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當美國總統(tǒng)喬治·布什走下豪華轎車看到上海浦東新區(qū)的時候,他發(fā)出了一聲驚嘆:“哇!”布什總統(tǒng)對這片土地上的超高速發(fā)展感到異常驚訝。在他的父親做美國駐華大使的時候,浦東還是一片曠野空地。短短25年,這里已經聳立起無數光閃閃的摩天大樓。如果布什總統(tǒng)今天再次造訪上海,他可能已經完全認不出來了。
我們都聽說過“狗年”理論,即“人一歲狗七歲”。那么好,現(xiàn)在歡迎“中國年”理論。這是渣打銀行的高級經濟學家斯蒂芬·格林的新報告的主題。他的基本假設是:每個人都生活在變化中,但其他人的變化速度趕不上此刻中國人的變化速度。格林在報告中指出:“想象一下,你家二十多歲的孩子拿著不可想象的薪水,他們換工作的速度讓你目瞪口呆。推土機把你曾經成長的房子推倒,摩天大廈在廢墟上拔地而起。你的某些鄰居進行超乎尋常的旅行。而另外一些人則面臨著病痛。他們在沒看病之前已經花掉了好大一筆銀子。突然間,街上到處都是古怪的外國人,所有人看起來都有些暈頭脹腦的?!?/p>
格林可能是第一個設法計算中國變化速度的經濟學家。他自己也承認有點兒半開玩笑半認真。他說:“當然,我們計算中國年是有點兒玩笑的意思。但我們希望能把人們在進入中國之后所感受到的那種頭暈眼花的變化速度,用數字計算表達出來?!?/p>
根據格林的計算,一個美國年等于1/4個中國年,一個英國年約為1/4個中國年。換句話說,在中國的生活變化要比在美國和英國快三倍。這種變化速度對亞洲人來說是司空見慣的。比如一個新加坡年大概等于半個中國年,一個韓國年等于8個中國月。而對于非洲國家來說則是另外一種意義。自1980年以來,非洲國家馬拉維的年均經濟增長速度為0.001%,它一年的經濟增長只約等于中國7個小時的增長。尼日利亞過去30年的經濟增長只相當于中國過去一年的經濟增長。
“在北京、上海、大連及中國的另外一些城市,起重機正在不分晝夜地加高城市的地平線。我們只能想象著感受一下夜以繼日的變化速度,而‘中國年’則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有趣的感受工具?!?/p>
呂強//摘自人民網強國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