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要對當前課堂娛樂化傾向提出批評。這也許會引起誤解,比如,會被認為是給剛剛“動”起來的“新課堂”潑冷水,或者會被認為是對艱難推進中的課程改革的挑剔,等等。然而,即便如此,筆者仍要堅定地提出:我們的一些新課堂在“動”起來之后,正在向庸俗的娛樂化方向滑去。
這種課堂從表面上看,似乎以其熱鬧和光鮮印證著新課改的“實績”,其實,它正以“俗氣”和非理性,消解著課堂教學的莊重嚴肅和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標。筆者提出的危害絕非夸張。在我們視力所及的范圍之內(nèi),無論是普通課堂,還是某些教育機構(gòu)或者某些專家推出的公開課、觀摩課,這種娛樂化正在受到青睞。他們的理由便是:學生喜歡,或?qū)W生真的“動”起來了。
一、 對“活動”的偏好。語文的確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是應(yīng)該重視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的,且教材編寫者也將教學內(nèi)容的呈現(xiàn)方式劃分出了“活動體驗”一類。但是,怎么認識“活動”?采取怎樣的方式“活動”?文本適合怎樣的“活動”?“活動”的宗旨和目的又是什么?這些都是教育者應(yīng)該深思而慎取的。但課堂娛樂化的策劃者往往不考慮這些。某位教師執(zhí)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讓學生默讀課文10分鐘后,便讓6位學生在黑板上畫出自己所理解的作者感情變化坐標圖,然后由他們分別介紹坐標圖式的設(shè)計理由,接著由老師引導學生評點,最后教師總結(jié)6個坐標圖式各自的特點和個性。一堂課,在熱鬧中過去了,但聽課者對作者的情感變化可以那樣“富有個性”的呈現(xiàn)的理由仍然感到茫然。就活動而言,學生是“動”起來了,但是對文本語言的品味少之又少。筆者不禁要問,讓學生采用多種朗讀方式來品味語言,不就是學生的活動嗎?某市舉辦語文優(yōu)質(zhì)課大賽,一位選手執(zhí)教馬克·吐溫的《生命的五個恩賜》,先要求學生用3分鐘瀏覽課文,然后便要求學生將課文改為電視劇腳本。學生還沒有把握課文的深刻的主旨,改編起來怎得要領(lǐng)?《生命的五個恩賜》是一篇小說,其特點是構(gòu)思的巧妙和主題的深刻,而這一活動設(shè)計,恰恰繞過了學習文本最重要的目標,想以新鮮的招數(shù)取勝,卻忽視了文本的主旨。
二、 “對話”的泛化。走進一些“新課堂”,學生討論簡直成了“家常便飯”。不管課型,不管必要,也不管效果,一律分組討論,說的內(nèi)容五花八門,很多發(fā)言脫離了文本,超越了語文課的性質(zhì)和內(nèi)容,將語文課上成了品德課、藝術(shù)課、歷史課甚至美術(shù)課。比如教學《斷臂的維納斯》,不去研究文本的邏輯推理和語言表達的準確嚴密,卻讓學生去討論美學原理;又比如教學《胡同文化》,不去品味文本語言,不去感受那種對故去文化的懷念,卻把文本當作介紹京城旅游資源的話題讓學生聊天。這種“對話”的做法,意在追求自娛娛人的趣味。
三、 對表演的熱衷。學戲劇文本要表演,學小說文本要表演,甚至學論述類文本也要嵌入一段不倫不類的表演。教學《陳奐生上城》,就讓學生表演陳奐生入住旅館在沙發(fā)上縱跳的情節(jié),使課堂成了一出鬧?。唤虒W《荷花淀》,讓一男一女兩同學扮演水生和水生嫂,把人物含蓄內(nèi)斂的對白和表情串演成一出“搞笑”的丑劇,莊重的課堂充斥著打情罵俏。在不少教師眼中,課堂表演成了一種吸引眼球、出奇制勝的鮮招。
四、 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的依賴。許多教師都想在“點擊”中找“樂子”,課件做得美輪美奐,聲光電響等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手段無所不用。一堂課下來,學生看得眼花繚亂,而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訓練不見了;美麗圖片和唱念做打之類的設(shè)計,確能抓住學生的一時注意力,但它擠占了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時間,一堂課過去了,學生腦海里留下的無非是一些聲音和色彩的碎片。
課堂娛樂化的傾向,表明課堂教學品味的降低。課堂娛樂化的特征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俗——庸俗、粗俗、低俗、媚俗、惡俗。
庸俗。娛樂化消解教育的莊重嚴肅。用廉價的掌聲標榜自己的“新意”,追求表面的繁榮和熱鬧,掩蓋教學內(nèi)容的空虛。
粗俗。娛樂化消解教育的文化性。熱衷于表現(xiàn),傾心于“趣味”,品咂著“樂子”,追求著“搞笑”。只要眼球刺激,不要探索知識。
低俗。娛樂化以低級趣味傳播著消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在這樣的課堂上,“金錢崇拜”“愛情至上”“及時行樂”的錯誤思想大行其道。
媚俗。娛樂化以行為的怪異、語言的搞笑,甚至褊狹與惡搞,來滿足一種消極的社會文化心理,放棄了教育的社會責任。
惡俗。這是課堂娛樂化危害性極端的表現(xiàn)。學生向講臺扔水杯、投擲教師的帽子,惡搞笑料,這樣做,不但有辱斯文,而且反映出少數(shù)學生心靈的空虛與無聊,也折射出當代教育缺失。
分析課堂娛樂化的成因,筆者發(fā)現(xiàn),它和學生低俗的追求有關(guān),更和教師、評課專家的誤導有關(guān)。深層次原因是教師的素質(zhì)、能力以及思想的低下。此外還有社會原因,社會已進入娛樂化時代,課堂娛樂化的產(chǎn)生,便有它的必然因素。
面對課堂娛樂化的傾向,筆者提出的對策是:
凈化課堂,重塑課堂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莊重形象。課堂是學生探求知識、訓練能力、形成正確價值觀的地方,是教師教書育人的主陣地,而不是搞笑的娛樂場所。教師要承擔清除課堂污染的責任。教師要有堅實的專業(yè)基礎(chǔ),要有控制和引導課堂的能力。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要能夠明辨是非,堅持真善美,擯棄假惡丑,要用崇高的人格引領(lǐng)課堂。
尊重學生個性差異,但決不放棄教育的價值追求。當前,由于社會娛樂化的影響,學生特別容易接受一些娛樂化的消極東西。教師要從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的高度,看待自己的教學工作。目的只有一個,即提升學生的素質(zhì)和品位,為他們的終身發(fā)展打基礎(chǔ)。
[作者單位:江蘇省灌云縣板浦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