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法國著名批判現(xiàn)實主義大師莫泊桑的短篇小說《我的叔叔于勒》的讀者,都會對小說中的重要人物于勒寄以深切的同情。
你看,他就因為“把自己應得的遺產吃得一干二凈后(注意是吃完,不是毫無節(jié)制地花完),還大大占用了我父親應得的那一部分”,就被親哥哥菲利普“按照當時的慣例,把他送上從哈佛爾到紐約的商船,打發(fā)他到美洲去”。在美洲發(fā)了一筆小財后又跑到南美作長期旅行,并希望自己發(fā)了財回到哥哥身邊一起快活地過日子。然而,多年的掙扎,他最終還是淪落為一個又老又窮苦的水手,連親哥哥都不認他。這足以說明于勒是一個拜金主義的犧牲品,足以讓讀者寄以深切的同情。
以上理由不能說不成立,于勒的不幸遭遇也的確是讓人同情,但我以為更令人同情的還是他的哥哥和嫂子,即菲利普夫婦,因為于勒的不幸就某種程度而言是咎由自取,而他的這種咎由自取在很大程度上又造成了菲利普夫婦的不幸。
先說說菲利普夫婦。
作為一家之主的菲利普,好不容易分得了一部分遺產,沒想到卻被弟弟于勒“大大占用”了,這讓菲利普一家本來就拮據(jù)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菲利普只好“按照當時的慣例,把他送上從哈佛爾到紐約的商船,打發(fā)他到美洲去”。按理說,送走于勒后,一家人的生活應該安穩(wěn)下來了吧。沒想到不久菲利普一家就接到于勒的來信:“他賺了點錢,并且希望能夠賠償我父親的損失?!边@又讓貧困交加的菲利普一家對他寄以發(fā)財?shù)暮裢酶淖兯麄冝讚?jù)的生活狀況。其實,菲利普一家,在把于勒送到美洲之時,根本就沒有想過有朝一日于勒會發(fā)財并給他們帶來好處,于勒的信讓他們那脆弱的神經開始活躍起來。
兩年后菲利普一家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說:“我身體很好。買賣也好。明天我就動身到南美去作長期旅行。也許要好幾年不給你寫信。如果真不給你寫信,你也不必擔心。我發(fā)了財就會回哈佛爾……”實際上,于勒的這封書信,就已經暗示他并沒有發(fā)財,所謂的“買賣也好”“到南美去作長期旅行”,只是糊弄人的謊話。說不定一向“好玩樂”的他,早就債臺高筑,所謂的“到南美去作長期旅行”,極有可能是去躲債。然而于勒并沒有實話實說,而是再次吊起菲利普一家發(fā)財?shù)奈缚?,使他們在以?0年之久的漫長等待中,發(fā)財?shù)脑竿c日俱增,以至于“每到星期日,我們都要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去散步”,菲利普一看見從遠方回來的大海船開進口來,總要重復他那句永不變更的話:“唉!如果于勒竟在這只船上,那會叫人多么驚喜?。 痹囅?,這里面該有多少渴望與夢想,有多少盼望和期待——“大家還擬定了上千種計劃,甚至計劃要用這位叔叔的錢置一所別墅”。
哲爾賽的旅行,讓菲利普一家與望眼欲穿的于勒不期而遇。面對一貧如洗,“又老又窮苦”的于勒,菲利普一家發(fā)財?shù)拿缐魪氐灼茰纭0笥谛乃?。想到自己受?0多年的謊言“欺騙”,菲利普夫婦怎能不欲哭無淚!“我”的母親克拉麗絲的發(fā)泄和謾罵雖然不近人情,但對一個窮苦的家庭主婦來說,又有什么更好的發(fā)泄方式呢!更主要的,他們還要面對以后那種毫無希望的拮據(jù)生活,掙錢不多的菲利普還要一如既往地負擔一家人的生活開銷,接下來可能還得想好種種理由來預防女婿對于勒叔叔多年不歸的發(fā)財?shù)囊蓡?。這樣的日子不可謂不艱難,又怎能不令人更加同情。
再來說說于勒叔叔。
于勒叔叔的遭遇當然也十分令人同情。然而,他的不幸更多的與他本人“行為不正,糟蹋錢”有關。他和哥哥菲利普同樣繼承了一部分遺產,可是他不會算計,“把自己應得的部分遺產吃得一干二凈之后”,還大大占用了哥哥應得的那一部分(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菲利普還是比較善良的)。被送到美洲后,他也試圖改變自己的命運。雖然做了點買賣,僥幸“賺了點錢”,但不會經營的他,很快就破產了。為了贏得哥哥一家的信任,他又編造謊言說自己到南美去作長期旅行,不惜讓哥哥一家在謊言中度日如年。10多年的苦苦掙扎和漂泊,他仍然沒有學會謀生的本領,最終淪為賣牡蠣的窮苦水手。他深知,如果就這樣回到哥嫂身邊,肯定不受歡迎,極有可能會再次被送往美洲。然而,他生活的艱難只是他一個人的艱難,可謂“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相對于要養(yǎng)家糊口的哥哥菲利普而言,顯然要“輕松”的多。
不可否認,小說通過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發(fā)財”前后的態(tài)度的巨大變化,藝術而深刻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那種赤裸裸的金錢關系。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所說的那樣:“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薄八谷撕腿酥g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xiàn)金交易,就再也沒有別的聯(lián)系了?!憋@然,小說揭示的主題也正在此。所以我們不能僅僅把目光放在對菲利普夫婦的譴責上(不少讀者都認為他們自私、冷酷、虛偽、唯利是圖和不近人情),而應該更清醒地看到,反動腐朽的資本主義制度才是造成正常人性的扭曲——兄不認弟的根本原因,而這種被扭曲的人性在菲利普夫婦身上集中地體現(xiàn)出來。只有消滅資本主義制度,才能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因此,相對于于勒來講,菲利普夫婦的不幸更令人同情。
[作者單位:安徽省當涂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