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爆跌和糧食價格飛漲,成了全球經濟界人士近期最關注的兩個話題。這次糧食危機,是在農業(yè)工業(yè)化程度已相當高之時的一次全球性危機,目前來看,它的來勢不小,價格不斷在上去,但要下降就難了。據(jù)報道,最近一年國際市場上各種食品的價格,漲幅確如滔天巨浪:小麥將近112%,玉米超過60%,菜油72.7%,菜籽65.6%,大米37.6% ,糖30%。從越南、印度,到埃及、阿根廷、俄羅斯,許多國家已經禁止大米出口或限制糧食出口,雖說中國目前還沒有禁止糧食的出口,但是為了保證國內供應,已停止了向國外出口成品油。在很多地區(qū),糧食短缺已經引起了當?shù)氐尿}亂與抗議。甚至在世界最大的糧食出口國美國,也出現(xiàn)了超市購米限量的事情。
2007年,世界谷物價格大幅上漲,其中小麥上漲了112%,玉米上漲60%,大豆上漲75%。糧價暴漲對人口眾多的發(fā)展中國家,如印度和埃及,特別是非洲國家的居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其造成的生活壓力已在喀麥隆、布基納法索、埃及、海地等國家引發(fā)了騷亂和抗議活動。民以食為天,對各國來說,老百姓吃飯都是第一件大事,糧價的急劇上漲已引起全世界的密切關注。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呼吁“盡快增加糧食產量”,并采取緊急措施,應對糧食危機,維護全球穩(wěn)定。聯(lián)合國食物權問題特別報告員讓#8226;齊格勒則更加“危言聳聽”,他認為全球糧價上漲正導致一場“無聲的大規(guī)模謀殺”,“總有一天饑餓的人們會起來反抗迫害者,就像法國大革命一樣”。
印度
印度大米的價格如今是一路猛漲,1公斤大米的價格已由原來的20盧比(1美元約合40盧比)漲到現(xiàn)在的40盧比;小麥的供應情況更糟,去年下半年,印度已經開始進口小麥。印度著名經濟學家潘南第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過去一直對6000萬噸的糧食儲備感到沾沾自喜,但現(xiàn)在儲備糧倉快被掏空了,只剩下不到1800萬噸?!?據(jù)印度《經濟時報》公布的數(shù)據(jù):在過去一年里,印度食品價格普遍上漲至少30%。城市里已有很多貧民因食品漲價而揭不開鍋了。
埃及
自去年以來,埃及的生活必需品價格節(jié)節(jié)攀升,尤其是面粉、大餅、肉類、蔬菜等價格上漲的幅度很大,有的價格甚至漲到了以前的兩倍以上。埃及媒體形容物價“像得了神經病一樣瘋漲”。
非洲
整個非洲的形勢更加嚴峻。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稱,目前有數(shù)千萬人急需救濟,尤其是非洲南部的馬拉維、津巴布韋、莫桑比克等國已面臨饑荒,那里至少有1200萬人嚴重缺糧。干旱和農業(yè)經營不善原是非洲糧食短缺的主要原因,現(xiàn)在又遭遇全球性的糧食大漲價,這無疑使非洲“雪上加霜”??偛吭O在美國華盛頓的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所長布勞恩認為,從長期看,糧價上漲會導致更多的人營養(yǎng)不良,特別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qū),饑餓和營養(yǎng)不良的人口到2020年將會翻上一番。
歐洲
歐盟委員會已宣布將取消2008年全年的土地休耕計劃,擴大糧食生產,并暫時取消大部分谷物的進口關稅,以緩解目前歐盟市場上因糧食供應緊張而出現(xiàn)的價格上漲勢頭。
中國
2008年一季度,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了8.0%,漲幅比上年同期高5.3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上漲了21.0%,拉動價格總水平上漲6.8個百分點。雖然目前我國通脹在可控范圍內,糧食自給率持續(xù)保持在95%以上,庫存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一倍,但在全球性糧食危機蔓延情況下,并不意味著我國糧食安全不存在問題,不可掉以輕心。
世界糧荒緣由
當今世界正面臨一場日益逼近的糧食危機。歷史上歷次糧食危機的罪魁禍首都是氣候異常導致的各種自然災害,而這次危機產生的原因則是多重的,包括灌溉水源的匱乏,糧食作物用于燃料生產以及人口增長導致的需求上升等。這些因素結合起來使危機更加復雜化,世界谷物的價格走勢,就像油價由低到高的發(fā)展,正處于上升期的開始。
原因之一,氣候變化導致多國減產
近年來,全球氣候異常,災害嚴重:反常的炎熱導致美國農業(yè)蒙受損失,牲畜出欄率降低;百年一遇的酷旱沉重打擊了澳大利亞的農業(yè)和糧食生產;惡劣的氣候釀成歐洲小麥主產區(qū)遭受災難性損失。嚴重自然災害頻繁仍給世界糧食生產造成巨大損失。引人矚目的是,近年來世界糧食主要出口國減產量更多。
一般認為,大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食物來源,全球有近一半人口以它為食。但對有關大米和氣候變暖的各項研究進行的綜合評估顯示,隨著未來幾年全球變暖,許多地區(qū)的大米產量將下降。
據(jù)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報道,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伊麗莎白·安斯沃思在對約80種不同研究的證據(jù)進行綜合考慮后得出結論,在那些日平均溫度預計將超過30攝氏度的地區(qū),大米產量將開始下降,而且溫度越高減產幅度越大。非洲等全球最貧困地區(qū)受到的沖擊最大。
原因之二,燃料乙醇異軍突起消耗大批糧食資源
出于應對“石油價格暴漲”和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戰(zhàn)略目標,替代性生物清潔能源備受青睞。燃料乙醇是生物清潔能源的一大品種,一些國家利用大量玉米等糧食生產燃料乙醇。世界最大玉米生產國和消費國美國,采取大幅度補貼政策,大大刺激了玉米燃料乙醇生產的突飛猛進,目前玉米燃料乙醇占美燃料乙醇總量的比例已達90%左右。
目前美國主要是利用玉米來生產酒精,并以最高85%的比例混入汽油中使用,而大豆則用于提煉生物柴油。從2001年到2006年,美國的酒精生產量從17億加侖增長到48億加侖。一些行業(yè)人士相信,這個生產量將有可能在2015年上升到160億加侖。美國用于生產乙醇燃料的農作物比例日益升高,這是導致世界糧食價格扭曲的一個重要原因。美國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農業(yè)生產國、出口國和乙醇燃料生產國,必然會在滿足自身需要之后,將大量糧食用于生物燃料生產,減少出口,這必然進一步提升世界糧食的價格。
華盛頓土地政策研究所主席雷斯特說:“現(xiàn)在食品超市不得不和生物燃料工業(yè)搶農產品了?!彼f,全球土地將無法同時養(yǎng)活全世界的人口又供應生物燃料給汽車工業(yè),而最后的結果就是更多的人得挨餓了。華盛頓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主任馮·布朗在訪問大量使用農產品生產汽車燃料的巴西和印度后,趕緊告訴經濟學家們修正預測糧食供應的計算機模型,好把能源工業(yè)對農產品的大量需求考慮進去。“汽車這張嘴和你家人的嘴比起來,簡直是一頭巨獸!”
專家認為,即使把美國目前全部的谷物都提煉為乙醇,也只能滿足美國汽車一年所需燃料的16%,而在未來10年內,提高汽車燃油效率的20%所節(jié)約的汽油,就相當于把全美國的谷物轉化成乙醇燃料。布朗還認為,美國應加大對發(fā)展中國家提供農業(yè)技術支持的力度,制定能源政策時應更加科學合理,而不僅僅是為了在政治上取得一時效果而采取的權宜之計。如果把世界糧食供應形勢比作一輛車,美國以其在世界糧食生產中的重要地位,坐在了“司機的位置上”,有責任讓世界糧食之車保持平穩(wěn),而不是為了解決一個問題——對石油的依賴,卻創(chuàng)造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全球糧食恐慌。因此,未來的關鍵還在于,如何在口糧與能源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
原因之三,生物柴油迅猛發(fā)展消耗了大量植物油資源
生物柴油是生物清潔能源的另一大品種。歐盟是利用菜子油、大豆油等作原料生產和消費生物柴油的主要地區(qū)。在歐盟生產生物柴油消耗的主要原料中,菜子油占總消費量的比重高達60%以上;其次是大豆油、葵花子油、棕櫚油和動物脂肪等。由于歐盟各成員國對生物柴油生產的投資迅速增加,因而生產能力迅猛擴大。
為減輕環(huán)境、能源壓力,很多國家都在研制以玉米、小麥等為原料的生物能源代替汽油,給汽車提供動力。而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最近發(fā)布的報告指出,由于受生物燃料工業(yè)的需求以及干旱的影響,全球谷類的價格,特別是小麥和玉米的價格已升到了最近十年來的最高點。我國日前已經限制使用玉米等可食用谷物作為生物燃料的原料,鼓勵生物燃料產業(yè)“堅持非糧為主”,保證生物燃料的發(fā)展既不能影響人們的糧食消費,也不能同糧食爭奪耕地。
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稱,生物燃料的生產近一段時間“吃掉”了近1億噸的谷物,成為谷物市場的重要消費源之一,其中用于生產燃料的玉米約為9500萬噸,占世界玉米消費總量的12%。由于目前生物能源生產主要以糧食為原料,例如,美國用玉米,歐盟用菜籽等,這對于世界糧食的需求和價格產生了顯著影響。
原因之四,石油價格上漲致農業(yè)用品成本增加
近期,石油的價格瘋漲,不僅使人們的出行成本增加了,對農副業(yè)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糧食生產所需的農藥、農肥及農業(yè)用品需求量正在不斷增加,而大部分農藥、農資與化肥的原料都與石油相關,比如農用薄膜就是石油的副產品。這還不算,石油價格的上升,也導致了農業(yè)機器用油成本的增加,包括農產品生產過程以及農業(yè)產品的加工過程,運輸過程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成本都在增加,其實在中國農村,每到收獲季節(jié)都會出現(xiàn)“有錢難買柴油”的怪現(xiàn)象,大部分農機使用的柴油不僅買不到而且還價高得很。這樣一來,農產品的價格自然會升上去。
原因之五,全球糧食消費量因經濟的復蘇而增加
隨著全球經濟復蘇、世界人口增加,各國 GDP增長和居民收入提高,民眾有能力消費更多的糧食和食用植物油。許多國家和地區(qū)對肉蛋奶魚等動物蛋白食品消費量快速增長,從而導致消耗更多的飼料糧。據(jù)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FAO)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2006年,世界谷物消費總量增長到20.43億噸。
其實幾年前世界每年的糧食產量都是有過剩之憂,但市場經濟的特點就是,大家越不擔心糧食會不夠吃,越會放心將生產糧食的土地與勞動力轉移到其他行業(yè)中去,這樣一來,糧食種植面積與人口就在減少了,中國在這一方面做得不錯了,保證18億畝耕地的政策還是執(zhí)行得不錯的,但全球來看就不是這樣了,像越南、巴西這樣的新興工業(yè)國家,工業(yè)的優(yōu)先程度目前是遠勝于農業(yè)的,自然左邊是農業(yè)面積的減少,右邊是要養(yǎng)活的非農業(yè)人口在增加,這就導致了糧食危機的出現(xiàn)。
原因之六,美國的次貸危機
美國的次貸危機,帶來了全球范圍內的消費萎縮,各主要發(fā)達與新興國家的CPI指數(shù)都在發(fā)熱上漲,影響到國家金融的是車市、房市與油市的價格上漲,而影響到老百姓的是食品價格的上漲,一方面是工資沒有漲,另一方面是除了工資以外的一切幾乎都在漲,短期會導致群眾對基礎食品的采購量加大,導致糧食的局部產品供不應求,而長期會導致大量中小企業(yè)生存的困難加劇,國家的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指數(shù)下降,一句話,成本太高,最終來自金融的風險還是會體現(xiàn)到金融上去,這是否暗示著未來的金融市場上,資源類與糧食類的產品會一路看好呢?
重量級的代表是羅杰斯,請聽一下他來中國路演時的言論:“過去30年來,小麥的種植面積一直在下降,而糧食庫存也已降至197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羅杰斯說,“假定現(xiàn)在又開始出現(xiàn)嚴重的旱災,天知道農產品價格還會漲到多高,所以,我正在把最多的資金投入到農產品上?!?/p>
美聯(lián)儲今年的連續(xù)降息,緩解了國內的次貸危機,卻在很大程度上進一步吹大了國際金融市場資產價格的泡沫,因為從次貸中出逃的投機資金云集到了農產品期貨和現(xiàn)貨中翻江倒海。金融衍生品的杠桿作用也是促成此次糧食價格暴漲的重要原因。
原因之七,水資源緊缺
糧食價格在全世界瘋狂飆漲,引發(fā)了饑餓、囤積糧食及全球糧食交易危機等種種問題。其效應已在全世界引爆,在意大利有意大利面恐慌,在墨西哥有玉米餅戰(zhàn)爭,面包暴亂從海地延燒到開羅,稻谷短缺的影響范圍則從孟加拉波及到菲律賓。有些人將矛頭指向把糧食轉化為石油的提煉,但其實真兇是我們人類賴以維生的水。
曾幾何時,許多國家的糧食供應已不再能夠自給自足,只能夠靠著大量進口來供給所需,這樣的情形在生處不毛之地的中東國家身上尤其明顯。由于水資源長期處于極度缺乏狀態(tài),導致中東國家必須以進口管道來取得糧食。
要維持現(xiàn)今糧食供應量不墜必須靠榨取全世界幾條最偉大的河流才有可能達成,如巴基斯坦印度河,中國黃河及埃及尼羅河,其他地方則早已將地下水汲取得一滴不剩。地表上有 2/3的水被人類用于生長稻作上,另有1/10的水則用于糧食的全球運送。這使得現(xiàn)今的糧食運送甚至已經可以形容成將糧食從有水的國家運送到沒水的國家。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像澳大利亞那樣水資源豐富的國家也將面臨缺水的威脅。因為近來大干旱對澳洲造成很大的沖擊。農業(yè)分析家指出,大干旱所造成的影響絕不亞于美國將農作物做為生產生質石油之用。兩者皆造成世界全球食物類股飆漲。中國傳統(tǒng)糧倉黃河河套地區(qū)的干涸更使得糧食短缺情形雪上加霜,而會造成這些現(xiàn)象的始作俑者就是水。
誰會是這樣的景況下最大的受害者?想當然爾,貧苦的國家受害甚深,因為他們沒能力負擔高昂的糧價。干燥的國家也深受其害,像約旦 90%的糧食必須仰賴進口。但這并不代表沒有水資源危機的富裕國家就可以高枕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