiàn)了他自己最高的價值,一個生命能到這個狀態(tài)。了不得,我佩服!”
畫展給了爾喬很大的鼓勵,他跟病魔展開了最后的抗爭。他所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頑強,令所有目睹的人潸然淚下。
記得爾喬生病前曾畫過一組死神,他總是隨時伴隨你身邊,但又隱蔽得很好,讓你了無察覺,他甚至跟你開玩笑。那時對他來說。生有一份可愛,死也有一份可愛。這幾乎是他病前的人生觀的寫照。他生病后,特別是這種致命的病使他從夢中驚醒。一個平時對痛苦避之唯恐不及的人,最后被痛苦逮個正著,疼最后成了他每日的功課。
“既然生命要塑造一段痛苦,就讓我在痛苦中磨礪,在痛苦中掙扎,在痛苦中充實吧!”
過去所遇的疼都是外在的,可以驅(qū)除的,而這次的疼卻是內(nèi)在的,無法驅(qū)除的,并且疼得毫無節(jié)制。缺乏反思的癌細胞只是一味長大,它怎么就不想想,一旦它使爾喬的心臟停止跳動。它也會因為血液停止流動,再無營養(yǎng)可榨而自掘墳墓呢。也許世上所有的相爭都是因為不想和平共處吧!
病痛使得爾喬對生命進行了深深的反思。在此之前他活在夢中。病前的爾喬,面對生,是怯懦的;面對死,是回避的。病后的爾喬,如夢初醒,才感到時間的緊迫。對過去的懷念,對未來的擔憂一起涌上爾喬的心頭,巨大的空包圍了他,他的精神一度被徹底摧毀了,他求助于僥幸,求助于回避,求助于上天,最后求助于自己,人生一下子完滿了。原來生也艱難,死也艱難啊!
爾喬慢慢學會了堅強,也可以說他正面死亡時才堅強了起來。這不是原來的喬,原來的喬應該面對死亡嚇破了膽才對。致命的病痛使爾喬慢慢地變了一個人,一個有韌性的人,一個盡人力聽天命的人。
“如果說生活像一大鍋肉湯,得病以后,我突然覺得湯被撇出了大半,余下的日子就像鍋里剩下的湯,被燉得更稠,更濃,更有味道了!”
“我會越來越好的,今天已經(jīng)能側臥一小會兒,疼痛也大大減輕了,雖說乳頭下半身仍截癱,二便失禁,但都不要緊!‘小弟’就算廢了,我也少操心不少,沒啥。王維有詩云: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我也可以坐在輪椅里好好歇歇腳了,你不如我,還得整天上班的,是吧。放心吧,我不會輕易死的!一年半四次大手術,這次胸椎大出血,險些沒下臺,感謝上帝,都挺過來了,我們都拼命好好活著吧,做個好夢?!?/p>
我在想,如果爾喬壽終正寢,喬可以說“自活了”,他的作品跟他的生活一點兒也不匹配,生活對他來說似乎是一種不在場,可以一筆帶過?,F(xiàn)在不同了,上帝決定不讓他“虛度年華”,如是乎給了他鋪天蓋地的災難,爾喬一下子應接不暇。他抱怨、恐懼,但這一切都無濟于事。等他平靜下來后,開始與命運抗爭,他的生命就是在這個時候一下子有了力度。我看到的是個令我吃驚的爾喬,而不是一個哭哭啼啼的爾喬。他調(diào)動了他的求生本能,而這種本能在他身上潛伏了40年才派上了用場。他的生命一下子發(fā)出了光,這光照亮他的人生,也照亮了周圍的人。爾喬在給我們藝術欣喜的同時,更給我們好好活著的感動,同時不自覺地為生命涌出淚水。
“生命是多么無常,又是多么脆弱,多么強韌啊!我們都無法選擇生命,所以只有努力使已經(jīng)擁有的生命更加完美?!?/p>
隨著癌細胞快速擴散,爾喬的各種器官開始依次休息了,疼痛甚至也無法發(fā)動它們。上帝等著取走本屬于他的東西——生氣?!?、2……”爾喬就這樣做著游戲,吐出最后一口氣,永遠地閉上了渴望生命和探究世界的雙眸,時間定格在2007年8月29日的上午10點40分。他還沒畫夠、沒拍夠、沒寫夠、沒愛夠,要準確點說還沒玩夠,就走了。也應了一句老話,天才,就是活在地上的時間短,活在天上的時間長。
追悼會那天,我走上前仔細看爾喬,發(fā)覺“生”沒了,留下了“命”。這個“命”,不是生命的命,而是使命的命,這使命,留給了所有熱愛爾喬的人們——讓世界了解爾喬!
“天堂在哪里?我們誰也不知道,因為誰也沒有去過,爾喬走了,他去了天堂,于是我們恍然知道了天堂在哪里,它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里。因為爾喬正在走進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里?!变摽嗽跔枂套匪紩险f。
“如果有一天我走在街上,看到一個似曾相識而又陌生的面孔,如果他拍拍我的肩膀說走,我們?nèi)チ牧膯?,我一定會跟他走的?!泵@句話代表了朋友們的心聲。
爾喬的一生是人所經(jīng)歷的最為艱難困苦又成就輝煌的一生。他用他自己對天賦的那種敏感,對痛苦的那種承負,對創(chuàng)作的那份執(zhí)著,豐富了中國的原創(chuàng)藝術,走出了一條不受傳統(tǒng)模式拘束的、融會中西的藝術道路,把素描提升到了靈描的高度,向世界昭示了中國人的智慧、空靈與神性,呈現(xiàn)出一份需要用整個靈魂去體味的曠遠——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
想了解爾喬,接近爾喬,就看他的作品吧,他的靈性、悲憫、孤獨、愛和無奈都在那上面,同時他的思想、修養(yǎng)、人格、智慧的光也照到我們。
今天,當爾喬走在我們面前,近萬幅作品留在我們身后的時候,真是一言難盡,萬言更難盡啊!爾喬以如此才情沐浴眾生,實乃人間大幸,感恩之余只有不盡的懷念,直到永遠!
選自2008年第1期《文學界》
原刊責編 遠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