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正新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各地的優(yōu)質課、觀摩課、示范課接踵而至,我有幸聽了不少這樣的公開課。公開課的新理念、創(chuàng)新意識令人耳目一新,但是在受益的同時也發(fā)現(xiàn)目前語文公開課存在的四種通?。?/p>
誤區(qū)一情境創(chuàng)設脫離文本
一位語文老師在執(zhí)教《槐鄉(xiāng)五月》時,為了讓孩子們真實地感受槐花香、槐蜜甜,竟然特地買了一瓶槐花蜜,讓每位同學分吃了一勺蜜。結果后半節(jié)課在同學們津津樂道的品蜜座談中虛度了。
教學情境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必須為教學目標服務。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能為情境而情境,既得有“面子”還得有“里子”,不能和教學內容脫節(jié),成為畫蛇添足。情境的設置要圍繞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化解難點以達到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目標,而不能把它作為點綴的“亮點”。語文教學中要結合學生和文本實際,適時、適度、適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誤區(qū)二拓展延伸淹沒了文本
一位語文老師執(zhí)教胡適的《我的母親》,大致環(huán)節(jié)為:1.導人范讀課文。2、研討文本歸納主旨:作為回顧自己所走過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親,樸實的文字表達了對母親的深切懷念。3、拓展延伸:先投影母親蒼老的臉龐,同時播放歌曲《媽媽的吻》;然后老師聲淚俱下地談自己的母親;再讓學生小組討論媽媽平時是怎樣關愛自己的,接著課堂發(fā)言;最后,要求寫母愛感言。
在老師的煽情帶動下,許多學生在講述自己母親時也不禁淚下。這是一堂典型的以母愛為主題的思想品德課。語文教學必須尊重文本,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而這位老師的拓展遷移占用了半節(jié)課的時間,擠掉了閱讀理解文本的寶貴時間,以致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只是“走馬觀花”,使文本學習止于表面而缺乏深入思考,這種舍本求末,舍內求外的教法絕不可取。這些淡化文本,淹沒文本,游離文本之外的拓展“遷移”只能是空中樓閣。
誤區(qū)三合作學習華而不實
《課文課程標準》課程目標要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于是似乎沒有小組合作學習的公開課便不能稱之為好的公開課,于是小組合作學習成了公開課的時尚裝飾。
合作學習不是簡單地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渲染氣氛,而是學生互相質疑、互相啟發(fā)、取長避短理解文本,是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徑。有些老師的語文課從頭至尾強調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個體能解決的,教師仍要求合作;學生合作不能解決的,教師強制學生合作。許多合作是被動合作而不是主動合作,是形式合作而不是實質合作。學生的有效參與不均勻,尖子生侃侃而談成為“演講者”,多數學生只能充當“聽眾”。因此,使得多數學生不愿積極參與其中,而直接從“演講者”中獲得信息,導致他們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收獲遠遠低于在班級老師授課中的收獲,這與小組合作學習的初衷相違背。再加上教師的點評側重于放在小組的整體層面上,忽略了個體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導致小組合作學習的低效,甚至無效。
誤區(qū)四教師表揚過度
在新課程標準實施以后,“讓每個學生都成功”、“為了一切的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為了孩子”這種辦學理念已蔚然成風,教師要賞識每一個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已深入人心。語文課堂的賞識已成為教師常用的教學技巧。但許多語文老師也因此縛住手腳,不輕易否定學生,哪怕有些學生的回答是漫無邊際,甚至毫無價值的老師也給予贊揚鼓勵。因此造成在許多公開課上叫好聲不絕于耳,掌聲陣陣的場面。這樣過多過濫的贊賞貫穿于整個課堂,課堂評價變成課堂夸獎。老師單一廉價、導向不明的模糊評價使學生無法判斷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確,不僅起不到應有的激勵導向作用。也模糊了學生回答的優(yōu)劣點。這種只“褒”不“貶”的評價會讓學生感到老師的不嚴密性和隨意不科學性。
課堂評價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教師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新課標語)的有效手段。正確、恰當、適時、適度的課堂評價,能充分發(fā)揮評價的激勵,導向調控功能,使學生“是非分明”學有動力、學有方向。語文老師應該明白:學生期待由衷的贊美,也期待中肯的建議和指導?!氨容^好”、“還可以”等籠統(tǒng)模糊的贊美只會使學生覺得無功受祿、無足輕重而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