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珍
英語《新課標》要求學生具備的綜合閱讀能力包括語篇的領悟能力和語言解碼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分析能力、判斷能力以及根據(jù)語義進行邏輯推理的能力。要求學生提高閱讀速度,增加閱讀量和擴大詞匯量。然而,筆者經(jīng)過觀察及與學生的交流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覺得閱讀理解很難,一旦遇到詞匯的“攔路虎”,更易產(chǎn)生畏懼心理,慢慢地失去學習的興趣。為此,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針對如何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的有效性,作了一些策略嘗試,引導學生自主閱讀。使其以積極主動、探究式的態(tài)度參與閱讀,既提高了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又使學生享受了閱讀的興趣。
一、夯實基礎,掃除閱讀中的“攔路虎”
閱讀起始于通過視覺準確、迅速、自動地認出詞匯。詞匯是閱讀的基礎,在聽、說、讀、寫四種語言技能中,詞匯與閱讀的相關度最大,詞匯的生疏、量少都會對閱讀速度和理解程度造成很大的影響,使閱讀變得舉步維艱。但隨著詞匯量的增加,閱讀就水到渠成,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會隨之不斷增強。因此夯實詞匯基礎,增強對詞匯的駕馭能力,是閱讀順利進行的前提。英語教科書中要求學生掌握的詞匯量有限,而牢固掌握這些詞匯,正是閱讀開展的基礎。
1.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新詞,自找詞義。現(xiàn)行新教材閱讀量大、話題廣泛、信息密度高、語言知識豐富,所選課文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語言地道,生詞、難句密度低,是訓練閱讀能力的好材料,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主渠道。我將教材所提供的精讀材料分段,從聽人手,由學生尋找新詞,討論猜測詞義,查閱詞典選擇詞義,我再作簡要講解,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理解。這樣的詞匯教學充滿新鮮感,使學生樂于學習新詞匯,學生對自己發(fā)現(xiàn)的新詞及詞義印象深、記得牢,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辦。
2.指導學生將所學詞匯分類,并適當擴充。在新詞積累到一定程度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按詞義、詞性將詞匯歸類,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詞匯意義,加深印象,也可在熟練記憶的基礎上介紹一些同類新詞,以擴充學生的詞匯儲備。例如,在已學了一些動物名稱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回憶所學詞匯,將動物歸類;也可適當增加類似的動物名稱,如:goose(鵝),donkey(驢),ant(螞蟻)等。這些同類新詞往往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深受歡迎,也較易被記住。
3.傳授詞匯的延伸技巧,使有限的詞匯得以擴充。合成、派生、轉化是英語詞匯的常見構詞法,在平時的詞匯教學中讓學生掌握常見的構詞技巧,能延伸學生的詞匯量,使學生具備運用舊詞匯來認識新詞匯的能力。比如在學習了happy及unhappy后,可以向學生介紹類似構成的反義詞,如:fair-unfair,well-unwell,sweet-unsweet等;在理解了use與useful的關系后,可以讓學生猜測一下helpful,hopeful,painful,careful等詞的含義。這樣學生以后遇到一些新詞,只要認識它們的一部分就有可能猜出其含義。
二、合理選材,增強閱讀的趣味性
閱讀過程不僅是學生對書面信息的接受過程,更是學生主動思考、理解信息的過程,并根據(jù)書面信息不斷假設、預測、推理、判斷,才能達到理解的目的。古德曼認為:“閱讀是一個主動思考的過程?!币坏W生對閱讀材料失去興趣,閱讀將成為機械的任務而失去意義。因此合理選擇閱讀材料,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十分重要。
1.難度適中,符合學生的英語實際水平和年齡特征,適合學生的“知識和智力水平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所選語言材料難度應略高于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篇幅不宜過長。
2.結合課內閱讀內容,并作為其延伸。這樣學生可以在閱讀過程中將課內所學知識遷移到課外閱讀中,而新穎豐富的課外閱讀材料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及求知欲,促使他們去探究更多新知識。
3.體裁多樣,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并舉。精選閱讀材料,擴大閱讀范圍,增加閱讀量,做到題材廣泛(名人軼事、新聞報道、史地常識、科普文等)、體裁多樣(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等)。幽默有趣的故事能誘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促使其有效地獲取新知識和提高閱讀能力??破招《涛目梢酝貙拰W生知識面,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及創(chuàng)造力。
通過廣泛閱讀,不僅有利于學生擴大詞匯量、豐富語言知識、開闊視野、開拓思路。還有利于學生了解英美等國的文化背景、生活習俗、思維習慣及英語特有的表達方式,從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英語應用能力。
三、授人以漁,講授閱讀方法
課堂教學注重對課文內容的透徹理解,要求學生精確掌握詞組、句式、語法內容,而課外閱讀的目的是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培養(yǎng)學生的假設、預測、推斷能力,從而達到準確理解語言材料的目的。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放棄那種每詞必究的精讀習慣,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
1.快讀第一段及最后一段、首句及尾句??熳x語言材料的題目、各部分標題、首尾句及有關圖表,對文章的內容結構有一個整體的印象,找出材料主題,在短時間內了解作者的意圖或文章所要涉及的問題。
2.瀏覽。在瀏覽語言材料的過程中,抓住關鍵詞、主題句,有意識、有目的地快速獲取所需信息或尋找問題涉及的細節(jié),對一些無關緊要的內容可以一掠而過。
3.猜測。將語言材料中出現(xiàn)的新詞匯畫出,根據(jù)其構詞法、對應句及上下文猜測其意義而不中斷閱讀過程。
4.思考。指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在感受語言材料的過程中思考、比較、總結、體會作者的語言使用技巧,找出作者的意圖,分析語言材料的體裁,認清閱讀目的。
另外,要糾正學生的一些不良閱讀習慣,例如:慢讀、指讀、聲讀、心讀、逐詞逐句翻譯等。要養(yǎng)成推理判斷的習慣,要求學生在閱讀文章的時候,不要只停留在表面,而要有思考及推理的習慣和能力。學生在了解文章的全部信息后,只有對文章的全部信息進行合理的推想,才能理解作者的真實意圖和文章的深層含義。
作為教師,要讓學生始終記住閱讀的目的是掌握讀物的內容,獲取讀物所傳遞的信息。要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必須規(guī)范閱讀習慣,持之以恒。
四、及時評估,調動閱讀積極性
閱讀要求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課外閱讀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不必就閱讀材料進行太多的導讀活動,但是教師應該堅持使每一個學生有一定壓力,避免學生出現(xiàn)惰性,使閱讀變得漫無目的。因此應及時對閱讀教學進行形成性評價,反饋信息,發(fā)現(xiàn)問題,這樣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閱讀能力進展情況,及時調整學習策略,不斷提高閱讀能力。另外,學生經(jīng)過獨立的閱讀活動獲得理解后,得到老師的證實和肯定,心理上會很滿足,從而大大增強閱讀興趣,教師還能在評估中肯定學生的成績,幫助學生樹立信心,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更樂于閱讀。
總之,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只有結合學生實際,指導學生運用較為合理有效的閱讀策略,才能使學生愉快地自主閱讀,從而將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到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