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萌
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態(tài)度體驗。一般來說,凡符合、滿足人的需要的客觀事物,往往會使人產(chǎn)生滿意、愉快、喜愛等情緒體驗;反之,凡不符合、不能滿足人的需要的客觀事物,則會使人產(chǎn)生不滿意、不愉快、憎恨、憂愁等情緒體驗,因此說情緒是人的整個精神活動的基礎。初中學生無論在生理方面還是在心理方面都處于人生的十字路口,情緒基礎比較薄弱,波動較大,所以情緒的調節(jié)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情緒教育是整個素質教育的基礎,是其他素質賴以發(fā)展的前提。情緒教育能開發(fā)人的身心潛能,完善和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應具有的心理素質。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fā)學生的想像力。中學思想品德教材本身蘊含著豐富的情緒教育素材,如何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與情緒教育相結合,培養(yǎng)會學習、會創(chuàng)新、會與人合作、能適應社會、積極進取、真誠善良、有著健全人格的人才,是思想品德教學研究的方向。
一、教師人格魅力的展現(xiàn)是有效滲透情緒教育的關鍵
要對學生進行情緒教育,教師本人必須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具有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在教育的工作中,一切都應建立在教師的人格基礎上。因為只有從教師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現(xiàn)出精神的力量。”調查表明,學生喜歡的教師的人格特征有:合作、民主的態(tài)度;善良、耐心、體諒人;興趣廣泛;有令人欣賞的儀表、風度;公正無私;有幽默感;性情溫和、行為堅毅;關心學生,對學生的問題有興趣;工作具有靈活性;善于利用表揚的方法;對所教學科異常精通。
作為思想品德教師,更要有廣泛的興趣、淵博的知識,讓學生佩服你并被你所吸引,并且時不時地對學生的興趣領域給予關注,以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微笑著面對學生,積極地鼓勵學生、評價學生,時刻讓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注、信任與尊重;用生動的語言、豐富的感情來再現(xiàn)情景,體現(xiàn)思想品德教學的“情化”魅力;言談舉止中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樂觀向上、寬容大度、堅強自制、幽默睿智等精神品性,春風化雨般地感染學生。教師自身人格對學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是簡單的說教形式不能取代的。
二、挖掘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情緒教育資源是滲透情緒教育的前提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蘊涵著極為豐富的情緒教育資源,其中有很多蘊涵于知識體系中,通過直接或間接等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情緒教育。因此,要有效實施情緒教育,就必須深入挖掘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教育資源。課程資源的挖掘,需要任課老師有“透視”的能力、“顯微”的眼光,能看到政治課程內容深層次的情緒教育因素,充分挖掘課程中的“潛臺詞”。
1.從教材內容的生活化角度挖掘情緒教育資源
對于學生來說,現(xiàn)實社會是他們學習的方向,挑選那些對現(xiàn)實社會的形成與發(fā)展具有重大影響的變革事件進行情緒教育,更能為學生所認同。因此,教師須對思想品德課程進行取舍,特別要挑選那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材料,充分運用進行情緒教育。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引導學生不斷深入地觀察和體驗真實的社會生活,以積極的情緒和心態(tài)主動地參與學校、社會的各項活動,提高自己對社會生活的綜合認識水平。
2.從教材內容的綜合化角度挖掘情緒教育資源
思想品德教材是一門綜合性的人文學科,教師在教學中要整體把握課程的結構和內容,特別注意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選擇學生感興趣且能體現(xiàn)多學科整合的主題開展情緒教育,使學生在多學科的背景下,對社會現(xiàn)象進行質疑和反思,從不同的視角探究事物發(fā)生的原因、影響和聯(lián)系,發(fā)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如人口、資源、環(huán)境、社會及發(fā)展問題就是可以深度開發(fā)的課題資源。
3.從教材內容的生動化角度挖掘情緒教育資源
初中學生的認識水平更多的停留在感性認識上,只有對其視覺、聽覺等感覺器官進行強烈的刺激,才有利于其理性知識的獲得。人教版的思想品德教材在內容選擇、編排設計方面力圖突破傳統(tǒng)教材的窠臼,充滿時代氣息。精美的圖片、有趣的閱讀卡、生動的語言,都蘊涵著豐富的人文關懷,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素材進行情緒教育。
三、多樣的教學模式是滲透情緒教育的重要途徑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進行,在思想品德課中也不斷出現(xiàn)新的教學模式,并發(fā)揮著不同作用。
1.對話式
情緒教育本質上是一種交往——生成性實踐,“是以師生相互承認,尊重對方的存在為基礎,通過師生問的話語交往、精神交往、思想交往等活動,從而維護學生的情緒,增強學生的心理能力,豐富學生個性的教育實踐活動”。是師生互教互學,互惠互動,彼此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的過程。置身其中,學生的自主性不斷得到開發(fā)和提升,學生的個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張揚,師生的和內心世界也在對話的過程中彼此了解,有利于學生積極情緒的形成。
2.合作探究式
合作探究式不僅能調動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熱情,更能夠在合作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性情。因為小組合作學習要想取得成功,小組成員必須學會關注他人,要善于聽取他人意見、善于協(xié)調組員間的分歧、善于相互交流和提問等。這不僅需要老師教,更需要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學習。所以,在不斷的小組合作探究過程中,許多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形成的自我中心意識開始得到扭轉,開始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承受同伴的否定,學會克服困難,從而有利于積極情緒的形成。
3.自主開放式
新課程要求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也要求學生能走出封閉的課堂,走向廣闊的社會,在社會大課堂里,自主開放地學習。如在學習“計劃生育和保護環(huán)境的基本國策”一課中,要求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寫出有關臺州市環(huán)境的保護現(xiàn)狀和對策的調查報告。許多學生利用雙休日,走上街頭,向游人分發(fā)問卷,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獲取有關臺州市環(huán)境保護方面的信息。在調查過程中,有些人給予了友好的配合,而有些卻給以拒絕。在這種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也使自己的心理素質得到了一次考驗,得到了一次鍛煉和升華。自己的情緒也在開放的過程中及時得到調節(jié)。
4.辯論分析式
新課程要求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改變教師對觀點的直接灌輸,采用辯論的方法不失為一個好方法。而且,在辯論過程中,學生的團隊精神、質疑能力、參與意識、尊重意識都能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
四、多元的評價標準是滲透情緒教育的重要手段
在思想品德課的評價問題上,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形成辯證唯物的方法論,是否產(chǎn)生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評價的重心必須從結果轉向過程,評價的主體也要走向多元,不僅是教師參與評價學生,還可以讓社會、家長和同學參與評價。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逐漸學著走進社會,適應社會,逐漸養(yǎng)成自信、樂觀、向上的積極情緒。
五、結合學生心理實際靈活處理教材是滲透情緒教育的法寶
思想品德作為一門人文科學,承擔著培養(yǎng)民族責任心、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任務,這就需要教師能靈活地結合本校、本地區(qū)實際以及熱點問題,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靈活地處理教材內容,發(fā)揮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