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小棚生產的不斷發(fā)展,栽培的品種也不斷增加,我們總結出在北方條件下小棚西瓜栽培模式,通過采用嫁接栽培、提早栽培,充分利用4~5月份溫光條件,不僅可提前20~30天上市,同時可以一次播種兩次收獲,使產量大幅度提高,增加經濟效益,深受農民的歡迎。經過幾年的試驗、示范,其栽培技術逐步完善,現已初步達到模式化、規(guī)范化種植水平。
一、育苗
1、品種選擇
砧木:黑籽南瓜。
接穗:選用耐寒、抗病、含糖量高、商品性好、耐運輸的早熟西瓜品種,如京欣一號、黑美人。
2、營養(yǎng)土的配制 用4份園田土(忌用菜園土或種過瓜類作物的土壤,最好用蔥蒜茬土)、4份充分腐熟的優(yōu)質農家肥、1份腐熟的馬糞、1份草木灰,然后按每立方加入50%多菌靈150~200g,50%辛硫磷50g,混合均勻后,裝入8×8營養(yǎng)缽,缽內留出3cm的空間,以利播種后覆土、播種前1周澆足濕透營養(yǎng)缽。
3、苗床設置 在溫室內設置南北走向苗床、東西寬1.2m,要求畦底平整,畦埂寬30~40cm,高15~20cm。
4、溫室消毒 播種前溫室用硫磺粉2公斤/畝+敵敵畏0.2公斤/畝拌鋸末薰24小時。
5、種子處理 黑籽南瓜種子休眠性很強,需用赤霉素打破休眠。具體做法是:先用溫水浸泡種子1~2小時,搓洗除去雜物,然后用150~200ppm赤霉素浸24小時,用濕毛巾包好,放在30℃條件下催芽18—24h,每天用溫水清洗1次,待80%的種子露白即可播種。
6、播種 哈爾濱地區(qū)可3月初溫室內播種,砧木浸種不催芽,西瓜種子催芽后同時播于營養(yǎng)缽中,砧木和接穗種子各點播兩粒,覆土1.5cm,蓋地膜。白天棚溫30~35℃,夜間18~22℃,保證土溫在18℃以上,出苗后白天降至2512左右,夜間15~16℃。嫁接前1~2天適當通風降溫,提高幼苗適應性。嫁接前要適當控水以防嫁接時胚軸脆嫩劈裂,西瓜幼苗子葉展開并充分變綠,砧木第一片真葉已展開,是最佳嫁接時期。
7、嫁接
靠接:南瓜去掉生長點,在子葉下0.5~1cm處用刀片呈45度角向下斜削一刀。深度為莖粗的2/5~1/2,切口長約1cm。同時在西瓜接穗相應部位向上呈45度角斜削。深度為頸粗的1/2~2/3,切口長度與砧木切口相同。將接穗切口嵌入砧木莖的切口,使二者接口緊密貼合在一起,用嫁接夾固定接口。
插接:嫁接時先將黑籽南瓜頂芽及真葉去掉,僅留兩片子葉,然后用一個與西瓜苗粗細相當尖端帶有6~8mm斜面的竹簽,斜面向下沿黑籽南瓜子葉葉脈與黑籽南瓜莖約45度角的方向插入,以竹簽尖端剛好露出為準。將西瓜苗在子葉下8~10mm處用刀片斜切斷莖,切面長度8~10mm,拔下竹簽迅速將西瓜接穗切面向下插入葫蘆砧木中,使兩個切面貼緊,砧木子葉與接穗子葉呈“十”字形交叉。
8、嫁接后管理 嫁接后及時蓋小拱棚保濕,并用遮陽網或類似物遮蔭。前三天一般不通風,白天25~28℃,夜間20~22℃,不低于18℃,小拱棚內空氣相對濕度保持95%以上。三天后逐漸增加通風換氣量,縮短遮蔭時間。約7天后接口愈合,切斷接穗根部,約12天嫁接苗成活后,溫度可降到白天24~26℃,夜間16~18℃。15天后去掉嫁接夾。注意及時去掉砧木萌生的側芽。
二、定植前準備
1、施肥 結合耕翻每畝施入發(fā)酵雞糞6000kg,二銨30—40公斤,硫酸鉀30~40公斤,尿素10~15公斤或碳銨25~40公斤。
2、整地、扣棚 定植前5天覆膜、扣小拱棚。小棚宜選擇南北走向,占地寬1.4~1.6m,先在中間開60cm寬、40cm深的定植溝,施肥后深翻使土肥混勻并做成60cm寬,10~15cm高龜背形栽培床,床兩側各形成一條寬30cm的澆水溝,溝外側各做一條20cm高20cm寬的畦埂,埂上每隔1~1.2m插1條2m長、4cm寬的竹片,形成寬約1.5m、高約0.7m的拱架,架上扣2m寬薄膜,四周用土壓嚴壓實,棚間距約1m。
三、定植
4月20日前后選晴好天氣定植,每床定植2行,株距不低于0.7m,畝栽650~700株。定植時將小拱棚棚膜揭起,用移苗器打孔,注意2行穴位交錯定植。每穴灌水1kg。等水滲下后栽苗,栽苗后用土把坑封嚴,隨后壓緊棚膜苗栽完后順溝灌水。
四、定植后管理
1、溫度管理
(1)定植團棵:即從定植到瓜苗5~6片葉由直立生長轉向匍匐生長以前這段時期,大約13~15天。定植后前三天一般不放風以促進緩苗。緩苗后可每天上午十時至下午二時逐步加大放風量,以達到降溫、排濕、改善光照條件,降低植株生長速度,提高抗逆能力,達到葉厚、頸粗、根系壯。
(2)團棵座瓜:此階段已進入4月下旬,晚霜期已過,一般無須考慮凍害。此期植株根系和莖葉生長迅速,極易徒長造成坐果困難。因此要采取上午、中午放大風,夜間虛蓋膜促進養(yǎng)分合理分配,提早坐果。
2、整枝方式 一般采用三蔓整枝方式,當主蔓長到30cm長,莖基部枝條達5cm時,每株選留兩條長勢均勻的健壯側蔓,多余的側蔓及早去掉。一般選留主蔓第二或第三雌花坐果,主蔓坐不住時可選留側蔓雌花坐果。一般坐果節(jié)位以前多余的側枝及早去掉,而坐果節(jié)位以后幾節(jié)的側枝可留3—6片葉打尖,以增加葉面積提高產量。
3、肥水管理 在定植水澆足的情況下,主蔓長約50cm時,可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5公斤,磷酸二氫鉀10公斤。當幼果長至雞蛋大小時每畝隨水沖入尿素15公斤,磷酸二氫鉀20公斤。果實碗口大小時可根據地力情況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磷酸二氫鉀15公斤另外還可噴施葉面肥料防止莖葉早衰。
4、人工輔助授粉 授粉時間是每天早晨7~11時,將當天開放的雄花去掉花瓣,將花粉輕輕涂抹在已開花的雌花柱頭上。在操作中應注意要周到均勻,以防止出現畸型果。
5、西瓜二次結果的方法及關鍵技術 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割蔓再生,即在頭茬瓜定個后,注意選留基部萌生的新蔓3條,頭茬采摘后,距根莖部30cm剪除老蔓,利用基部新蔓結果。另一種是新梢留瓜,即在果實生長后期,利用主、側蔓頂端發(fā)出的新蔓坐果。一般7~10天可開花坐果,此法管理簡單,但坐果節(jié)位高,果形偏小,產量較低。關鍵技術主要是頭茬瓜膨瓜后期做好防病工作,葉面噴肥,嚴防莖葉早衰,摘瓜后及時清潔田園,用生根劑灌根并追肥澆水,促新蔓健壯生長。
五、病蟲害防治
1、白粉病 發(fā)病時用5%硫黃粉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葉面噴霧,7天噴藥1次。
2、炭疽病 用50%炭疽福美300~4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加75%百菌清800倍液混合噴霧,連用2~3次還可兼治其他病害。
3、蚜蟲 用500倍中性洗衣粉葉面噴霧,連續(xù)2~3次;也可用煙草石灰水滅蚜用煙葉0.5kg加水30kg過濾后噴灑,7~10天1次,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葉面噴霧。
六、適時收獲
西瓜幼瓜坐穩(wěn)后掛標簽,早熟品種般在落花后26—28天成熟,注意觀察瓜絲,瓜絲干后,表明瓜已成熟,要及時收獲提早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