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軍
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低下仍是亟待解決的嚴重問題:有些教師重眼前教學的“有效性”(上級對學生學業(yè)成績考核評估之必需),而輕學生未來成長發(fā)展的“有效性”;有些教師課堂教學是“課內損失課外補”,運用題海戰(zhàn)術打持久戰(zhàn);有些教師上課是上下五千年、縱橫數(shù)萬里,貌似知識淵博,實質離題萬里,以上種種,不一而足,到頭來是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
那么,作為語文老師,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效呢?
一、準確理解教學目標,恰當選擇教學方法
有效的教學目標的設計首先就是準確和明確。目標的制定既要重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適度掌握,更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另外,目標的制定還要有一定的層次??梢愿鶕?jù)學生認知結構等差異,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如:在為《阿里山記行》第二課時設計教學目標時,我是這樣定位的:1.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訓練,使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體會大自然的奧秘和情趣。2.課文中辨別方向的方法,把自己已掌握的教給大家,學習課文中的自己還未掌握的,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意識。3.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通過拓展了解更多的辨別方向的方法。目標的表達準確、清晰,對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層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從學生已有的基礎出發(fā),使教學目標的設計具有人性化。
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中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條件。陶行知先生說:“教師教的法子是基于學生學的法子?!边x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可以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在過程的實施、情境的創(chuàng)設、知識的遷移、問題的拓展、活動的安排、練習的設計等多個環(huán)節(jié)上,始終處于內容鮮活化、過程活動化、問題探究化、交流互動化、思維多樣化、體驗有效化的良好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從多個層面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教學。
二、優(yōu)化課堂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興趣之上。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在“智力發(fā)展最佳狀態(tài)”中學習,才能使學生獲取更多的有效知識。所以教學中要千方百計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熱情。在教學實際中,我根據(jù)教材內容有選擇性地組織一些活動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一文時,我在班上組織了分角色表演活動,先在每個小組練習,然后全班學生參加,你喜歡哪個角色,你就演哪個角色,一次一次進行交換,使每個孩子對課文內容都有了解,并通過自己的朗讀表演理解了課文內容,而無需教師在課堂上逐句逐段地分析課文內容。這樣學生自己通過學習獲得了理解,在充滿情趣的氣氛中愉快地學習,比以往一遍一遍地教讀效果好得多,真可謂是事半功倍。
三、創(chuàng)設民主師生氛圍,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研究表明,人在輕松、自由的心理狀態(tài)下才可能有豐富的想像,才會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由此看來,語文課堂教學要實現(xiàn)有效教學,只有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氛圍,學生的思維才能最大限度地活躍,創(chuàng)造精神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教學中教師要民主平等地對待學生,建立起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在良好的師生情感中,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教學,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學生消除了畏懼心理,使課堂氣氛活躍、輕松、愉快。教學時,教師應迅速進入角色,以穩(wěn)重的教態(tài),平和的語氣,微笑的面容,親切的目光,適度的幽默進入課堂;教學中,當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出創(chuàng)造性火花時,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賞,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當學生的思維發(fā)生障礙時,要因勢利導,適時送給學生鼓勵的話語。如:“沒答對也沒關系,你能積極參與發(fā)言,是學習的真正主人?!薄奥犇懵暻椴⒚乩首x,是一種享受?!薄處煵粩嗟卣{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學生逐漸消除了心理障礙。
四、優(yōu)化課堂時間管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語文課堂教學幾乎與所有學科的課堂教學一樣,必須安排動靜結合的課堂教學結構才能提高其有效性。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作為處于主體地位的主人,在經過自己獨立、充分的思考之后,朗讀或者字詞句的訓練才能成為主體的學習行為,不然,學生只是聽命于教師的指揮,而無自己的學習目標;只顧揣摩教師的意圖,而無自己的理解、體驗與感受,其學習的有效性必然大打折扣。為此,必須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時間管理,充分發(fā)揮教學時間的綜合效用。要注重制度化學習時間與自主性學習時間相結合。改變單一的“制度化”教學時間結構,把制度化學習時間和學生自主學習時間、教學時間的統(tǒng)一性與學生的自主性有機結合起來。要提高課堂實用時間和學生學習時間的比率,綜合達成各項課堂學習目標。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不能寄希望于大量額外增加學生的學習時間,而是要通過提高教學水平和知識有效性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課堂時間損耗。同時,應把課堂教學時間的分配與教學目標、內容等因素聯(lián)系起來,以不同教學組織形式按時完成各種認知的、情感的、技能的等課堂教學目標任務。這樣,課堂教學才能綜合、全面、高效地完成素質教育的任務。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也很多,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