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人格是教師作為教育活動主體的基本道德品質(zhì),它集心理人格和道德人格于一體。教師不僅用自己的學識教人,而且用自己的品格影響人;不僅通過語言去傳授知識,而且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學生。只有人格高尚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高尚人格的學生,教師的思想觀點、治學精神、品德修養(yǎng)等方面,都對學生起著示范作用??梢哉f,教師的人格魅力是一種重要的教育力量。
教師的人格魅力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人有自發(fā)調(diào)整自己的傾向,有自我成長、自我實現(xiàn)、自我完善的功能。人自身有認識自己并改造自我和指導自己行為的能力,只要提供適宜的環(huán)境氛圍,這些能力就能開發(fā)出來。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的責任就是要提供適宜的環(huán)境氛圍。因此,教師教書育人的能力比其學識水平更重要。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說的恐怕就是這個道理,問題是師傅(教師)有沒有這個本事,將徒弟(學生)引進這學習知識的大門呢?教師的人格魅力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有的老師水平很高,對教材鉆研得非常透徹,可學生就是不喜歡他,并由此不喜歡他所教的這門課程;而有的老師很受學生歡迎,無論他教什么學科,學生都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如,有位小學教師,教過我女兒的語文、數(shù)學、自然等課程,他教什么課程,我女兒就喜歡什么課程。究其原因,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教師的人格魅力使然。
教師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人格的形成
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人格的形成起著培育、引導、感染和促進作用。教師的人格魅力之所以具有如此強大的教育影響力,是因為它有直觀示范性的特點,即教師以自己的人格、行為表現(xiàn)等給學生樹立榜樣,而學生正處于長身體、增知識、立意志、塑人格的重要時期,其情感、意志和行為都具有不穩(wěn)定性,教師的榜樣形象會成為他們最直觀的模仿對象。正如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所認為的,野蠻產(chǎn)生野蠻,仁愛產(chǎn)生仁愛,這就是真理。待兒童沒有同情,他們就變得沒有同情;而以應有的友情對待他們,就是一種培養(yǎng)他們友情的手段。
一位小學老師以前在課堂上習慣用粉筆頭,投擲違反課堂紀律的學生,時隔不久,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全班同學都開始效仿,學會了用粉筆頭投擲別人,弄得滿地都是粉筆頭不說,有時老師上課粉筆還不夠用。從那時起,這位老師認識到自身的行為竟有如此大的影響力,于是非常注意自身修養(yǎng),在點點滴滴中嚴于律己,為人師表,最終成為了學生的良師益友。
從這個案例中不難看出,教師高尚的人格、自覺的良好行為,可以為學生所效仿;同樣,教師的不良習慣等也會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研究表明,學生具有強烈的向師性和模仿性,幼兒和初入小學的兒童,這種向師性表現(xiàn)為對教師的情感依賴,之后逐漸發(fā)展為滿足求知欲和人格完善的需要。因此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種現(xiàn)象的態(tài)度都深深影響著全體學生。“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苯處煈o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來教育和塑造學生的人格。
怎樣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擁有人格魅力的老師
教師高尚的人格對學生不是一種暫時性的教育因素,它像一粒播撒在學生心田的種子,將來會結出燦爛美好的果實,這種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漸會成為學生人格形成的“參照系”。那么怎樣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有人格魅力、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呢?
首先,要注意個人的人格修養(yǎng)。教師不僅要重言教,更要重身教,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來感化學生??梢哉f應先自立,再立人;先正己,再正人。因此,教師應加強自身的人格修養(yǎng)。
其次,要愛學生。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學生,學生是有能動性、自主性的人,所以教師愛學生,就應熱愛一切學生,把愛撒向每個學生,教師要“有愛無類”、一視同仁。并且要做到愛中有嚴,嚴中有愛;嚴之有度,愛之有恒;以愛動其心,以嚴促其行。
最后,要有潔美的外表。教師站在講臺上,從頭到腳都是教材,注重儀表美不僅是熱愛生活的表現(xiàn),也是對自己和學生負責的表現(xiàn),更是教師人格的一種外在表現(xiàn)。我想一個舉止文明優(yōu)雅、態(tài)度和藹可親的教師,必然會受到學生的歡迎。
總之,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不僅需要有精深的專業(yè)知識和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更需要有高尚的人格。因此,教師要注重自己的人格修養(yǎng),以自身的人格魅力來為廣大青少年學生點燃心靈的火種,成為他們心中永恒的燈塔。
作者單位 山東省惠民縣辛店第二中學
(欄目責編 吳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