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劇《十五貫》的故事由《雙熊夢》改編而來——婁阿鼠為盜十五貫錢殺死肉店主人尤葫蘆,知縣過于執(zhí)臆斷熊友蘭、蘇戍娟私通殺人,監(jiān)斬官況鐘察覺冤情,力爭緩刑,喬裝算卦先生私訪,廟中巧遇兇手婁阿鼠,借測字套出真情并賺其歸案。1956年,浙江國風昆劇團(現(xiàn)浙江昆劇團)攜《十五貫》進京演出,引起轟動,立即被全國各劇種、劇團爭相排演,使該劇成為中國戲曲史上的傳統(tǒng)劇目之一。昆曲也由此獲得新生,出現(xiàn)了“一出戲救活了一個劇種”的奇跡。
此次重排《十五貫》,年近七旬的劉異龍與尚未而立的袁國良自有迥然不同的感受。劉異龍攜弟子侯哲、胡剛同臺獻藝,看著自己手把手教出的學生演繹全新的婁阿鼠,禁不住慨嘆時光飛逝、后生可畏;而從蘇州來到上海的袁國良,目前已是“上昆”優(yōu)秀青年老生演員,心中一直感激陸永昌、計鎮(zhèn)華兩位恩師的指導和關懷。
回憶起初學《十五貫》的情形,劉異龍的思緒回到了半個世紀前的杭州。那時他剛從戲校昆大班畢業(yè),同計鎮(zhèn)華、蔡正仁等一起跟隨不同行當?shù)摹皞髯州叀崩蠋煂W戲。華傳浩、周傳滄、王傳淞等名家不計門戶之嫌,傾其所能地將拿手絕活都教授給這些后輩們。劉異龍由此懂得了各門類的丑行在角色處理上是截然不同的,比如華傳浩擅長把握小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而王傳淞則努力揣摩有身份的副丑形象。在兩位風格迥異的明師教導下,劉異龍不僅打下了扎實的基本功,還根據(jù)自己身手靈活的特點,將各行當?shù)奶厣跁炌?,為婁阿鼠加入了矮子步、蝎子步、拍腳尖、地蹦、凳子虎跳等動作,使其外形動作更像一只老鼠。勤學苦練之下,終能做到駕輕就熟、舉重若輕。此次重排該劇,67歲的劉異龍依然將這些身段動作演繹得精準到位,博得陣陣掌聲。
袁國良與昆曲的緣分,始于陸永昌。當年,這位昆大班的高材生為了家庭回到蘇州,為蘇州評彈學校的蘇昆班帶去了昆大班的風格。在陸永昌的引導下,袁國良從15歲開始學習昆曲,主攻老生。袁國良一直謙虛地說自己并不是坐科出身:“其實我還在蘇州時就已聽說計鎮(zhèn)華老師的大名,后來到了上海戲校就毛遂自薦地給他寫了封信。當時我人小膽大,自我介紹說專業(yè)成績不錯,希望得到他的指點。本以為那封信會石沉大海,不想老師不但收到了信,而且還牢記在心。2002年,我進了‘上昆’后,他有意采取了‘先貶后褒’的態(tài)度,讓我真正體會到踏實學戲的重要性?!痹诼牭接嬫?zhèn)華評價他演戲不佳時,袁國良曾借酒力壯膽,直接給老師打電話,說自己就是喜歡演戲、而且喜歡演老生,希望得到老師的指導和幫助。其實,計鎮(zhèn)華早已明白徒弟的心,要的就是他的表態(tài)。在老師的悉心指點下,袁國良在唱腔、身段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劉異龍雖已退休,但仍堅持每天早上九點來到團里,看年輕演員排練,跟老伙計們敘舊,有時還在各類藝術作品中客串一把,如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排演的《良辰美景》中擔任昆曲指導等。“昆曲在我們這代人手中沒有漂亮地死去”,這是劉異龍最感欣慰的,這歸功于老一輩昆曲藝術家們的共同努力,也是他們對新一代昆曲演員的希望。
接連不斷的排練、演出把袁國良的日程擠得滿滿的,他手背上的針眼就是連日帶病演出后的證明。在全國昆曲老生行當有些青黃不接的當下,需要像袁國梁那樣的年輕演員挺身勇挑這個大梁。袁國亮具備這個潛質(zhì),具有這個能力,正如計鎮(zhèn)華在給他的評級推薦中寫的那樣:“袁國良有英俊漂亮的扮相,天然的好嗓子,演出中有生命的張力,能領悟到人生的哲理,充滿激情。難怪他的每一場演出都能受到如此眾多海內(nèi)外觀眾的歡迎,我覺得他是一位難得的好演員,前途遠大,大有可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