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操作型探究題作為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問題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的良好載體,而逐漸成為中考的熱點題型之一.
操作型探究題以幾何圖形為背景,通過平移、旋轉構造出新圖形,從圖形的形狀和位置的變化中去探求函數(shù)、方程、全等、相似、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學生通過觀察圖形在變化過程中所隱含的規(guī)律,猜想所得結論,并進行證明及相關計算,是解決此類問題的基本策略.解決的過程要綜合到用到數(shù)形結合、函數(shù)與方程、特殊與一般等數(shù)學思想,通過分類討論、相似與全等、函數(shù)建模等方法實現(xiàn)問題的解決.圖形在運動變化中,是否保留或具備某種性質,這往往是通過操作、探索、猜想、歸納、證明才能體現(xiàn).從而凸顯了在中考中注重“方法和過程”的新理念.下面通過幾道題的具體分析,說明此類問題的解題策略.
一、與正方形有關的操作型探究題
范例1:已知正方形ABCD,一等腰直角三角板的一個銳角頂點與A點重合,將此三角板繞A點旋轉時,兩邊分別交直線BC、CD于M、N.
(1)當M、N分別在邊BC、CD上時(如圖1),求證: BM+DN=MN;
(2)當M、N分別在邊BC、CD所在的直線上(如圖2、圖3)時,線段BM、DN、MN之間又有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請直接寫出結論.
(3)在圖3中,作直線BD交直線AM、AN于P、Q兩點,若MN=10,CM=8,求AP的長.
【思路分析】從(1)問的結論上看,求證兩條線段的和等于第三條線段,易于想到“截長補短”法(如圖4),延長MB到E,使BE=DN,易證△ABE≌△AND,再證△AMN≌△AME,得到MN=ME=BM+DN.同理得到圖2的結論為:MN=BM-DN.圖3的結論為:MN=DN-BM.(3)問屬于運動到特殊情況時求AP的長(如圖5).在Rt△CMN中,利用勾股定理易求
【評析】這道試題設計精巧,新穎別致,考查的知識點包括圖形的旋轉、函數(shù)與方程、三角形的全等與相似、正方形的性質、勾股定理、銳角三角函數(shù)等;在求解的過程中可以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建模能力、對圖形的直覺能力以及在圖形變化中看到不變實質的數(shù)學洞察能力和從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即要求學生能靈活運用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也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實踐操作經(jīng)驗和較開闊的思維品質,充分體現(xiàn)了中考方向和發(fā)展趨勢.
二、與圓有關的操作型探究題
范例2:點A在直線MN上,∠PAM=60°,AD平分∠PAM,AD=6,點C在射線AP上,過A、D、C三點作⊙O.
1.若⊙O與直線MN相切時,求AC長.(如圖1)
2.若⊙O經(jīng)過直線MN上除點A的另一個點B,當⊙O的大小變化時,給出兩個結論:①AC+AB為定值;② AC-AB為定值.當B在AM上時(如圖2)或當B在AN上時(如圖3),上述結論中是否有正確的結論?如果有,判斷并說明那一個結論成立,并求出定值是多少?
【評析】此題以圓為背景,結合圓的基本性質、三角形的全等、三角函數(shù)等知識,考查了學生對初中數(shù)學重要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在解題思路上一脈相承,重點強調了學生對典型圖形的構造與應用.對知識的遷移與變式都有較高的要求,對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大有裨益.
三、與三角板有關的操作型探究題
范例3:已知,在四邊形ABCD中,AB=AD,∠BAD=120°,BC=DC,∠BCD=60°.將直角三角板PMN的60°角的頂點放在該四邊形上,使得P點與A點重合.旋轉三角板PMN,在旋轉的過程中,三角板PMN的直角邊PM與直線BC交于點E,斜邊PN與直線DC交于點F,連接EF.
1.當E、F分別在BC、CD邊上時(如圖1),求證EF=BE+DF.
2.當E、F分別在直線BC、CD上時(如圖2、圖3),線段EF、BE、DF之間又有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請直接寫出結論.
3.在圖3中,作直線BD,分別交直線AM、AN于點G、H.若AE=3,求AH的長.
【思路分析】從已知條件中可以證明△ABC≌△ADC,得到∠ABC=∠ADC=90°. AC平分∠BAD.而∠MPN= 60°,易于想到利用旋轉構造△ABE≌△ADQ(如圖4),進一步得到△AEF≌△AQF,得到EF=FQ=BE+DF.同樣的思路可以得到圖2的結論為:EF=DF-BE;圖3的結論為:EF= BE-DF.在問3中,連接AC后(如圖5),得到△ACE∽△ADH,AH∶AE=AD
【評析】此題通過旋轉變換,利用角平分線構造軸對稱圖形,圖1易于得到結論,而圖2、圖3只有借助解決圖1的基本思路,才能出現(xiàn)思維的轉向,從而產(chǎn)生頓悟.問3中,只給出AE=3一個數(shù)量關系,去求AH的長度,必然要深入挖掘原題中存在的數(shù)量關系,結合所求,構造相似三角形.這樣不斷反復認知與所求,調節(jié)思維方向,準確確定思路點,才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操作型探究題為學生提供了猜想與探究的空間,展示了學生學習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體驗了問題的提出、結論的探索與應用.不但獲得知識,而且培養(yǎng)了自信的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改變了以往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學生形成“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新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學生個性發(fā)展.此類試題也必將推動中考試題的進一步發(fā)展.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阿城區(qū)雙豐鎮(zhèn)第1中學)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nèi)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