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布托曾經(jīng)是伊斯蘭世界第一位女總理,也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女總理。她的死,不但震動了巴基斯坦乃至世界政壇,也向我們揭開了巴基斯坦最大的政治家族——布托家族的傳奇內(nèi)幕。
“布托家族萬歲”
與家族成員的非正常死亡
據(jù)貝·布托的貼身助手講,貝·布托在被暗殺前所講的最后一句話是:“布托家族萬歲!”這個值得高喊“萬歲”的布托家族究竟都是何許人也?
布托家族是巴基斯坦的西南部信德省的名門望族,從她祖父那代起開始步入政壇,其家族人口有70萬之眾,分布于巴基斯坦各地及印度。
貝·布托的祖父曾是信德省的大地主,擁有的土地均以平方英里計算。他很有政治遠見,早在英國統(tǒng)治印巴次大陸時期,他就開始從政。巴基斯坦獨立后,他很快成為了政界要人。貝·布托的祖母出身于收入低微的印度教徒家庭,因為聰慧和道德高尚而贏得了貝·布托祖父的愛。據(jù)說,布托家族之所以能夠成為巴基斯坦政壇最顯赫的家族,老祖母功不可沒。在此后的歷史中我們看到,“女人政治”的影響從布托家族內(nèi)部一直延伸到了國家政壇。
貝·布托的老爸是阿里·布托,中國人對他并不陌生。他曾多次來華訪問,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的接見。他信奉社會主義,在巴基斯坦社會底層有很大的支持力量。他認為,“社會主義是能夠適應巴基斯坦文化的。社會主義的基本準則——平等主義和禁止剝削,同樣也是伊斯蘭教的準則”。他在巴基斯坦積極推行“伊斯蘭社會主義”政策,進行改革,把22家大家族的私人企業(yè)歸為國有;廢除企業(yè)總代辦處,改善工人勞動條件,提高工人工資;在農(nóng)村實行土地改革,把私人超額的土地歸為國有,然后分給農(nóng)民等等。老布托的改革觸動了利益集團,遭到了強烈的聯(lián)合抵制。1977年7月,軍人齊亞·哈克發(fā)動政變推翻政府,逮捕老布托。1979年4月,哈克不顧中國等國家的求情,以“謀殺政敵”的罪名絞死了老布托。28年后,從AK-47自動步槍中射出的子彈打斷了其女兒貝·布托的脊髓,致其死亡。她的遺體被運回信德省的拉卡納地區(qū),在家族墓地中老布托的墓旁安葬。
貝·布托的母親努斯拉特·布托生于巴基斯坦伊斯巴哈尼資本家家族,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社會活動家,曾經(jīng)三次被當局逮捕、關押,深受底層民眾的支持。阿里·布托被絞死后,努接替夫職,被稱為“鐵蝴蝶”的貝·布托就頗具母親當年的堅強與剛毅。
貝·布托的兩個弟弟都死因蹊蹺。1985年,28歲的家族次子納瓦茲被發(fā)現(xiàn)死在法國里維埃拉的公寓中。貝·布托曾向媒體表示說,她的弟弟是被毒死的。家族長子穆爾塔扎曾流亡海外16年。他回國后,于1996年在巴基斯坦卡拉奇與當?shù)鼐桨l(fā)生激烈沖突,他與6名支持者一同被打死。布托家族對外宣稱,這是蓄意謀殺。
貝·布托身亡后,阿里·布托臥床不起的妻子努斯拉特和貝·布托不關心政治的妹妹薩娜姆,是布托家庭的僅存成員。薩娜姆·布托雖然沒有姐姐光芒四射,但卻是貝·布托的“知心密友”,當家族內(nèi)部就繼承問題產(chǎn)生分歧時,薩娜姆一直堅定地站在貝·布托一邊。這次貝·布托回國之前曾收到警告,說是在卡拉奇會發(fā)生針對她的襲擊。然而最后時刻陪同她走下飛機的,不是丈夫也不是子女,而是她的妹妹薩娜姆·布托。
給貝·布托惹來麻煩的卻是她的“知心愛人”——丈夫扎爾達里。為了政治事業(yè),阿里·布托曾要求女兒終身不嫁,但隨后又改口,為女兒“包辦婚姻”。丈夫是巴基斯坦建筑業(yè)巨頭扎爾達里。扎爾達里與布托同歲,出身于巴基斯坦南部一個闊綽的地主家庭。兩人在見面后的第五天便閃電般訂婚了。在舉行婚禮前,布托從未和丈夫單獨相處過,就算有家人在場也不相互握手。為了振奮人民黨自阿里·布托身受絞刑后的低迷士氣,他們有意將婚禮辦成了一場熱鬧、隆重的“嘉年華”。當時,婚禮請柬在黑市上曾賣到上千盧比,甚至還出現(xiàn)了偽造的請柬。然而,就是這位出身名門的夫婿,日后在出任巴投資部長期間向所有工程公司索要了10%的回扣,被稱為“10%先生”,貝·布托也多次受到“10%先生”的牽連。
布托家族“窩里反”
貝·布托出事后,巴基斯坦局勢立即陷入了動蕩,總統(tǒng)穆沙拉夫宣布巴國進入緊急狀態(tài)。大選在即,誰來繼承貝·布托的政治遺愿,這是個巨大的問號。
貝·布托遇刺后,布托家族的一位親戚從巴基斯坦寫信給媒體說:“留下3個十多歲的孩子!這個國家將被分裂了。”貝·布托的3個孩子分別是:19歲的兒子比拉瓦爾、17歲的女兒巴卡塔瓦爾和14歲的女兒阿西法。
或許是出于家族屢受政治暗殺之禍,作為母親的貝·布托在接受印度媒體記者采訪時曾表示說,想讓自己的兒女遠離政治?!拔业暮⒆觽兏艺f,他們很擔心我的安全。我能理解這種擔憂。但他們屬于布托家族,我們必須以勇氣面對未來,無論將是何種狂風暴雨。”但是這次遇刺后不久,貝·布托生前所領導的人民黨公布了貝·布托的遺囑:由19歲的兒子比拉瓦爾出任人民黨主席。貝·布托的丈夫扎爾達里出任類似“攝政王”的聯(lián)合主席。為了表示繼承母志,比拉瓦爾將自己的名字由比拉瓦爾·扎爾達里改為比拉瓦爾·布托·扎爾達里。
此言一出,首先在布托家族內(nèi)部引發(fā)“窩里反”。貝·布托的叔叔蒙塔茲·布托第一個跳了出來,對比拉瓦爾的象征性“改名接權”表示強烈不滿。他認為,比拉瓦爾改名的行為違反了巴基斯坦的部落傳統(tǒng)規(guī)范,他不是布托家族的人,因此沒有權利領導人民黨。“應該由姓布托的人來領導人民黨。你不能僅僅加上個名字就改變了身份,也無法在一夜之間就成為布托家族里的人?!?/p>
蒙塔茲還對貝·布托遺囑的真實性表示懷疑。他說:“這份遺囑出現(xiàn)得太突然了,以前從來沒有人看到過她的遺囑,這實在是讓人感到疑惑?!彼硎?,人民黨主席職位應該傳給貝·布托的妹妹——薩娜姆·布托,或者傳給貝·布托的弟媳——金娃·布托——的一個孩子。但深明大義的妹妹薩娜姆立即在倫敦表示說:“我認為新的領袖人選遵循了貝·布托的遺愿,這不僅有助于人民黨盡早解決領導人爭端,更可以在未來增強其實力?!?/p>
實際上,這種“奪嫡之爭”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在布托家族上演了。當年阿里·布托被絞死后,家族曾就誰來繼任的問題進行了激烈的爭論,貝·布托的母親認為家族政治事業(yè)“傳男不傳女”,應該讓兒子來繼任,以致貝·布托母女分裂。最終,妹妹的支持讓貝·布托獲得了勝利。但貝·布托的弟弟一直不能釋懷,流亡回國后還在不斷指責姐姐貝·布托與穆沙拉夫妥協(xié)是“背叛了布托家族的利益”。叔叔蒙塔茲也一直是貝·布托弟弟的支持者。
此外,與貝·布托平輩的弟媳婦金娃·布托(弟弟穆爾塔扎的遺孀)也是貝·布托的反對者。她在競選中將矛頭直指貝·布托,人們將她們的對立稱為“布托家族的姑嫂之爭”。不但有長輩的批評和同輩人的挑戰(zhàn),連小貝·布托一輩的侄媳婦也敢對她“叫板”。侄媳婦法蒂瑪·布托,現(xiàn)年25歲,是《巴基斯坦新聞報》的專欄作者,她強烈反對巴基斯坦總統(tǒng)穆沙拉夫撤消針對貝·布托的腐敗指控,并稱貝·布托是“巴基斯坦最危險的女人”。
由此可見,除了父親阿里·布托與妹妹之外,家族內(nèi)部的人幾乎都是貝·布托從政的反對派。這種家人的孤立和政治上的對立,或許可以解釋為什么貝·布托對她的“貪污”丈夫癡心異常,當別人都在指責丈夫是“貪污犯”時,貝·布托卻引用莎士比亞劇中名言來為丈夫辯解:“我相信是天下人負他,而非他負天下人。”
家族政治,冷暖自知
南亞地區(qū)素有家族政治的傳統(tǒng),并產(chǎn)生了諸如布托家族、尼赫魯家族、斯里蘭卡班達拉奈克母女等世界知名的政治家族。但由于政治的、宗教的等等原因,印度次大陸國家也一直風行刺殺政治家的卑劣風氣:早年間錫蘭(如今為斯里蘭卡)的女總理班達拉奈克曾多次遭遇“猛虎”等恐怖組織的未遂暗殺;孟加拉總統(tǒng)齊亞·拉赫曼在1981年一次流產(chǎn)政變中被打死;印度前總理尼赫魯?shù)呐畠?、前總理甘地夫人及繼任總理的長子也多次遭受暗殺并最終被刺殺身亡;貝·布托也多次遭受暗殺,就在不久前結束國外流亡歸國后的一次集會上,險遭不測,沒想到如今卻被恐怖分子刺殺得逞。
政治光環(huán)賜予這些家族無上的榮光,但殺戮也接踵而來。像布托家族這樣數(shù)輩多人連遭殺害的悲劇命運,可謂是“成也政治,敗也政治”。百年前,當貝·布托的祖父選擇將家族帶入政壇之時,不知他是否有思考過那句名言:人生要你去選擇,同時付出與選項相應的代價。對于家族來說,政治,是把雙刃劍?;蛟S,正如貝·布托的書中所言:“民主才是最好的復仇?!?/p>
新聞鏈接:南亞豪門的暗殺厄運
印度:尼赫魯·甘地家族:該家族三代人追隨圣雄·甘地,在印度政壇占有重要地位,影響一直延續(xù)至今。但該家族本身與圣雄甘地并無親緣瓜葛,其祖先是克什米爾地區(qū)的高級種姓婆羅門。家族曾出現(xiàn)了印度獨立后的第一任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與其女英迪拉·甘地,父女執(zhí)掌印度政壇長達30年之久。英迪拉·甘地與丈夫均死于暗殺。2004年印度大選中脫穎而出的女政治家索尼亞·甘地是英迪拉·甘地的兒媳。
斯里蘭卡:班達拉奈克家族:1959年,斯里蘭卡總理所羅門·班達拉奈克被一名身著僧侶服的人暗殺。其后,其妻繼任總理,就是我們熟知的班達拉奈克夫人,她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女總理,曾多次訪華。班達拉奈克夫人的女兒庫馬拉通加夫人同樣成為該國總理,后擔任總統(tǒng),她在1999年一次疑為“泰米爾猛虎”組織的暗殺行動中負傷,右眼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