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溝通課堂內(nèi)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蔽以诮虒W《維生素C的故事》(蘇教版第六冊)這篇課文時,注意引導學生把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使課堂內(nèi)外融為一體,相得益彰。
一、 課內(nèi)自主學習 合理存疑
上課伊始,我讓學生圍繞課題質(zhì)疑:看到課題,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初讀課文,以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初讀課文后,我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討論:(1) “海上兇神”這種怪病有什么癥狀?(2) 病重的船員是怎樣對哥倫布說的?他們?yōu)槭裁催@樣說?(3) 病重的船員在荒島上是靠什么維持生命的?(4) 病重的船員為什么在荒島上能轉(zhuǎn)危為安?“海上兇神”這種怪病的病因是什么?借助這些問題的討論,使學生理解故事情節(jié),感悟文章的語言。下課前,我鼓勵學生提出自己在自學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學生紛紛舉手:維生素C除了能治好“壞血病”,對人體還有沒有其他作用?日常生活中,哪些食物里含有的維生素C最豐富?怎樣才能使人體不缺乏維生素C……謎面提出來了,我沒有急于揭示謎底,而是為學生提供一個語文實踐的機會。我說:“同學們很愛動腦筋,提出的問題很有質(zhì)量,老師希望同學們課后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這些問題,
我相信你們一定能找到令自己滿意的答案?!蓖瑢W們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二、 課外實踐探究 拓展延伸
課后,同學們忙開了:他們有的一頭鉆進圖書室,如饑似渴地查閱資料;有的打開電腦,目不轉(zhuǎn)睛地搜尋著;有的走進衛(wèi)生院,像模像樣地當起了小記者……第二天一到校,他們就爭著告訴我昨日活動的收獲:
“放學后,我采訪了衛(wèi)生院的王醫(yī)生,他告訴我:維生素C是維生素大家族中的一員,它能增強人體抵抗力,保護心血管,預防壞血病,促進傷口愈合。人體如果缺乏它,就能引起牙齦出血、皮下出血和壞血病等”。
“維生素C在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里含量最多,人如果每天食用兩個柑桔類的水果,就能滿足人體對維生素C的需求量。因此。我們應該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攝取充足的維生素,增強人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p>
“我從《泰州日報》上了解到:江蘇江山制藥有限公司是我國生產(chǎn)維生素C行業(yè)的四大龍頭企業(yè)之一,VC的世界市場占有率達15%以上。該公司今年1至4月份,完成利稅1.2億元,提前8個月實現(xiàn)了創(chuàng)建春蘭式企業(yè)的目標。想不到,小小VC還為家鄉(xiāng)的經(jīng)濟騰飛作出了巨大的貢獻?!?/p>
……
聽著同學們爭先恐后的發(fā)言,我深有感觸:學生從課堂上獲取的知識畢竟太有限了,生活、社會、大自然才是他們學習語文的大課堂。作為教師,應樹立大語文教學觀,有目的地讓課堂向課外延伸,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文實踐的機會。
[作者單位:江蘇姜堰市沈高鎮(zhèn)馮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