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復習工作中,適時采取心理激勵的方法,能促使復習效果更加顯著。心理激勵法就是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心理需求,設計或利用某種具體有效的教育情境,抓住良好的教育契機來調(diào)動學生復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以使學生在自己的最佳心境中全力復習,而達到教師所期望的提升復習質(zhì)量的目的。
一、 研究學生的心理需求。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的需求是多層次的,既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精神的,但不同時期的某些需求占據(jù)主導地位,如果在復習工作中能夠使學生占主導地位的需求得到滿足,學生的積極性便會猛增,前進的力量也會更大。因此要想取得這個效果,教師就必須研究學生心中最迫切最現(xiàn)實的愿望是什么。
二、 創(chuàng)造良好的競爭氛圍。在高考復習工作中創(chuàng)造良好的競爭氛圍,既能調(diào)動個體學習者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又能培養(yǎng)群體合作競爭的精神。在這種競爭氛圍中,教師無須強迫,學生的的學習、復習、趕超的心理,一切都是出自學生的內(nèi)心,完全是一種自覺自愿的競爭意識。而這種自覺自愿的競爭意識,恰是學生迎考復習中不可缺少的強烈的內(nèi)原動力,這正是內(nèi)因決定外因的具體體現(xiàn)。
三、 運用科學的獎懲方式?,F(xiàn)代教育管理學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獎勵為主,懲罰為輔,多表揚,少批評。這就要求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小心謹慎,要尊重和保護學生的上進心和自尊心。其實人人內(nèi)心都有渴求褒獎的愿望。在適當?shù)臅r機,老師恰當?shù)乇頁P獎勵學生,師生雙方身心愉悅,人際關系寬松和諧,教學相長,共同進步。這對于高考復習工作中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復習效果的提高,都是百益而無一害的。反之,用批評懲罰的方式對待學生,則會使學生背上思想包袱,產(chǎn)生消極情緒,直接影響復習效果。這里說的多用表揚和獎勵,絕不是無原則的。少用批評與懲罰,也不是說堅決不能用,這要依實際情況具體分析具體運用,運用恰當,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泗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