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豐富的中亞,一直是俄美較力的競技場。在近期的中亞油氣資源競爭中,崛起中的俄羅斯占了上風。
烏茲別克斯坦的布哈拉,是古絲綢之路經(jīng)過的地方。在布哈拉南部的沙漠中,天然氣井口就聳立在一些外觀樸素、籃球場大小的水泥平臺上。由于天然氣形成后便是密閉在地下的,只要把管子插入地下,天然氣就會噴涌而出。
俄在中亞技高一籌
去年11月29日,俄羅斯盧克(Lukoil)石油公司總裁與俄政府官員來到這里,為新近上線的中亞油氣田剪彩揭幕。位于布哈拉南部的考扎克天然氣田由俄羅斯盧克石油公司開發(fā),預計天然氣儲量為4000億立方米。盧克公司將未來32年的產(chǎn)量賣給了俄羅斯天然氣巨頭——俄天然氣工業(yè)股份公司。
11月29日的剪彩儀式也顯示了這一地區(qū)的政治格局:那些渴望與中亞做能源生意的西方公司被淘汰出局了。
布什政府一直把中亞視為是用來補充和平衡中東的另一個石油和天然氣儲備基地。在鼓勵中亞繞開俄羅斯向西方出口的同時,美國政府也在游說中亞各國開放能源市場,允許西方石油公司投資中亞能源開采。
俄羅斯則加大了其在中亞的油田和輸油管道的投資力度,以抗衡美國。
重要的是,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出產(chǎn)國和歐洲最主要的天然氣供應商,它需要中亞的資源來滿足巨大的市場需求。
牛津能源研究所的天然氣能源專家喬納森·斯特恩在一次電話采訪中表示:“俄羅斯在中亞能源上是寸土必爭的。不僅是游說中亞政府,還要有大額的投資?!庇捎谑蛢r格的飛漲,財大氣粗的俄石油公司在中亞大幅投資,相比之下急于拓展中亞業(yè)務的埃克森美孚、雪佛龍、康菲等石油公司在中亞則顯得人單力孤。
在一筆35億美元的投資之后,俄盧克石油公司再次計劃將三塊天然氣田與天然氣凝析油田捆綁在一起。預計到2011年,該項目可以年出口天然氣110億立方米。
在與盧克公司簽署合作協(xié)議之后的3年中,烏茲別克政府投俄人之所好,將西方石油公司從烏茲別克掃地出門。
在2005年5月,烏茲別克軍方與反政府武裝發(fā)生沖突。由于美國對烏茲別克內(nèi)政的無端指責,烏與美國關系也驟然變冷。但與此同時,俄總統(tǒng)普京到訪烏茲別克,西方石油資本入主中亞的前途也黯然無光了。
2006年,為了進一步開發(fā)中亞能源,盧克公司與中石油、馬來西亞石油公司、韓國石油公司合作,開發(fā)藏于咸海干涸湖底的天然氣,預計儲量為1兆立方米。
牛津的天然氣能源專家斯特恩說,在臨近的土庫曼斯坦,普京于去年5月與土方簽訂協(xié)議,經(jīng)由沿里海東岸向北的中亞天然氣輸送管道支線向俄輸送天然氣。這是去年土庫曼簽署的最為重要的能源合作協(xié)議。在去年夏天,中國也加入了中亞能源采購的行列中,在阿姆河東岸勘探天然氣。
美國有機會嗎?
可以確定的是,在20世紀90年代,蘇聯(lián)解體動蕩時期,美國與歐洲石油公司在哈薩克斯坦獲利匪淺。人們在哈薩克斯坦發(fā)現(xiàn)了自20世紀70年代美國阿拉斯加普魯多灣油田之后儲量最大的油田——卡薩甘。這筆進賬也使得哈薩克斯坦一躍而成為中亞最重要的經(jīng)濟力量。但是這筆買賣后來在各方的爭吵中陷入了僵局。
哈薩克斯坦也把目光投向了東方,計劃修建一條越過天山山脈通向中國新疆的天然氣輸送管線,但此舉未及實行便遭到了歐美政府與公司的強烈反對。西方堅持管線可以從里海海底走,穿過阿塞拜疆、格魯吉亞和土耳其,在俄羅斯和伊朗的夾縫中通過,通向世界能源大市場。
但這條由BP石油公司興建的BTC里海石油管線和平行的天然氣管線并沒有成功通向世界能源大市場,而是暫時停在了阿塞拜疆的里海西岸。龐大的工程中途止步了。下一步就是修建穿越里海海底的線路了,但出于政治或其他方面因素的考慮,俄羅斯一直從中作梗,阻止該線的修通。因為盡管俄羅斯是歐洲最大的天然氣供給方,但俄的天然氣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從中亞買來的。在伊朗的幫助下,俄在以法律方式討論里海修線的不可行性。
而且俄也在向中亞提供大量幫助,以避免出現(xiàn)像與烏克蘭反目成仇的情況在后院能源基地重演。尤其是土庫曼斯坦總統(tǒng)尼亞佐夫去世后,一直在等待機會的西方能源公司再次把目光匯聚在了中亞。
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么去年11月在土庫曼城市阿什哈巴德舉行的土庫曼石油天然氣會議上,西方能源公司紛紛慷慨解囊,競相贊助。盡管并沒有簽訂協(xié)議,康菲、雪佛龍等公司也并沒有后悔飛過去砸錢。
美國能源部長薩繆·博德曼在樂觀情緒中說:“機會真的來了,這在一年前還難以想象?!?/p>
但是正如博德曼所說的,機會確實來了。在幾百公里之外的烏茲別克斯坦的克孜勒庫姆沙漠中,俄羅斯工人正在忙著焊接盧克油田中的最后一根管線。在去年11月29日的剪彩儀式上,油漆鏨亮的管道輸送著天然氣,滾滾擁向了俄羅斯所在的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