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第五中學,湖南省懷化市418000
原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一節(jié),安排了這樣的演示實驗:用兩個相同的音叉,左邊音叉旁掛一個塑料小球,敲擊右邊的音叉,發(fā)現(xiàn)塑料小球彈開。說明右邊音叉的振動通過空氣傳給了左邊的音叉。這個實驗能說明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但事實上這個實驗很難成功,因為它對音叉的頻率要求很嚴格?,F(xiàn)行教材將此實驗刪除,卻沒有新實驗來替代。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設計了一個替代實驗,供大家參考!
創(chuàng)新實驗
1.實驗裝置:如圖擊鼓。
2.實驗器材: 少先隊鼓、氣球、泡沫、塑料盒。
3.實驗過程
①自制實驗儀器,將氣球膜蒙在塑料盒上。
②在鼓膜上撒些細泡沫。
③在膜的旁邊敲少先隊鼓。
4.實驗現(xiàn)象:泡沫跳動。
5.說明:如果沒有少先隊鼓,也可以人背對膜大吼一聲,泡沫也會跳動。
6.實驗結論:鼓的振動通過空氣傳給膜,使得膜也振動起來 ,所以泡沫會跳動。說明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
7.實驗效果:明顯,成功率高,達到實驗目的。
8.自我評價:可以就地取材制作實驗儀器,操作簡單方便。學生反映好。本實驗還可以模擬人耳聽到聲音的過程,為下一節(jié)《我們怎樣聽到聲音》打下基礎。