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它是美在大紅大紫,妙在古色古香;有人說它一紅頂萬紅。
也有人說,它是中國古代陶瓷匠人有意識地把中國繪畫搬上陶瓷器皿的過程。在當時的工藝條件的制約下,它仍顯示出中國匠人對中國繪畫風格的直接追求,其巧思妙心,深合東方文化的精神內(nèi)核。
它就是五彩瓷。
公元1686年(康熙25年),泰國派遣使者到法國,送給當時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和他的臣僚們無數(shù)珍貴的禮物。其中大受歡迎的,就有中國的五彩瓷。
2000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件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引得世界各地藏家競相爭奪,最終以高達4404.475萬港元成交。成為當時成交價格最高的中國瓷器。
一個時代過去,一個時代又來,五彩瓷似乎是永遠的禮物和珍品。
環(huán)環(huán)相連 講究多多
什么是五彩?它又稱“古彩”、“硬彩”。五彩,含多彩之意。特點是顏色豐富繁多,五彩斑斕。五彩所用的顏色,一般來說有紅、黃、翠、紫、綠這五種基本色。用色雖然不多,但是花飾們卻能巧妙地運用發(fā)色效果,尤其是紅綠兩色的搭配,構成對比強烈、鮮艷明快、古樸大方、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的色彩特征。
五彩系在已燒成的素器上以多種彩料繪畫圖案花紋,再于770℃—800℃爐中二次焙燒而成。因其線條明朗,燒成溫度稍高于粉彩,但又不及粉彩柔和,故又稱為“硬彩”。
五彩起源于明代,成熟于清代,是景德鎮(zhèn)首創(chuàng)的釉上彩繪的一種傳統(tǒng)瓷??滴跷宀试蔀樘沾裳b飾的主流形式盛行一時。但到了雍正時期,由于粉彩瓷更符合中國畫的表現(xiàn)意蘊,五彩于是退隱江湖,出于對前朝視為“古”的傳統(tǒng)觀點,所以,五彩又稱“古彩”。
做一件五彩瓷很難,因為它怎么搭配色彩,用哪些色料,都有講究。清《南窯筆記》云:“彩色有礬紅,用皂礬煉者,以陳為佳;黃色用石末鉛粉,入礬紅少許配成;用鉛粉、石末入銅花為綠色;鉛粉石末入青料則成紫色;翠色則以京翠為上,廣翠次之?!边@些顏料是含有鐵、鉆、銅、錳、銻等礦物元素著色劑的低溫色料。五彩是將這些顏色巧妙搭配在一起,構成豐富多彩的裝飾效果。
五彩瓷的精美還依賴于整個制瓷過程。從制坯、燒成、彩繪、二次燒成,環(huán)環(huán)相連,馬虎不得。明清時景德鎮(zhèn)制瓷分工很細,僅彩繪一項,《景德鎮(zhèn)陶錄》記載,就有“乳顏料工、畫樣工、繪事工、配色工、填色工、燒爐工”。
五彩在畫彩時也有嚴格的工藝規(guī)定?!爸廉嫶伤柚希?jīng)月之后始堪應用?!碑嫴蕰r“須將各種顏料研細調(diào)合,必熟諳顏色火候之性,以眼明、心細、手準為佳。其用顏料法有三,一用蕓香油,一用膠水,一用清水。蓋油便于渲染,膠便于榻抹,而清水調(diào)色則便于堆填”。
在制瓷工藝中,燒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環(huán)?!毒暗骆?zhèn)陶錄》云:“白瓷加彩后,復須燒煉,以固顏色。爰有明暗爐之制。小器則用明爐,口門向外,周圍炭火,置鐵輪其下,托以鐵叉,以鉤撥輪使轉,以勻火氣。大件則用暗爐,高三尺余,周圍夾層貯炭火,下留風眼,將瓷器貯于爐,人執(zhí)圓板以避火氣,爐頂泥封,燒一晝夜為度?!睙?,火度最重要,火度高了,有些顏料就出現(xiàn)流動;火度不夠,顏色不發(fā)亮,釉面灰暗。因此,燒成工藝是決定五彩成敗的關鍵。做一件精美的五彩,可謂難也。
“三彩”開啟“五彩”
故宮瓷器專家耿寶昌認為,元代已有五彩瓷器的出現(xiàn)。文中說:“關于中國陶瓷史上增補此一新品,時見粗器,而典型的元代五彩精品莫過于此,據(jù)此為史罕見的‘五色花戧金’即是元代景德鎮(zhèn)供皇家之用的御窯五彩珍品iexcl;iexcl;。”但直到現(xiàn)在也未發(fā)現(xiàn)實物,因此上述看法只能停留在估計的基礎上。
五彩是古代陶瓷藝人有意識地把中國繪畫搬上陶瓷器皿的強烈愿望實現(xiàn)的過程。在當時的工藝條件的制約下,五彩仍顯示出中國匠人對中國繪畫風格的直接追求,其巧思妙心,深含東方文化的精神內(nèi)ordm;。
這要從唐三彩說起。唐代的三彩陶使用的都是翠、綠、黃、白、赭、褐等多種低溫釉。這些釉色在未燒前都是粉末狀,用點畫的方法將幾種色釉混合在一起進行裝飾的。在燒煉時,釉色會自由流動,不受控制。所以唐三彩的陶俑就有釉面滲透自然,形成富有天趣、瑰麗的色彩肌理。因此也激發(fā)了人們用三彩釉進行彩繪的創(chuàng)作欲望。
唐三彩這種自由流動而不受控制的顏料,給平面作畫會帶來很大難度。直到宋代,河南磁州窯用礬紅調(diào)鉛粉用于釉面上,產(chǎn)生了紅綠兩色的釉上彩繪,這種裝飾解決了唐三彩釉色流動的問題,從料色上奠定了古彩瓷工藝基礎。
紅綠彩首開了采取用毛筆蘸料進行釉上彩繪的先河,把筆繪賦彩的形象思維,第一次付諸了實踐。這候鳥時花,這高土名姬、這魚藻草蟲,雖是恬簡略貌,紅綠相間,卻也賞心悅目,意氣飛揚,這對于當時見慣于單色釉陶瓷裝飾的人們來說,不啻于一種清新的色彩視覺,一種可品可讀的形象地畫圖展示。
到了南宋時,宋室南遷,北方名窯的一大批工匠也隨之南下,磁州窯的釉上彩繪技術也傳到了江西,自然也就影響到了景德鎮(zhèn)。元代的青花瓷就比較成熟了。景德鎮(zhèn)御器廠的工匠們?yōu)榱私鉀Q青花畫面單一色彩的視覺形象問題,就把釉下青花和釉上彩料進行綜合裝飾,這釉上彩料就包括了紅綠彩。
元代統(tǒng)治者對制瓷業(yè)的高度重讓景德鎮(zhèn)逐漸成為全國制瓷中心。這里不僅匯集了南北兩方的能工巧匠,而且還以“有命則供,否則止”的方式為皇家和官府燒造瓷器,這對五彩的發(fā)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皇帝的特殊愛好
到了明代,那時全國幾大著名的瓷窯均出現(xiàn)衰落的趨勢。而此時的景德鎮(zhèn)已發(fā)展成為天下窯器所聚的全國性瓷業(yè)中心,故有“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鎮(zhèn)”。
明代洪武年間,朝廷在景德鎮(zhèn)設置了御窯廠。御窯廠平時有饒州府的官吏管理,每逢大量燒造時,朝廷便派宦官到景德鎮(zhèn)監(jiān)督陶瓷的燒造,追求“至精至美之瓷”。當時御窯廠的制作均非常精致,不惜耗時費力,發(fā)現(xiàn)稍有瑕疵,立即打碎埋掉,選出最好的供皇帝和朝廷享用。精美的五彩瓷由此產(chǎn)生。
到了明代嘉靖年間,創(chuàng)燒出了具有很高藝術品位和欣賞價值的“大明五彩”,景德鎮(zhèn)人叫它大明古彩。嘉靖一朝瓷器生產(chǎn)量在明朝最多,由于采用“官搭民燒”的做法,出現(xiàn)了官窯民窯競燒的局面。同時瓷器的對外輸出也極大地刺激和促進了陶瓷品種的創(chuàng)新?!毒暗骆?zhèn)陶錄》記載:“制作益考,無物不有。”嘉靖釉上五彩以紅、綠、黃、紫、孔雀藍、黑彩描畫圖案,其中紅、綠、黃為三主色,亦有金彩等多種色彩的五彩瓷器。如今在世界各地許多博物館中,嘉靖五彩瓷傳世品很多,其中大器較多,如大罐、大缸、大盤等。
明代嘉靖萬歷時期的五彩瓷是中國五彩瓷發(fā)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階段。特別是萬歷年間景德鎮(zhèn)御器廠出品的五彩瓷,紋樣裝飾飽滿,色彩濃艷秩麗,圖案幾乎布滿整個器皿,卻不失雍容典雅的皇家氣度;色彩斑斕,卻無損華貴高雅的官窯風韻。有詩人稱它是“五色遞嬗古彝上,若鮮若黯濃淡間?!?/p>
大明五彩瓷的一個顯著特點,其色彩是釉上的紅綠黃紫加上釉下的藍色組合。大明五彩瓷還不能說是完全成熟的五彩瓷,因為它的藍色是借助于釉下青花的鈷藍。
到了清朝康熙年間,御器廠的陶瓷工匠們經(jīng)過探索和實踐,開發(fā)了古翠這種釉上顏色,完全取代了青花的鈷料,充實了五彩的基本色彩系列,形成了獨立的純釉上彩繪的瓷種——康熙五彩,也就是景德鎮(zhèn)人稱之為康熙古彩窯。
康熙五彩不僅繼承了大明五彩的色彩語言。而且在題材上也極為講究:它以鳳凰、白鶴、鴛鴦、、黃鶯五禽構圖,宣揚的是“鳳為之長,飛則群鳥從,出則王政平,國有道”的倫理道德。
從某種意義上說,清康熙時的五彩瓷是真正意義上的五彩瓷。因為康熙五彩的最大特點是運用了釉上藍彩和黑彩,形成了紅、綠、黃、黑、赭、藍等多種顏色的搭配和運用。這說明康熙時燒造五彩瓷的工藝已十分成熟。改變了明代嘉靖、萬歷時只重色彩而不講究造型的粗率畫風。其施彩較明代均勻,勾勒輪廓所用線條以焦墨為料,筆鋒勁挺有力,后用油墨彩料,筆觸圓潤柔和。所謂陳瀏《陶雅》云:“康熙五彩能力最大,縱橫變化層出而未窮也?!逼洹叭宋镆埋拮顬樯鷦?,樹則老千槎芽,花則風枝婀娜”。
康熙五彩不但官窯器工細,民窯器也不遜色。甚至表現(xiàn)風格分化更為活潑天真,以致《陶雅》中也坦言:“康熙彩畫往往官窯不如客貨,亦一奇也。官窯力求工細,下筆不肯茍率,自所其畏??拓浶攀謸]灑,老筆紛披,時或有獨到之天趣,令人不可方物?!彼^客貨者,乃民窯也。
雍正一朝,為時雖然短暫,僅有十三年,但在瓷器制作工藝上卻有突出的貢獻,達到了新的歷史水平。在康熙制瓷業(yè)的基礎上,皇帝對瓷器的特殊愛好和直接干預都促使景德鎮(zhèn)瓷業(yè)水平迅速提高。這時的官窯不僅派有督窯官,甚至由皇帝本人親自規(guī)定器物的造型、花紋圖案、色彩,先由宮廷制成木樣,交督窯官照樣燒制。督窯官奉命唯謹,為了解制瓷過程和工藝,不惜親至窯場,與“工匠同食息者三年”,使自己由外行變成內(nèi)行,并進而成為制瓷專家。
唐英就是雍、乾兩朝督窯官中一位成績斐然,聲名卓著的代表人物。他1728年奉命兼任景德鎮(zhèn)督陶官,在職將近30年,先后為雍正和乾隆兩朝皇帝燒制瓷器,積累了豐富的制瓷經(jīng)驗,由他主持燒制的瓷器無不精美,深受兩朝皇帝的賞識,因此,乾隆年間的官窯也被人們稱為“唐窯”。在唐英的督辦下,乾隆斗彩瓷器,器型變化多端、裝飾富貴華麗、色彩絢麗繽紛。
從道光二十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以后,中國社會發(fā)生巨大變化,瓷業(yè)的發(fā)展同其他經(jīng)濟、文化事業(yè)一樣,隨同國勢日衰,逐漸走下坡路。正像《陶雅》所說:“中葉以后,深厚固不如康熙,美麗也不及雍正。惟以不惜工本之故,猶足以容與中流。嘉、道以降,畫工彩料直愈趨愈下iexcl;iexcl;”清末五彩已不再風騷獨領。
走紅拍賣市場
近年來國內(nèi)藝術品市場迅猛發(fā)展,藏家對古代瓷器藝術品的認識不斷深入,經(jīng)濟實力雄厚的藏家開始關注官窯五彩瓷器的收藏。
2000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件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引得世界各地藏家競相爭奪,最終以高達4404.475萬港元成交。成為當時成交價格最高的中國瓷器。由此開始內(nèi)地藏家開始逐漸關注明代官窯五彩瓷器,此后屢創(chuàng)佳績。
2002年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一件萬歷五彩龍紋出戟花觚以474.25萬港元成交。2006年,北京誠軒拍賣會上一件明萬歷五彩人物小蓋罐以121萬元成交。2007年,遼寧國際商品拍賣有限公司秋季拍賣的明嘉靖《五彩魚藻紋大罐》以2970萬元成交,也創(chuàng)下明代五彩瓷器拍賣最高價。
近年,五彩瓷成交前10位中,有一半是明朝嘉慶萬歷時期的五彩瓷器,可見目前,明代官窯五彩瓷器的價值正在逐漸上升,也預示著明代五彩瓷器在拍賣市場上空間巨大。
與明代的嘉靖、萬歷五彩相比,康熙五彩瓷器筆法更加細膩,時人曾評價說,康熙時的畫筆為清代之冠,這從拍賣成交上也可見一斑。在目前位于成交前列的康熙五彩瓷器來看,工筆花鳥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像香港蘇富比2005年秋拍推出的清康熙·五彩果鳥圖碗(一對)以及2006年香港佳士得春拍推出的御制珊瑚紅地五彩花卉碗(一對),成交價均為546.96萬元,是目前身價最高的康熙五彩瓷器。
以上這些高價成交的康熙五彩瓷器基本上都是官窯,但從目前的市場來看,更多是民窯所燒。由于民窯產(chǎn)品在裝飾上受的束縛較少,所以其圖案題材豐富多樣,運用自如。在拍賣市場上一個最為典型的例子是,在2000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上,清康熙·五彩三國演義圖棒槌瓶,以超過43萬元的價格成交。所以有專家說,在五彩瓷器的拍賣投資中,不一定要將眼光僅僅放在官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