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霞 吳小波
摘要 闡述大白菜軟腐病的發(fā)病期、發(fā)病原因及條件,并從選地、選擇良種、播前浸種、改變種植模式、反復中耕、合理澆水、施肥、早發(fā)現早治療等方面介紹其防治措施,以供大白菜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 大白菜軟腐?。话l(fā)生;防治
中圖分類號 S436.341.1+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7-5739(2008)07-0093-01
1發(fā)病期
大白菜定植后至長心葉這個過程是長外葉的過程,這個過程中軟腐病不會發(fā)生。植株外葉即將罩嚴地面的時候,大白菜則漸漸進入壯心期,這個時候軟腐病開始發(fā)生,從壯心開始至收獲的整個過程中都有發(fā)病的可能。要留心觀察,發(fā)現葉面上出現黃褐色斑點,就警示軟腐病可能要發(fā)生。
2發(fā)病原因及條件
2.1發(fā)病原因
(1)栽培地塊病菌殘留。重茬地塊軟腐病菌殘留,長期種菜的地塊有多種雜菌殘留。如果將大白菜栽培于這類地塊,就容易發(fā)病。
(2)種子本身帶菌。種子本身帶菌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市場上售出的種子或者是未經消毒,或者是消毒不徹底,因而種子帶菌。這樣的種子即使播在沒有種植過任何蔬菜的地塊,也難免于發(fā)病。
2.2發(fā)病條件
(1)氣候。大白菜播種期在伏天,而伏天高熱多雨致使天氣潮濕悶熱,這種氣候條件下軟腐病菌極易繁生擴散。如果天氣干燥即使有病菌也不會擴散,形不成病害。
(2)澆水。大白菜雖說是水菜,但也不是澆水越多越好。澆水過多,土壤過于潮濕,就會有導致發(fā)病的可能。
(3)追肥。大白菜生長過程中需氮量較大,但如果施用不當則會造成氨中毒“燒心”,這就使病菌乘虛而入,使植株染病爛疙瘩。
3防治措施
3.1選好栽培地塊
一般上茬應選擇種植蔥、蒜或菜豆的地塊,如果是麥茬更好,這樣可以避免因重茬軟腐病菌侵染。如果條件許可,可以選擇沒有種過任何蔬菜的地塊。如果條件不許可,播種前可以進行土壤消毒,可撒些草木灰、生石灰粉,或者撒些殺菌藥物再翻地。
3.2選擇良種
不同品種抗病力也不相同。一般葉色濃綠的圓型品種抗病力較強,葉色淡綠的窩心型品種抗病力次之。選用抗病品種一般選用高筒品種或青麻葉,如北京新3號、晉菜3號、太原二青等。如果非要種植球型品種如豐抗80等,可適當推遲播種期,改在立秋后2~4d再播種,或育苗移栽。
3.3播前浸種
無論選用哪個品種,播前都應浸種消毒。每50g種子可用4~6支注射用氯霉素加少量的高錳酸鉀浸種4~5h,撈出種子晾干即可播種。
3.4改變種植模式
將傳統(tǒng)的平畦種植改為起壟種植,具體方法:將耕好的地按白菜要求的行距進行起壟,一般壟高8~10cm,壟與壟之間的溝內鋪撒一層拌了辛硫磷或敵敵畏農藥的麥糠或碎麥秸。以后白菜澆水時水量大小以水與溝平為宜,切忌壟上上水、大水漫灌白菜根基部。
3.5反復中耕
定苗后反復中耕,使菜苗打蔫。通過反復中耕曬土殺菌,實踐表明,反復中耕使菜苗打蔫與相反情況比較,發(fā)病較輕。菜苗打蔫5~6d后再澆水,葉色濃綠,增強了抗病力。移栽的大白菜抗軟腐病能力較強就是這個道理。
3.6合理澆水
大白菜地塊土壤應該有干有濕。澆水太多常保持地表濕潤,給病菌繁生創(chuàng)造條件。如果墑情差確實需澆水,而有的植株又已發(fā)病,應于澆前1~2d拔除病株,同時將病株根部的土挖走再撒些生石灰、草木灰,將土翻松后再于地表撒些生石灰粉,或者噴灑殺菌藥物,然后再澆水。澆水的時間宜在早晨或下午5~6時后。
3.7施肥
大白菜播種前一次性施足經過高溫發(fā)酵的優(yōu)質有機肥料(生長過程中不再追施化肥),將肥料開溝深施,然后做壟播種,壟播可以調控土壤的干濕度,自然就會減輕軟腐病的危害。如果需要追施氮肥,切不可靠近植株追施,應該在2行中間開深溝施入,再將溝填平踏實,以防氨氣揮發(fā)傷害植株誘發(fā)病害。
3.8早發(fā)現早治療
大白菜進入壯心期開始發(fā)病,此時葉片上只要出現黃褐色斑點,即應立即采取藥物治療。白菜定植后,用72%農用鏈霉素3 000~4 000倍液,或20%井岡霉素水溶劑每袋25g對水50kg進行噴藥預防。除全田噴藥外,還應重點將藥液噴在白菜根基部,每棵大約噴藥液100g,使藥液滲入白菜根部土壤內。7~10d噴1次,連噴2~3次。如果發(fā)現零星軟腐病株,應立即拔除并帶出田外,在拔除的病株坑內撒上生石灰,并繼續(xù)用上述藥劑進行噴治。
現代農業(yè)科技2008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