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貧困生問題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中的焦點問題之一,如何解決此問題也是全社會所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解決貧困生問題,我們既要尋求對他們的物質幫助,又要注意加強對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從分析高校貧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出發(fā),結合工作中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加強和改進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對策,提高他們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最終實現(xiàn)貧困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
[關鍵詞]高校貧困生 思想政治教育 對策
隨著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產業(yè)化進程的提速以及高校擴招熱的持續(xù)升溫,高校貧困生問題日益凸顯,尤其提高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已成為事關其成才的當務之急。
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作為高校的一個特殊群體,貧困生的思想狀況比較復雜,有許多需要我們關注的思想問題。
1.國家對高校資助制度運行提供的外部環(huán)境欠缺。無論是經濟體制還是教育體制的改革,都是由國家主導推進的,那么在深化過程中,高校遇到的各種問題和矛盾,也需要借助國家力量來加以克服。投資教育,最大的受益者是社會。從這一角度去想,社會有責任為高校的貧困生工作出一份力。而國家也很有必要通過稅收等政策來鼓勵社會參與對高校資助工作的支持。同時,高校資助體系的運行,很大程度上有賴于一些外部公共體系的支持。但是現(xiàn)實中,由于公民信用體系尚未完善,已嚴重影響到高校貧困生的貸款申辦、勤工助學業(yè)務的開拓等方面的工作。
2.社會對“高校貧困群體”的認識和關注不夠。目前,人們對貧困生認識上還不夠全面,普遍認為貧困生就是來自老、少、邊、窮地區(qū)。其實,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東部一些經濟較發(fā)達地區(qū)出現(xiàn)了大量下崗職工,他們的家庭收入低,生活艱難,他們的子女也是我們應當給予幫助的貧困生。還有一部分學生進校時并不是貧困生,但在校期間由于意外的天災人禍,導致家庭財產的損失或家中主要經濟收入者喪失勞動力或死亡等失去以往的經濟來源而成為貧困生的。這些現(xiàn)象和群體由于出現(xiàn)時間短、增長迅速,遠不如“希望工程”和其他扶貧項目那樣受到的關注程度。因此,目前各高校資助的主體還是以國家資助為主,社會資助力度較小。
3.強調經濟方面的扶助,忽視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對于高校貧困生群體,政府、社會、高校等各方面都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基本形成了“獎、貸、助、補、減”等多元化的資助體系,幫助他們應對學習、生活上的各種困難。但在關注他們的物質需求的同時,卻相對忽視了對他們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在貧困生群體中出現(xiàn)了一些不應有的現(xiàn)象,例如誠信缺失,據(jù)北京市信貸部門統(tǒng)計,至2004年初,已畢業(yè)的學生借貸違約率以人數(shù)計為28.35%,以金額計則達29.45%,而借貸學生多數(shù)為貧困生;另外,貧困生群體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社會責任感弱化,組織紀律性不強、集體榮譽感弱等不良現(xiàn)象。
加強和改進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1.確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促進貧困生全面發(fā)展。對高校貧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以人為本”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和靈魂。我們在嚴格要求學生的同時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關愛學生。貧困生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必須促進貧困生的全面發(fā)展。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貧困生的問題,就必須對貧困生進行“精神扶貧”。通過教育,啟發(fā)他們樹立起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意識,保證貧困生不要成為精神上的貧者,順利完成學業(yè);通過努力,讓每一個貧困生都能健康地成長,都能獲得全面的發(fā)展,讓他們的素質和能力都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2.積極尋求社會支持,擴大資助范圍。解決高校貧困生問題,僅僅依靠政府和高校是遠遠不夠的,需要企業(yè)、社會團體、民間機構和個人等力量共同參與。企業(yè)可以通過設立各種助學金、提供資助或捐贈,與學校建立聯(lián)系,以加強合作。這不僅是我國獎學金制度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而且是我國獎學金事業(yè)發(fā)展的一個方向。社會各界應加強認識,關心大學生的成長,特別是要關心貧困大學生。鼓勵社會各界到學校設立“助學”專項獎學金,獎勵、資助貧困的品學兼優(yōu)的大學生,解決他們的經濟困難。但是,目前企業(yè)、社會團體、個人等社會力量參與資助高等教育還屬自發(fā)行為,參與的廣度和深度還不夠,尚處于一種自愿、非義務、缺乏激勵機制的狀態(tài)。同時高校間的受助也極不平衡,一些名牌的部屬高校如清華、北大受惠較多,而另一些一般院校、地方院校受助較少。因此,我們必須在輿論宣傳和政策導向上,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的積極性,并通過制定相關法律政策規(guī)范它、激勵它,使之健康有序地發(fā)展。
3.加強貧困生心理教育力度,建立心理監(jiān)控機制。貧困生問題不僅是物質貧困問題,更是精神貧困問題。目前許多貧困生由于經濟上的問題而導致思想負擔過重、精神壓力過大、性格內向、少言寡語,有較強的自卑心理,而且自尊心又特別強,不愿做學校安排的一些諸如打掃衛(wèi)生之類的臟活累活,怕別人恥笑,所以寧愿勒緊褲帶,忍受經濟拮據(jù),也不愿意參加勤工助學活動。還有的貧困生接受不了學生之間貧富差距的事實,自甘墮落,甚至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情。因此,及時掌握貧困生的心理狀況,不失時機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有必要。我們需要對貧困生實施跟蹤研究,建立貧困生專門調查和分析機制,充分發(fā)揮勤工助學的積極作用,以促進貧困生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為目標,有針對性地改善和推進勤工助學工作。
參考文獻:
[1]僧文莉.當前如何做好高校貧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6.
[2]杜喜榮.論做好貧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J].中國成人教育,2006.7.
[3]黃科.唐勇.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5.
作者單位:西安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