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如何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 立足生活
作文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應指導學生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要想切實提高作文教學效率,就必須抓住這個源,努力把作文教學滲透到學生的生活中,如:記一次有趣的活動(蘇教版第六冊第四次作文:把最感興趣的活動寫下來。),習作指導時我讓學生在操場上開展自由活動,有的跳繩,有的踢毽,有的跑步,還有的拔河……活動結束后我立即組織學生進行第二輪“比賽”:讓學生說說活動的情況,學生個個躍躍欲試,爭先恐后在課堂上發(fā)言,談笑風生,于是我不失時機地引導,確定中心,最后讓學生寫出來。學生寫得生動活潑,興趣盎然。早忘了“怕”字,也不覺得“難”了。這是因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學生寫生活,他們的情感體驗真切深刻。因此,他們愿寫、樂寫,寫作真正成了他們傾訴的需要,成了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 注重積累
魯迅說過:“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學生必須觀察、閱讀、大量的積累,寫作時才會有話可說,有材可選,下筆才會有神。那么怎樣引導學生積累呢?1. 積累語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學會欣賞、識記好的句子、詞語及優(yōu)美片段并將這些及時記錄下來,以便在作文時借鑒使用。2. 積累素材。教師要經常引導學生捕捉生活中的鏡頭,把那些豐富多彩的又能反映生活素質的具有典型意義的事情、現象、場景及時地記錄下來。有了豐富的積累,學生習作時才不會感到無處下筆,才有創(chuàng)新的靈感。
三、 引導想象
想象是兒童的天性。作為教師應理解孩子心中的想象。習作指導時應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鼓勵他們與眾不同地表達。如找“餓”(蘇教版第五冊第八次作文范文),小作者展開豐富的想象,兩個尋常的熊貓玩具,在小作者眼里成了媽媽帶孩子翻山越嶺去找餓的童話故事。在學習范文后,我又啟發(fā)學生再次展開想象:你從這兩個小玩具中還會想到什么呢?一石擊起千層浪,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他們七嘴八舌:“好學的孩子”“母子之間”“犯錯之后”“一次難忘的比賽”……面對著學生在習作中表現出來的獨特的創(chuàng)新意識,我興奮地鼓勵他們:“你們真行,你們所想到的老師都想不出來,如果再將想的寫下來,老師一定給你評優(yōu)。”幾句簡單的話語,便激發(fā)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因此,教師在指導習作時要放手讓學生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放飛他們創(chuàng)新的翅膀。
四、 激勵成功
渴望成功是人心靈深處的一種潛意識。作為教師應提供一切機會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在班上,我經常組織學生將班級、學校以及社會上所涌現出的好人好事寫成表揚稿,或對有爭議的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寫成稿件,刊登在板報、學習園地中,讓學生體驗文章“發(fā)表”的成就感。同時還舉辦班級、學校作文競賽,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熱情,讓他們在習作中煥發(fā)出創(chuàng)造的活力。對習作中迸射出來的創(chuàng)新火花教師要及時加以鼓勵。當學生習作中的創(chuàng)新精神在得到教師的充分肯定后,他們的習作熱情就會更高,創(chuàng)新的動力就會更強。
[作者單位:江蘇省句容市袁巷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