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對初中學生課外閱讀的要求是每學年不少于80萬字,其中文學名著2至3部,這80萬字的閱讀量就是語文教學任務中的一個量化標準。但在實際教學中,課外閱讀任務的完成情況并不樂觀。1. 有些教師只注重課本教學,而對課外閱讀缺少關注。2. 有些教師缺少課外閱讀的指導能力,對學生的閱讀興趣缺乏真正的了解。針對這種情況,我采取如下做法:
一、 加強課外閱讀,廣泛獲取信息
首先,要求學生結(jié)合課本閱讀領悟《語文讀本》?!墩Z文讀本》是編者為配合教材而選的同步內(nèi)容、體例的優(yōu)秀文章,是最佳課外閱讀材料,實用性最強。閱讀它,可以幫助學生對所學課文的理解,同時又擴大了知識面。如《語文讀本》根據(jù)課本的體例配套的“詠物抒懷”,選取了同體例的文章《楓葉禮贊》《松樹的風格》《窗外的聲音》等,“小說之林”選取了同體例的《一莖燈草》《一張車票》《外國微型小說兩則》等。同體例的文章比課文多了幾倍,學生閱讀該體例的文章,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深化,還可以獲取大量信息,并在閱讀過程中學會閱讀。從廣義上說,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閱讀的過程,閱讀《語文讀本》不是可有可無的事情。
其次,聯(lián)系課本推薦名著。新課標對每冊課本都推薦一部名著,課本只選錄該名著中的一個片段。要求學生通讀整部小說,這樣做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同時對健全他們的人格具有重要意義。如學生通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小說,在與保爾·柯察金的對話過程中,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位學生在讀后感中寫道:“讀著,讀著,我禁不住熱淚盈眶,心潮澎湃,保爾·柯察金那堅毅的臉龐,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保爾是一個普通的戰(zhàn)士,竟有著比鋼鐵還堅硬的意志。是什么力量在鼓舞他呢?讀完這本書,我終于明白了,是那偉大而壯麗的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在召喚他,這是他頑強地與困難作斗爭的動力。閱讀這本書,我有了奮斗的目標,有了學習的榜樣,我一定要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
第三,閱讀報紙雜志。
當前,初中生最大的問題就是習題做得太多,而報紙雜志讀得太少,文化底蘊不足。“讀書應該是人類的一種習慣”,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意志,是語文老師的天職。要學好語文那就要閱讀報紙雜志,從中學生可以了解人生、社會。有一位學生讀了《讀者》上的《餓死的鸚鵡》一文后感受極深,他說,“籠子危機”一旦形成,后果不堪設想,而導致這種結(jié)局的形成,正是把孩子當成掌上明珠,侍候孩子周到入微的父母。年幼時不學會自立的孩子,長大后必將品嘗苦果。如果說讓“鳥兒”沖出籠子,自由飛翔,那么在將來的生命行程中他們才會得到真正的幸福。報紙雜志對學生了解社會,體悟人生確有很大的幫助。
二、 創(chuàng)造閱讀氛圍,培養(yǎng)閱讀能力
如何加強課外閱讀?
首先,語文老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營造書香教室,在書香的教室里,學生徜徉在書的海洋里,可以盡情地閱讀,可以暢快地飽覽。由于書香教室文化環(huán)境的潛移默化作用,學生內(nèi)心開始渴求讀書。為此,我為學生訂閱報紙雜志,設立圖書角,建立閱讀制度和定期檢查制度,要求學生必須做好摘抄和筆記,上交心得體會。推動學生閱讀,這里最重要的就是定期檢查、督促,并建立評價制度。
其次,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開設閱讀課就是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在專門開設的閱讀課上著重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yǎng)他們閱讀的習慣。閱讀課在學校閱覽室上課,主要以介紹報紙雜志以及書籍為主,結(jié)合新課標教學要求,給學生必要的具體的閱讀指導,通過閱讀讓學生主動貼近文本,在閱讀過程中也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第三,要讓學生廣泛地涉獵文學作品。一個學期只推薦某幾部作品效果不見得好,有些名著學生不一定愛讀,有些名著學生不一定讀得了,而學生喜歡讀的作品又不在此列,這就必然會影響學生閱讀的興趣。德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黑塞曾說:“每個人應該從自己能夠理解和喜歡的作品開始閱讀,不要迷信任何模式,必須走一條愛之路,而非義務之路。”這話非常值得我們深思。老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時,一定要有博大的胸懷和氣度,要讓學生自由地閱讀他們喜歡的作品。讓學生有更多的自由選擇的空間,在茫茫的書海中尋找符合自己審美情趣的“書報雜志”,讓學生進入到一種理想的閱讀狀態(tài):愛上書,并擁有自己的文學偶像,這才是教師真正要去做的。
誠然,初中生由于學習沉重的壓力,雖然喜歡課外閱讀,但還是遇到很多不利因素的影響,如:家長不支持,任課老師暗中反對,甚至有人認為這是不務正業(yè)等等。但語文老師一定要采取積極的對策,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靈魂,沒有課外閱讀,也就沒有了真正意義上的語文學習,僅僅讓學生學習一本語文書,那是學不好語文的。在這里我要大聲疾呼:“給青少年以課外閱讀!”讓他們走進名篇名著,走進報紙雜志,走進作家,相信,在未來的語文學習中,課外閱讀會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需要。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崇實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