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學生體育興趣形成的一般規(guī)律和特點,針對當前農村初中生興趣的現狀,從心理學的角度闡述體育興趣是推動個體從事體育活動的相對穩(wěn)定又可變化發(fā)展的因素之一。強調農村初中階段體育興趣培養(yǎng)的重要性以及培養(yǎng)體育興趣的一般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農村;初中生;體育興趣;培養(yǎng)
體育興趣是人們力求積極認識和優(yōu)先從事體育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與參與體育活動的需要相聯系的意向活動。一個人如果對體育活動感興趣,就會積極參加,全力投入,活動的結果將是需要的滿足并由此得到積極的情緒體驗。所以體育興趣是體育參與的基本動力之一,它影響著人們體育參與的具體活動方向和強度。
1 體育興趣促進體育學習的效果。
在教學中我按照學生體育興趣強弱分成兩組進行對照研究。結果表明,體育興趣與體育學習活動效果常常是成正比的。在身體素質與具有技能水平大體一致的情況下,有體育興趣的人較無興趣的人活動效果更優(yōu)。這是由于體育興趣對體育學習或鍛煉具有指向和強化的作用。
1.1 指向作用
體育興趣是人在體育活動方面的個性傾向性的體現,每人個人在體育方面都可能有差異。同時,體育興趣又是人們心理和行為上對體育活動的趨近傾向。它使人可能從多種活動中做出選擇,選擇他所喜歡的體育活動內容或形式,并且樂此不疲。但是,不同年齡學生的體育興趣可能發(fā)生變化或分化,而使興趣的指向性越來越明確而趨于穩(wěn)定,甚至逐漸形成對某個項目的中心興趣。更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指向作用會因活動結果的積極強化而不斷得到加強,從而表現出體育興趣的動力性和體育參與的延續(xù)性。有人將我國15座城市各類大專院校畢業(yè)的兩屆畢業(yè)生924人(男454人,女470人)作為研究對象,用問卷調查法來確認體育興趣的延續(xù)性。將體育活動歸納為三類:娛樂型、健身健美型和競技型。研究結果表明,中學、大學和學校后三個階段在三類體育活動的興趣上顯示了高度的一致性。其中,對健身健美的興趣呈增加趨勢;對娛樂型活動感興趣的人,無論在校時還是學校后都超過另兩類,并有很高的一致性。
1.2 強化作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某項體育活動感興趣,可以促使人們對此傾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產生持久的注意,并能保持清晰的感知,周密的思維,牢固的記憶,豐富的想象。體育活動要求人們付出較多的體力,比較容易產生疲勞和厭倦。但是,如果對活動本身感興趣,就會精神飽滿、積極熱情地投入,刻苦學習,努力進取。實驗表明:中學女生多數不喜歡長跑,但改成音樂伴奏下的跑跳步練習,在生理負荷相同的情況下仍然情緒振奮不感疲勞,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
2 體育興趣具有年齡特點
人的體育興趣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發(fā)育而不斷變化發(fā)展的,但更重要的條件是在社會需要原則和個人適應原則之下,在學校教師引導下通過學生主體實踐活動培養(yǎng)起來的。
2.1 小學生的體育興趣
小學生天真活潑,具有好動的天性。他們對體育活動有廣泛的興趣。他們把體育看成“玩”,只要能活動就感到滿心歡喜,表現興趣盎然,不知疲倦。但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體育興趣也有一些變化。通過對幾所小學1-6年級學生的問卷調查研究表明,一至三年級為充分活動階段,他們多選擇游戲、跑步等技術簡單、富有趣味的活動;四年級為變化劇烈階段,喜歡球類者急劇增多,占53.1%,不喜歡球類的占14.4%,體育興趣有明顯分化;五至六年級為喜歡學習運動技術階段,有更多的學生喜歡跳高、跳遠、武術、球類等有一定技術、技巧的動作項目。整個小學階段興趣不夠穩(wěn)定,但已經有初步的心理傾向。
2.2 初中生的體育興趣
初中生的體育興趣比較廣泛,受教師教學水平、學校體育傳統(tǒng)和個人體育專長與體育成績的影響,一部分學生開始有了體育的專一興趣。由于生理上的成熟 使男女生體育發(fā)生了較明顯的分化。男生喜歡活動量大和能表現靈活、敏捷、競賽性強的活動。如籃球、足球、田徑等。女生則喜歡姿勢優(yōu)美、節(jié)奏感韻律感強,能表現柔韌、機智和美感的項目,如排球、技巧等。但她們對枯燥,持續(xù)時間長的項目,如長跑最不喜歡。男生比女生體育興趣廣泛。
3 農村初中生體育現狀
初中生的體育基礎應該在小學就已奠定,此階段對學生高中體育技能的發(fā)展,以及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可見,初中階段是學生體育興趣發(fā)展的關鍵期。但是,這種現象只是在城市和南方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學校中表現明顯,在廣大農村落后地區(qū)卻不盡然。由于農村經濟發(fā)展落后,造成師資力量、場地器材和教育教學觀念的的相對滯后,小學對學生體育興趣的發(fā)展并未起到應有的作用,在個別地區(qū)甚至起到抑制學生體育興趣發(fā)展的反作用。通過對鶴崗市內10所中學近萬名學生調查問卷,數據分析表明,在農村初中生中,絕大部分的學生認為體育對人的影響是終生的。并有91.2%的學生表示喜愛體育活動。但大多數學生的體育興趣存在很大的盲從性,近年來在學校體育課中從實施分項分層體育教學的探索來看,農村初中生中只有8%-10%左右的學生形成了對某項體育項目的專一興趣或中心興趣,且呈現出很大的不均衡性,這類學生多集中在初二年級。大多數學生報名參加各項體育活動均為盲從性質,并無明確的指向性,他們對各類體育項目了解不多,有多數學生在小學階段從來未接觸過各種球類項目。這就給初中階段的體育教學和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帶來一定的難度。
4 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
“興趣是創(chuàng)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huán)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夸美紐斯)?!皼]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追求真理的愿望”(烏申斯基)。教師應通過教學和組織課外體育活動在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方面起到了主導作用。
4.1 成功教學法
學生在求知欲的基礎上努力參與并取得技能進步時,他對成功的表現會產生積極體驗并對此項體育活動更加關心。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學習獲得成功而產生鼓舞的地方,才會出現學習興趣?!币虼耍胧箤W生產生體育興趣,就必須設法使他們獲得成功,哪怕是先降低要求或者訓練標準。
4.2 愉快教學法
在學校體育教學中貫徹愉快教學的宗旨是要使學生在體育活動的過程中體驗到快樂,滿足其趨樂避苦的欲望。由此而產生體育興趣。貫徹愉快教學的關鍵是教師。教師要以充沛的感情,專注的精神,優(yōu)美的動作,生動的語言,嫻熟的技巧,組織得法的體育游戲,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來感染學生,建立起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之情,充分信任、尊重學生,用“樂教”影響學生“樂學”,防止由于體育活動內容的苦、累、臟以及其他因素造成學生懼學的消極心理。
4.3 滿足教學法
活潑好動是青少年的天性,所以他們之中絕大多數人喜歡上體育課,參加體育活動。但是他們的自我約束能力差,注意易分散,這就需要對他們進行積極引導。初中生的求新好奇心理較明顯。好奇心是一種帶有情緒色彩的探索事物或獲得知識的認識需要。對我校學生的問卷調查顯示,有85%以上的學生不希望幾個月、一學期甚至一學年只進行一項體育項目的學習,體育課上學生希望教學內容常換常新,每節(jié)課都有新東西、新活動、新收獲。體育教師應根據“國家新體育課程標準”和“中小學體質健康標準”,盡量在新字上下功夫,不僅要教材新,而且要教法新。同時教師注意教材內容安排的新穎性,教法手段運用的多變性,充分體現體育課的活動性、游戲和娛樂性,就能提高學生的求知欲,發(fā)展學生的體育興趣。爭強好勝是中學生的突出特點采取比一比、測一測的方法學生會感到有變化、有新意、有趣味。體育活動中蘊涵著豐富的美的因素,教師的語言美、動作美、教態(tài)美、形體美能使學生耳濡目染受到美的熏陶,通過美的啟迪,易于實現體育活動中的“苦學”變“樂學”。
4.4 教學“引趣”法
體育興趣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環(huán)境因素的誘發(fā)。教學中持續(xù)“引趣”是引起學生愉快體驗并逐漸形成體育興趣的重要條件。教師可以通過新穎的教法、生動的教學用語、優(yōu)美的示范、多種形式的競賽活動、設置疑難、情景設置和豐富的體育信息來引導學生,使學生在愉快的體驗中逐漸形成穩(wěn)定的體育興趣,并初步形成專一的或中心的體育興趣。
針對目前農村大多數初中生缺乏必要的體育體驗,學生的體育興趣存在很大的盲從性、隨意性和不穩(wěn)定性的現狀,在農村初中生中應首先強調學生廣泛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然后針對個體差異重點培養(yǎng)??傊艺J為不宜過早地將一項或幾項體育項目作為全體學生的專一教學內容。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既要重視學生的體育興趣,又不能把學生的體育興趣推向極致。學生的體育興趣是可以培養(yǎng)、可以拓展和可以改變的。在體育參與的動力調節(jié)系統(tǒng)中,除體育興趣外,還包括體育參與需要、體育參與動機、體育態(tài)度和體育習慣等因素,只是在中小學階段體育興趣的作用更加突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