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管制規(guī)則有橫財可發(fā)
1996年,麥高文榮登《福布斯》雜志評選的美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2 0位商界英雄”排行榜。他率領美國MCI公司打破了ATT的壟斷,促成了“ATT分拆案”,不但成就了一個輝煌的企業(yè),而且開創(chuàng)了美國電信業(yè)的新紀元。從他1968年創(chuàng)辦MCI以來的24年時間里,他為電信業(yè)帶入了全新的技術和創(chuàng)新的服務,更創(chuàng)造了電信業(yè)一向最稀缺的財富——競爭。他的名言是:“改變管制規(guī)則有橫財可發(fā)”。
麥高文僅用了20多年的時間便從當時美國最大的電信商——AT&T“鼻子上的小昆蟲”變?yōu)槠鋸娪辛Φ母偁帉κ帧T贛CI創(chuàng)立之初,便面臨著AT&T對電信市場壟斷經營的巨大壓力。為打破后者對長話和市話服務的壟斷經營,MCI與AT&T在聯(lián)邦通訊委員會(FCC)、司法部、聯(lián)邦法院進行了幾十次訴訟,終于使司法部于1974年依據(jù)反壟斷法起訴AT&T在經營長話、市話、電信設備市場上的獨家壟斷。經過8年的訴訟之后,聯(lián)邦法院于1982年作出了對美國電信史具有深遠影響的判決:從1984年1月1日起,AT&T被“肢解”為經營市話和地區(qū)性長途的7個獨立的貝爾公司、經營長話業(yè)務的AT&T、設備制造和貝爾實驗室。
MCI于1968年將其總部遷至靠近FCC的華盛頓商業(yè)區(qū)。對于這一舉動的解釋,麥高文直言不諱地說:MCI就是要在高層設立一個“觸角”。由于距離FCC很近,可以使訴訟代理人輕松地跨越幾個街區(qū)到FCC檢查AT&T的價格計劃、查閱相關規(guī)制文件等。公司的一些高級人員甚至成為FCC的決策者和領導人。許多曾在MCI工作過的管理者和規(guī)制專家,后來還成為其它電信公司的高層經營者。
后來,Motorola、Oracle等公司即使不將總部遷往華盛頓,也要在華盛頓設立自己的辦公機構,以期在此建立自己的“觸角”。
為打破ATT對長途電話服務的壟斷,麥高文奮戰(zhàn)了十年時間。人們對他說:“10年!你怎么堅持下來的?”
他回答:“你是說你認為這是愚蠢的?我從來沒有想它要那么長的時間。我想我明天就可以做到!”
只有瘋子才會挑戰(zhàn)“媽貝爾”
美國的貝爾系統(tǒng)( 也就是后來的ATT)——更多稱為“媽貝爾”——無疑是當時管理最好的工業(yè)企業(yè),并且按資產來說,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它在1981年的資產為1350億美元。該公司既壟斷了長途電話也壟斷了市內電話服務,運營6000萬英里的電話線路,年收入達170億美元?!皨屫悹枴钡膲艛嗷旧峡梢允怪杂傻卦O立滿足自己需要的價格。為了贏得這一權力,貝爾系統(tǒng)公司提供的商業(yè)服務將有利于把低成本的家庭服務“普及”到美國的每一個角落,這種普及服務是項大事業(yè)。政府一方也為壟斷構架提供了法律依據(jù)。
這一現(xiàn)狀一直維持到80年代初。這時,少數(shù)企業(yè)家開始奮起反抗巨大的不平等、深不見底的錢袋子、政府的管理者、貝爾系統(tǒng)管理層的意志,甚至美國的老百姓也要制造某些對“媽貝爾”來說完全陌生的東西:競爭。
當威廉·麥高文準備與美國電話電報公司(以下簡稱ATT,當時叫貝爾系統(tǒng))一爭高低時,人們都認為他是瘋了。大家一次又一次地告訴他,ATT太強大了,他不可能取勝。但是麥高文通過努力工作、堅持不懈及非凡的勇氣終于摧毀ATT在通訊業(yè)的壟斷,使長途電信市場出現(xiàn)了自由競爭,而且麥高文使MCI這個奄奄一息的小公司發(fā)展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的長途電信服務公司。麥高文成為這場舉世矚目的訴訟案中的明星證人。MCI當然首先分享了勝利成果:贏利大增、股價暴漲。不過,MCI爭來的可不是一場零和博弈的勝利:美國400億美元的長途電信市場,在競爭機制的刺激下,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長。
麥高文對ATT長達數(shù)年的官司,讓美國政府看清了電信行業(yè)里反壟斷問題的要點和機會,最終導致福特政府正式對ATT提出反壟斷訴訟。這就是美國電信史上著名的“ATT分拆案”,通過立法手段將ATT“橫切”加“豎切”,使之無法再利用自己的市話壟斷地位來遏制技術上已經成熟的長途電信競爭對手。美國得以在世界上率先形成長途電信市場的數(shù)網競爭。
電信業(yè)孕育競爭
在芝加哥與圣路易斯之間的某處,美國電話工業(yè)的未來就是1962年左右在這里開始成形的。最開始,提供一種替代的通訊網絡的想法對于約翰·高肯(John GoeKen)來說,并不特別具有革命性,他是通用電氣公司車載無線電分部的經銷商,有時候還是一個私人飛行員和航空電子技術員。
微波系統(tǒng)是在50年代首次安裝的,作為數(shù)據(jù)通訊連接服務于第一個國家防空系統(tǒng)——由IBM為美國政府建造的SAGE計算機網。1959年,F(xiàn)CC(聯(lián)邦通信委員會)允許建造私人微波網,因為在微波波段有大量的頻譜——大約890兆赫——足以容納普通承運人以及需要傳送數(shù)據(jù)的商業(yè)需求。ATT已在60年代開始使用微波,在20英里的距離上傳送聲音流,不過這一領域尚處于非常年輕的時期。
高肯是一個自學成才的工程師,對飛機、電子有著特殊的興趣。借助于空中一覽眾山小的優(yōu)勢,他想象出橫跨平坦的伊利諾斯州農場上一系列發(fā)射機和接收機互相連接,形成卡車司機的通訊網。有可能把這種汽車服務賣給在路線兩端大城市的雙工無線電的經銷商,他們然后可以再把它轉賣給那些卡車公司,他們的駕駛員經常在芝加哥與圣路易斯路線上來回跑,當然用得著。
高肯遇到了來自美國政府和ATT的阻撓。為了實施計劃,他首先必須獲得FCC的許可證。在若利埃小鎮(zhèn)上一些投資者的支持下,他于1963年向FCC提出申請,打算安裝一個專用微波網,并把服務出售給卡車公司。他確信自己的延伸雙工無線電的方案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他并未想到規(guī)章制度的泥潭會困住他的提議。直到6年后他才獲得FCC的許可證。
1963年12月他飛往華盛頓特區(qū),雇用了一名在通訊行業(yè)有關系的律師,然后提出申請。他和合伙人把他們的投資公司命名為微波通訊公司,簡稱MCI。ATT對授予許可證一事提出一系列反對,聲稱高肯的成本數(shù)字絕對是荒謬的。ATT還對高肯運營這一網絡的技術能力表示疑問,聲稱這位只有高中學歷、自學成才的工程師將會犯許多錯誤并有害于關鍵性的通訊服務。高肯耐心地應付這些反對意見。在那幾年中,他往華盛頓特區(qū)跑了無數(shù)趟,成了FCC辦公室的??汀Kc那里的工作人員拉交情,他們慢慢地對這個不太招人喜歡的中西部的企業(yè)有了好感。1967年,F(xiàn)CC終于為高肯申請安排了正式的聽證會。當時,他已經身無分文,靠信用卡過活,一直在試圖躲避債主。1968年初,高肯終于獲得許可證。
沒有先例的事情最有吸引力
1968年,高肯面臨著破產的境地。有人給他介紹了紐約的一個金融家。比爾·麥高文是一個精明能干的賓夕法尼亞人,在股票市場發(fā)了幾筆大財,遇到高肯時剛35歲。他畢業(yè)于哈佛商學院,曾經為好萊塢的兩個著名制片人(邁克·托德和喬治·斯科拉斯)工作,幫助幾家公司上市。此時,他已經是一位億萬富翁了。他在華爾街已經工作了10年,是一位獨立財政顧問,依靠向別的公司提供經營策略方面的商業(yè)咨詢掙了大把的鈔票,尤其喜歡專門幫助虧損的公司盈利。他最成功的例子是波爾頓公司。1959年,他用25000美元買下瀕臨倒閉的波爾頓,1962年以300萬美元的價格將其賣出。
60年代后期,麥高文開始尋找新奇的東西。為了清醒頭腦,他進行一場環(huán)球休閑旅游,以便有時間大量閱讀、并思考自己的未來。當他回到美國后,芝加哥一個他認識的律師建議麥高文與一個商業(yè)小組見面,他們急需幫助籌集資金。他告訴麥高文這個小組有一個有趣的計劃:他們打算在芝加哥與圣路易斯之間建造一個獨立的收發(fā)兩用移動電話系統(tǒng),并且已經獲得政府的建造許可證。
高肯一見面就不喜歡麥高文和他高高在上的態(tài)度。A型血性格的麥高文喜歡一支接一支地抽煙,工作時間長得令人難以置信,并成加侖地喝咖啡以保持清醒。當平靜的金融家問高肯需要多少錢時,高肯告訴他3.5萬美元,正好是他未償債務的數(shù)量。麥高文嘲笑他,問他們以后靠什么發(fā)展事業(yè)。高肯可能很厭惡(幾乎要走開了),但麥高文卻被這個項目迷住了。這是那種讓他能夠興奮起來的事情,他想象著與美國最大的公司之一ATT面對面地競爭是多么刺激。麥高文意識到如果聯(lián)邦通訊委員會最后授權給高肯,那么高肯的公司就可以和ATT在長途電信市場上進行競爭了,而ATT是從來沒有過對手的。麥高文后來接受《金錢》雜志采訪時說:“這種沒有先例的事情是最有吸引力的?!?/p>
麥高文甚至已經看到如何擴展高肯的商業(yè)計劃的內核。他要把在圣路易斯與芝加哥之間的微波線路運營的地方版本發(fā)展到跨越美國的16個主要線路。不過這意味著要獲得1 6個許可證,將需要大量法規(guī)工作。但是,這位商業(yè)顧問迅速把建造一系列微波線路的計劃向前推進。ATT的長途電話收費故意定價過高是為了補貼市內電話服務。MCI可以利用擁有自己的微波網絡以及市內電話的低成本這一優(yōu)勢,將電話價格定得遠低于“媽貝爾”。他建立起一個將建造并擁有整個網絡的全國性公司,而不是一系列只有網絡部分權利的有限合伙關系。新公司被分成四份:麥高文、高肯、投資人和公司自己(它保留25%作為優(yōu)先設股權和期股)都持有相等的股本。但麥高文可以依靠原始投資人組織的支持,這就使他掌了權。最后結果,是麥高文全面接管MC I,其時為1968年。此后,麥高文集中全力做兩件事情:游說FCC批準經營執(zhí)照和為MCI募集投資。
有了商人的運作,情況果真大不相同。到1968年秋天,MCI已經籌集到500美元,并且只靠10名雇員就急忙開始在美國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架設微波網。
主場優(yōu)勢就十分關鍵
1928年12日10日,麥高文出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的Ashley,這是一個煤炭之鄉(xiāng)。麥高文的父親是愛爾蘭移民的后裔,是一名勤勤懇懇的教師。因此,這注定了他一生的教育情結,他深深理解教育的意義與價值,他將自己財富的很大部分都捐給了教育事業(yè)。同時,無論是中學還是大學,他在貫穿他家鄉(xiāng)的鐵路上打工。他的本科是在國王大學(Kings College)完成,然后他向往哈佛。
他如愿以償被錄取,但是他也清醒地明白,他的錢只夠他上完第一年的學業(yè)。他不知道自己第二年的學費從何而來。這時候,他聽到了學校的“BakerScholars”項目,可以獲得資助。在自己的努力下,他獲得了這份獎學金,終于完成了碩士學業(yè)。有著如此特別的經歷,使他后來設立了“麥高文獎學金”,幫助年輕的學子能夠順利完成自己的學業(yè)。
后來,麥高文把同樣的精神帶入了商業(yè)領域。他的骨子里就是電信業(yè)的革命者。
1968年,麥高文開始野心勃勃進軍電信業(yè),他深知,要玩這個行當,就是一門政治經濟學,主場優(yōu)勢就十分關鍵。威廉·麥高文后來成功的一個關鍵原因就是他把MCI的總部從伊利諾伊搬到了華盛頓特區(qū),因為他深知和ATT這場戰(zhàn)爭的決定因素是游說政府。“我自己不很關心科技動態(tài),我只注重企業(yè)規(guī)則?!彼髞砘貞浾f。
麥高文把自己的家安在華盛頓特區(qū)的喬治城,而MCI公司的總部干脆就設在首都的市中心。麥高文說,如果不能改變管制狀況,那么其他一切努力都是徒勞。而要改變管制狀況,就必須和政府合作,不能讓個人的政治偏見左右商業(yè)判斷。在首都安營扎寨,有助于了解立法、行政與司法系統(tǒng)與被管制的電信業(yè)的復雜關系。其實,早在1959年,F(xiàn)CC就批準了大公司利用微波技術建立公司內部通信網絡。麥高文找到了自己的支點:中小公司為什么不可以享受更便宜的通信服務?MCI就是為中小公司提供微波通信服務的公司。
在麥高文領導下,MCI申請執(zhí)照的努力到點到位。FCC經過多次聽證會,進行各種專業(yè)研究,聽夠了MCI的正面意見和貝爾系統(tǒng)的反對意見,終于在1969年8月核準了MCI經營微波通信的執(zhí)照。一位FCC委員說:“MCI將在本委員會和貝爾協(xié)力煮出來的淡而無味的保護粥里,加上一點競爭的鹽和胡椒?!焙髞淼臍v史表明,MCI可遠遠不止是一點調料而已。
批文也為其他幾家企業(yè)進入電信業(yè)務掃清了道路。最大的是南太平洋鐵路公司,它計劃使用自己的鐵軌道路權來建設一個微波和光纖電纜電信網。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的,它與美國惟一的另一家大型獨立電話公司—— 通用電話和電子公司(GTE)聯(lián)手,成了現(xiàn)代版的Sprint。他們的首要市場目標是利潤豐厚的24小時租賃數(shù)據(jù)線路業(yè)務。因為租賃線路1970年時只占ATT收入的2%到4%,F(xiàn)CC確信這對貝爾系統(tǒng)公司的影響應該極小。FCC錯了。數(shù)據(jù)最終將吞并聲音服務,并推動電信市場的全國發(fā)展。
到1972年,MCI已將最初1800條線路中的300條租給了特許客戶,從而達到了損益平衡。為滿足設備要求,它正在拼命安裝天線和發(fā)射系統(tǒng);為滿足財政需要,MCI上市了。當年6月,MCI以每股10美元出售并籌集了3300萬美元。(高肯的秘書曾經在現(xiàn)金短缺時接受過公司的股票代替工資,現(xiàn)在突然高興地獲悉它們值2萬美元。)
但是面對M C I驚人的發(fā)展, A T T 在開始談判與市內電話網的連接時依然毫不妥協(xié)。(作為給予MC I執(zhí)照的FCC裁決的一部分,要求ATT以合理的價格提供市內連接。)ATT主席約翰·德布斯不愿意讓步。在2 0 年中,他的觀點從未改變。因為他對無人挑戰(zhàn)ATT這一教義堅信不移,所以綽號為“約翰教皇”。他是現(xiàn)狀的堅定捍衛(wèi)者。
戰(zhàn)爭結束
1991年底,MCI成為美國提供長話服務的第二大公司。麥高文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不久,他辭去首席執(zhí)行官職務。1992年,他因心臟病去世。
到了20世紀90年代,MCI已經成為美國電信風景線的一部分。盡管ATT依然大得多,在這10年收入最終達到500億美元,可MCI一直在壯大,公布的銷售額達200億美元。
1998年,M C I被另一家電信先驅Worldcom的柏納德·埃貝斯(BernardEbbers)所收購。Worldcom是在ATT解體后組建的一個長途服務上的競爭者,它的業(yè)務就是以批發(fā)價從長途承載人那里購買線路容量,然后再轉買給商業(yè)用戶。MCI的管理層在緊要關頭打盹了,他們相信聲音和傳統(tǒng)商業(yè)數(shù)據(jù)通訊才是未來。而大睜著眼睛的埃貝斯已經預見到互聯(lián)網服務提供商(向企業(yè)和個人用戶出售互聯(lián)網服務的公司)。與MCI的合并對股東來說是極為合理的。新公司名為MCI WorldCom公司,后來簡略為WorldCom(世通)公司。MCI的名字似乎永遠留在歷史和記憶之中了。
隨著數(shù)據(jù)通訊和電話開始通過越來越復雜的網絡設備來傳送,MCI的新主人將它直接引向互聯(lián)網的新世界。毫無疑問,麥高文會同意這一新的方向。畢竟,這個人曾經挑戰(zhàn)過美國最強大的公司并把它拖到法庭。統(tǒng)治互聯(lián)網應該是比爾·麥高文欣賞的一種挑戰(zhàn)。
麥高文在擔任M C I 首席執(zhí)行官期間,將這個奄奄一息的企業(yè)發(fā)展成為通訊巨人。隨后,MCI已化身為世界上最大的電信公司,年收入達176億美元。當然,隨著2002年世通財務丑聞爆發(fā),與他深有血緣的這家公司也瀕臨破產邊緣。為了挽救公司,世通重新改名MCI,試圖以此割裂世通丑聞的負面影響。電信行業(yè)的革命家——MCI仿佛再度復活。
不過,不管如何紛擾,這一切都與麥高文無關,他已經在這個世界引發(fā)了一場深刻的革命,如今,他在另一個世界靜靜地遙遙觀望。
總之,麥高文對通訊行業(yè)做出的貢獻是無人可比的,是他擊敗了ATT,并引發(fā)了一場電信革命。他發(fā)動的戰(zhàn)爭已經結束,而全球范圍的電信大戰(zhàn)還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